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滕王閣序 解讀(一)

2022-11-02 12:51 作者:天工開語  | 我要投稿

前言:唐高宗時期,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滕王閣,并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王勃前往交趾(位于今越南河內)看望父親時路過這里,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并寫了這篇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豫章是以前漢朝設置的舊郡,現在新改為洪州府。

故:以前的、舊時的,形容詞。

郡:中國古代的行政區(qū)域,最早設于西周時期,根據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故春秋傳曰,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是也。在周代,縣大郡小,秦以后郡大縣小。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監(jiān)其縣,漢又增四十六郡,位于南昌的豫章郡,就是漢初增設的增四十六郡之一。

府:中國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區(qū)域名,等級在縣和省之間,相當于現在的地級市。

2、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天上對應著的星宿分屬翼宿和軫宿,地上連接著的是衡山和廬山。

星:星宿, 指中國古代的星座,共分二十八宿(星群),英語中對應著constellation,名詞。

分:分為、分屬,動詞。

翼軫:南方七宿中的翼、軫二星宿。古代中國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來對應中國的地面區(qū)域,某個星宿對應著地面的某個區(qū)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南昌屬于南方七宿中的翼、軫二星宿所對應著的地面的區(qū)域。

地:大地,名詞。

接:連接、挨著,動詞。

衡廬: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廬山。


3、襟三江而帶五湖:以三江為襟,以五湖為帶。

襟:古代衣服的交領,本是名詞,但是,此處詞性轉換,名詞直接用作動詞,以…為衣襟。

三江:指的是贛江流經南昌后,分叉為撫河、玉帶河與烏沙河三條河。

襟三江:以三江為襟,指的就是撫河、玉帶河和烏沙河三條河在南昌交匯,如同衣服的衣領交匯在一起一樣,是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如下圖所示。


帶:大帶、束衣的腰帶,本是名詞,但是,此處詞性轉換,名詞直接用作動詞,以…為腰帶。

五湖:指的是圍繞著南昌市的五個大小湖泊。

帶五湖:以五湖為帶,指的是五個湖泊圍繞著南昌,如同南昌的腰帶一般,也是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如下圖所示。


關于這里的三江和五湖,傳統(tǒng)觀點認為,三江,泛指長江中下游,舊說古時長江流過彭蠡(今鄱陽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稱“三江”;認為五湖,泛指太湖區(qū)域的湖泊,一說指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間。這些觀點都不對,也不準確,其實,隨便翻開南昌地圖看看,就明白王勃具體說的是什么意思了。

4、控蠻荊而引甌越:(向西)控制著蠻楚之地,(向東)連接著浙、閩、粵等地。

控:節(jié)制、控制,動詞。

蠻:粗野的、不開化的,形容詞。

荊:古楚地,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帶,名詞。

蠻荊:因為在西周以及東周時期,楚國不服從中原王朝的管轄,而且,語言不通,所以被認為是蠻夷,所以,自古以來便被稱為蠻荊,《詩經·小雅·采芑》中有“蠢爾蠻荊,大邦為仇”的詩句。也正是因為被認為是“蠻荊”,所以才說“控”,因為南昌接近湖南和湖北的交界處,剛好可以節(jié)制兩省往東發(fā)展。

而:而且、并且,并列連詞,相當于and。

引:拉、牽挽,動詞。

甌:中國浙江省溫州市的別稱,指的是浙江南部區(qū)域。

越:古時江浙粵閩之地越族所居,謂之百越,越與“粵”通,百越亦作百粵,作為地域的代稱,主要指福建、廣東地區(qū),也作中國南方的泛稱。


上面幾句的描寫,不僅文采燦爛,而且,天文和地理知識優(yōu)秀的讓人不敢相信這是一篇即興之作,普通人現場發(fā)揮,幾乎不可能寫出這種句子來的,因為這不僅需要作者非常清楚南昌的地形地勢,而且對整個華南的區(qū)域形勢也非常清楚。王勃之所以具有這種能力,肯定與王勃此行的目的地有關。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縣,位于今越南河內。王勃從山西出發(fā),去遙遠的越南河內探望父親,如果手頭沒有地圖,不掌握出色的地理知識,尤其是各地的水路通道,那么他肯定不敢貿然去這么遠的地方的??梢韵胂?,王勃肯定經常對著地圖研究一路上的地形地勢地貌,以及各地的河流和湖泊。所以,他才知道南昌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而這些描寫都是典型的空中視角,盯著地圖看才能獲得的一種視角和描寫的角度,大致相當于我們現在通過無人機獲得的視角,很有一種《空中看中國》的既視感。在古代,地理和天文密切相關,懂地理,必懂天文,所以,他才知道南昌星分翼軫,龍光射牛斗之墟。

5、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南昌的)物產是華美的,天象是寶貴的,龍泉和太阿二寶劍的光芒直射到牛宿和斗宿二星宿所在的區(qū)域。

物:物產,名詞。

華:華麗的、光彩美麗的,形容詞。

天:天象,指的是上文所講的星分翼軫。

寶:珍貴的、寶貴的,形容詞。

物華天寶:“物華”和“天寶”都是“名詞+形容詞”的結構,其實就是省略了系動詞的主系表句型,物華天寶 = 物是華的,天是寶的。

龍光:龍泉和太阿二寶劍的光芒。據《晉書·張華傳》記載,晉初,牛、斗二星之間常有紫氣照射,據說是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張華命人尋找,果然在豐城(今江西省豐城縣,古屬豫章郡)牢獄的地下,掘出龍泉、太阿二劍,后這對寶劍入水化為雙龍。兩劍出土后,牛、斗二星之間常有紫氣就沒有了。王勃在此處引用這個典故,就是為了說明此地“物華”。

射:照射、射向,動詞。

牛斗:牛宿和斗宿。

之:表示前后兩個名詞之間是所屬關系,牛斗之墟=牛斗的墟,相當于英語中的名詞屬格。

墟:場所、地方,名詞,此處指的就是天上的牛宿和斗宿這一區(qū)域。

射牛斗之墟:是為了說明此地“天寶”,在二十八星宿中,翼軫二星宿往北剛好正直對應著斗牛二星宿。


6、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南昌的)人物是俊杰的,(南昌的)大地是靈秀的,徐孺子在太守陳蕃家中下榻。

人:人物、人們,名詞。

杰:卓越的、出色的,才智出眾的,形容詞。

地:土地,名詞。

靈:有靈性的、有靈氣的,形容詞。

人杰地靈:這句與“物華天寶”相對應,都是“名詞+形容詞”的結構,也是省略了系動詞的主系表句型,人杰地靈 = 人是杰的,地是靈的。

徐孺:姓徐,名稚,字孺子,南昌人,東漢時名士,家貧,常親自耕種,德行為人所景仰。當時陳蕃為豫章太守,素來不接待賓客,專為徐稚設一榻,平時掛起,只有徐稚來訪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說法。


下:放下,使……放下,動詞。

榻:狹長而低矮的坐臥用具,名詞。


7、雄州霧列,俊采星馳:雄偉的洪州,像涌起的濃霧一樣排列著,(歷史上的)俊才之士像流星一樣燦爛地疾馳劃過天空。(這兩句依然是一句地理,一句天文)

雄:雄偉的、氣勢恢宏的,形容詞。

州:即,洪州,南昌當時的名稱,名稱。

霧:像濃霧一樣地,副詞。因為“霧”是用來修飾動詞“列”的,所以,這里的“霧”肯定是副詞。

列:排列,動詞。

雄州霧列:這句也是以一種通過看地圖獲得的空中視角做出的描寫。

?。翰胖浅旱娜耸?,俊士,名詞。

采:盛多的,形容詞。

星:像流星一樣地,副詞。

馳:疾行、疾馳、追逐,動詞。

8、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南昌城處在東南地區(qū)與中原接壤的地方。(來赴這次宴會的)賓客們和主人都是東南一帶的俊杰。

臺:城闕,名詞。

隍:沒有水的護城壕,名詞。

臺隍:城闕和城池,用來代指南昌城。

枕:枕著,處于、位于,動詞。

夷:古代稱少數民族為夷,這里泛指東南沿海一代的少數民族聚居區(qū)域。

夏:古代漢族自稱夏,這里指中原地區(qū)。

交:交界處、毗鄰處,接壤的地方,名詞。

賓:賓客,名詞,而且,此處是復數名詞,賓客們。

主:指洪州都督閻公,名字不詳。

盡:全部、都,副詞。

東南:指的就是相對于關中地區(qū)而言的華東和華南地區(qū)。

之:表示前后兩個名詞之間是所屬關系。

美:有名望之人、俊杰,形容詞用作名詞,詞性轉換的用法。

9、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都督閻公有高尚的名望,我在滕王閣上遠遠地就看到了他儀仗隊最前面的棨戟隊列。

都督:中國古代地區(qū)最高軍事長官的官職名稱,名詞。

閻公:時任洪州都督的閻某,名字不詳。閻公,是對他的敬稱。

雅:美好的、高尚的,形容詞。

望:名望、名聲,名詞。

棨(qǐ):有繒衣的戟,為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作前導的一種儀仗,名詞。


戟(jǐ):一種可勾可刺的分枝狀兵器,青銅制,將矛、戈合成一體,出現于商、周,盛行于戰(zhàn)國、漢晉各代。唐代的禮儀性戟如下圖所示。


棨戟:棨戟被唐人視為地位高貴的象征,屬三品以上專享福利。

遙:遠遠地,副詞。

臨:從上向下看、從高處往低處看,動詞。此處指王勃在滕王閣上面,遠遠地看見了都督閻公那有陣勢的先導儀仗隊。

10、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作為美好模范的新州刺史宇文氏,在此暫時停留。

宇文新州:復姓宇文的新州刺使。新州,唐屬嶺南道,今廣東省新興縣。宇文,名鈞,從長安前去赴任,路過南昌。

懿(yì):美好的,形容詞。

范:模范、典范,名詞。

襜(chān):車帷,古時馬車四周的布簾,名詞。

帷:圍在四周的布幕,名詞。

襜?。很嚨尼♂?,這里是以局部代指整體,借指宇文新州的車馬。

暫:暫時地,副詞。

駐:古代特指車駕停立、停留,動詞。

11、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恰好趕上十日休假的日子,美好的朋友們聚在一起就如同天上的云彩一樣多;來自千里之外的朋友們在此相逢,大家坐滿了所有的座位。

旬:十日、十天,名詞。古代天干紀日,每十日周而復始,稱一旬。

十旬:確切來講,“十旬”的說法是錯誤的,應該是“一旬休假”。

休:休息、休假,動詞。

假:放假、休假,動詞。

休假:動詞近義詞連用。

十旬休假:指恰好趕上十日休假的日子。當時官員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勝:美好的、優(yōu)秀的,形容詞。

友:友人、朋友,名詞。

如:如同、好像,動詞。

云:云彩,名詞。

勝友如云:美好的朋友們就如同天上的云彩一樣多。

逢:遭逢、遇見,動詞。

迎:遇見、相逢,動詞。

逢迎:動詞近義詞連用。

千里逢迎:來自千里之外的朋友們在此相逢。

高:敬稱、表示對他人的尊敬,形容詞。

朋:朋友、朋友們,名詞。

滿:填滿、布滿,動詞。

座:座位,名詞。

12、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如同那飛騰的蛟龍,又如同那飛起的鳳凰,這就是孟學士揮墨潑灑而成的文辭。

騰:騰躍的、飛騰的,形容詞。此字只有動詞的詞性,并沒有形容詞的詞性,此處是詞性轉換,相當于英語中的-ing分詞。

蛟(jiāo):古代傳說中能發(fā)水的一種龍,名詞。


起:飛起的、起飛的,形容詞。此處也是動詞用作形容詞。

鳳: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常用來象征祥瑞。雄的叫鳳,雌的叫凰。


孟學士:名字不詳。

學士:唐代掌管文學撰述的官職。

詞:文體名,詩歌的一種,具體指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fā)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

宗:宗派、流派,名詞。

詞宗:文體宗派。

13、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紫電青霜這樣名貴的寶劍,是王將軍的兵器庫里的藏品。

紫電:古代寶劍名?!豆沤褡ⅰ罚骸皡谴蠡实郏▽O權)有寶劍六,二曰紫電。”

青霜:也指古代寶劍?!段骶╇s記》卷一:“高祖斬白蛇劍,……刃上常若霜雪?!?青霜也可寫作“清霜”。

王將軍:名字不詳。

武:武器,名詞。

庫:軍械庫,收藏兵器和兵車的處所,名詞。

武庫:儲藏兵器的倉庫。

14、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家父在交趾擔任縣令,我路過洪州這一著名的地區(qū);我區(qū)區(qū)一個童子能懂得什么呢,卻有幸逢遇這一盛會。

家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后世因此稱自己的父親為家君。

作:從事、擔任,動詞。

宰:縣令,這里指交趾縣的縣令,名詞。

路:路過、經過,動詞。

出:經過、穿過,動詞。

路出:動詞近義詞連用。

名:有名的、著名的,形容詞。

區(qū):區(qū)域、地區(qū),指的是洪州,名詞。

童子:王勃的謙稱,在眾人面前對于年輕的自己的自我謙遜。

何:什么,名詞性疑問詞。

知:知道、曉得、明了,動詞。

童子何知:我一個童子懂得什么。這是一個疑問句,作為賓語的疑問詞進行了前置,正常語序應該是:童子知何,通過這種句子內成分順序的調整來體現出其疑問語氣。

躬:親自、親身,副詞。

逢:遭逢、遇見,動詞。

勝:美好的,形容詞。

餞(jiàn):原本是動詞,意思是設酒食送行,也就是餞行的意思,此處用作名詞,意思是宴會。

篇章總結

上面便是對《滕王閣序》第一段的分析和講解,這一段只有短短178個字,如此解讀一遍,耗時6個小時,高強度腦力勞動的6個小時。拋開其寫作的角度和視野不談,從語法和文辭的角度來講,動詞近義詞連用和詞性轉換是其寫作能力中的亮點。其中,動詞近義詞連用可以讓他自己創(chuàng)造出大量全新的詞匯,而不只是搬用前人的詞匯,而詞性轉換則是任何文言寫作的靈性之所在,詞性轉換運用的越是靈活,詩詞文章越是顯得有靈性,這是所有寫作共同的一個特點。

《滕王閣序》是我們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一篇文章,因為這是我們的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其實,不只是我們,之前的歷朝歷代的文人學者應該都非常熟悉這篇文章。但是,這次解讀應該是王勃把它寫出來之后,第一次被精準地解讀出來,這可能是最符合王勃當時所思所想的一份解讀。在解讀的過程中,對于我來說,一切也全部都是全新的,每一個字的意思都是全新思考出來的,很多字的意思和詞性都使我大吃一驚,經常一邊解讀一邊在心里感慨,原來是這么回事!原來是這個意思!在完成這種解讀之后,再去讀這段文字,一切也就都豁然開朗了。

這篇文章雖然是王勃寫的,但是,其中的語法原理,雖然他會用,但是,未必會懂。現在的這次解讀,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使用科學的語言學和語法學知識,對漢語言古文進行科學精準的解讀,結果還是非常理想的。我們終于有了打開漢語言國學大門的一把科學的鑰匙,一切都有了一個客觀的解釋標準,我們終于有了一個無比清晰的學習和做學問的門徑。

之前我們所有人讀這種文章的時候,都只是去讀和理解其中的“字”,對于這些字組成的句子的意思其實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只是大概地通過把這些字的意思結合到一起,來推測和得出一個大致的意思。對于句子中的每一個“字”的準確意思,我們其實并不知道,或者說是并沒有把握。但是,根據語法規(guī)則,把每一個字的詞性和使用方式確定下來之后,每一個字的意思就很明確了,每一個字的意思都是唯一且確定的,這樣每一句話的意思也都是唯一且確定的。這樣我們可以把每一句話都能透徹地理解到位,看著這篇文章理解一遍,就如同你是當年的王勃,就如同是你寫出來的這篇文章,這就是理解文章時的第一視角,也就是作者的視角,找到這種理解文章的作者視角了,對于文章的理解才能算是最終的成功。

作者簡介

王勃(公元650年—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學者文中子王通之孫,唐代詩人。

王勃聰敏好學,六歲能文,下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秘書監(jiān)顏師古《漢書注》,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賢)府文學。寫作《斗雞檄》,得罪唐高宗而坐罪免官。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chuàng)作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后,授虢州參軍,私殺官奴,犯死罪,遇赦,革職。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工詩能文,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初唐四杰”。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反對綺靡文風,提倡表現濃郁的情感與壯大的氣勢,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本文所講解的語法知識,在《英語語法構建和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一書中都有著詳細的闡述,這本書適合需要學習英語的初中、高中、大學,以及成人,它可以讓你學習到最科學的語法知識,給你清晰地理清各種語法概念,講解各種語法現象,幫助你構建其自己頭腦中的語法體系。而且,書中的語法知識極具實用性和使用性,學到的語法知識可以馬上、直接、立即地應用到我們的英語學習之中。不管是學英語,還是學習國學,這本書都不能錯過。有興趣和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前往孔網搜索。


滕王閣序 解讀(一)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麻江县| 上思县| 文成县| 高要市| 南丹县| 临澧县| 延津县| 沙洋县| 宁国市| 黑水县| 泰安市| 包头市| 樟树市| 龙山县| 翁源县| 七台河市| 吉林省| 呼图壁县| 巧家县| 泰安市| 临颍县| 博客| 北碚区| 闽侯县| 鹤山市| 临城县| 常德市| 永顺县| 通山县| 金沙县| 镇赉县| 松潘县| 奉节县| 阿荣旗| 武汉市| 崇信县| 曲沃县| 东阳市| 河北区| 武平县| 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