同樣是二元制帝國,為什么奧匈帝國解體而德國卻保留至今?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堪稱人類歷史上的“帝國黃昏”,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奧斯曼帝國都因為一戰(zhàn)而滅亡,大英帝國是元氣大傷。其中同為二元制帝國的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受到的傷害最大。

同為二元制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的結局卻完全不同。德意志帝國雖然滅亡,但德國并沒有解體消失,至今都是歐洲大國。而奧匈帝國卻解體消失,徹底退出了歐洲大國的行列。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都是二元制帝國,但兩國的二元制是完全不同的。德意志帝國的二元是弱勢松散的帝國中央與強勢集權的普魯士王國,德意志皇帝則通過兼任普魯士國王來對整個帝國實行中央集權。

而普魯士王國擁有德意志帝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和一半以上的領土,就算失去德國其他地區(qū)也是世界強國。再加上日耳曼在德國占據了絕大多數(shù),因此德意志帝國的核心主體非常強大,基本不會解體消失。

奧匈帝國的二元則是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是兩個在名義上都是獨立國家組成的聯(lián)合帝國,奧匈帝國皇帝只能通過兼任匈牙利國王來保證帝國不會一分為二。奧地利和匈牙利的地位相等,實力也相近。

更要命的是,奧地利人(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都不到帝國總人口的23%,日耳曼人在奧地利的人口比例甚至只有36%,匈牙利人在匈牙利王國也不到半數(shù)。這意味著奧匈帝國根本沒有真正的主體民族。

綜合來講,奧匈帝國是一個沒有強大核心地區(qū)和主體民族的松散帝國,在一戰(zhàn)失敗后自然走向了完全解體。與之相比,德國擁有強大核心地區(qū)和主體民族,雖然因戰(zhàn)敗損失領土,但國家依然可以保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