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游·南京<下>及歸途所得(2015年)
華東游·南京<下>及歸途所得(2015年)
?
畫中游——蛻心堂品玩己畫筆記·第一仟零五十四篇
?
江南達者?童山雷
?
(承上)次日繼續(xù)游覽這古城金陵。這卻是本次江南之行的最后一日了,先期已然買下車票,當晚便將乘坐那趟十點四十左右從上海開出丶要在凌晨兩三點鐘才路經此處的1152次列車。上午,輾轉來到中華門古城墻下,終于得見這自古有名、且自家打小亦便堪稱是耳熟能詳?shù)摹笆^城”。二人沿城墻閑步一陣,亦小憩于荒寂的護城河樹蔭之下,玩味了一番這“六朝古都”的遺韻,兼也感受著這自古便多是“偏安”與“亡國”之地所特具的那種陰郁氛圍。然后獨自登覽城墻,見識了一下這國內現(xiàn)存最大規(guī)模的甕城。足踏登城石道,猛可意識到這每一級石梯,皆是滲透了輩輩代代之男兒鮮血,由此也就包含著難以數(shù)計的家庭悲劇,因而心中真是感慨不已。佇立城頭北向而眺,想到往往從概念上說,那方才是真正的“中原”甚至于“中華”,這心頭一發(fā)喟嘆萬千。再朝東看,則近代那場艱苦卓絕、一寸山河一寸血、最后本國卻終于取得勝利的民族保衛(wèi)戰(zhàn)爭,亦復聲勢浩大地激蕩于腑腸并遺問于心口。轉而又見荒頹舊城之外,今世建筑,櫛次鱗比,如同有意在競其繁華似的,乃又明確意識到,這時代委實是大不同了??墒?,如若沒有一種立足于宏觀格局內深沉的歷史反思,沒有一種徹底的觀念上的進步與變革,依然還只是局限于既往的改朝換代的循環(huán)往復的怪圈之內,那么,物質世界休論何等昌明,似乎終是大有欠缺。己心帶著這種實地得來的體會,爾后夫婦二人又趕去明故宮遺址看了看。一個王朝的廢墟,身臨其境觀之踐之,其味自亦何消言說。半斜的太陽下,這人也走得有些困乏了,于是在僻處的樹蔭里,躺在石凳上打了個盹兒??傊?,這般般感受,籠籠統(tǒng)統(tǒng)地匯聚在心頭,當時唯覺或明或暗地刺激各種想法,后來則便得到了隨文所示之畫。另,黃昏時回到住處附近,因坐火車尚早,又去到玄武湖邊,在柳蔭下閑坐至八點過,方去吃罷晚飯。最后在此名湖邊的感覺,也可稱是雋永悠長。至若火車之上,歸途之間,這人既處感慨之下,所以無論是詩題還是畫題,自然也都還覓得了些。作為繪畫這方面而言,其蘊味已經包含在以下所涉及的題目里,這兒似也就不消再作贅述了。計此行最后一二日內,己篋中所得并可納入本文之畫作如下:《我來石城下?千古泛心頭》、《石頭城下足幽思》、《中華卻在舊城北》、《寥落甕城外?今世競豪奢》、《護城河內?點點都是遺民淚》、《石頭城外一高塔?敢知鎮(zhèn)敵或降妖?》、《史痕斑駁證此門·中華門也》、《帝城廢墟宜清夢——無枕咋黃梁也》、《玄武湖畔夜已深?明朝游子將歸去》、《華東遠去也·江南行歸游中》、《湘贛車窗外?來時紅瘦?歸去綠肥》、《東游歸去?但覺家山撲面來》及《還覺蜀山堪入畫》等。茲俱已附于文后。
本次游事至此終。歷時一年之“專題繪事”至此亦終。
隨附紀行詩數(shù)首——
?
?
繞行古城墻根觀感
?
淡白蒼穹下,
石城如死虬。
僵身橫臥野,
殘爪屈隆丘。
鱗甲磚排列,
鰭須草伏陬。
微微存一息,
雷起或昂頭。
?
?
登覽中華門甕城慨然有思
?
步步石階皆滲血,
歷朝歷代寄存亡。
一墻殘缺重門破,
陷地塌天何以藏。
?
?
游事將畢訪明故宮遺址
?
京華名世偉宏殿,
形貌發(fā)源于此間。
久棄之墟堪歇息,
因成小夢越關山。
?
?
歸途中倚車窗
?
山野西來屢送迎,
東游已是夢中情。
迷茫記憶如涓水,
匯入心淵畫意萌。
?
?








?
?
?
(總?1100?篇之第?1054?篇)
?
?
[敬請關注童山雷微信公眾號:jndztsl]
?
?
·精研藝術,細品人生·
·讀千卷書,行萬里路。體驗萬千風俗人情,乃得萬千詩詞文句、萬千翰墨畫圖……
·人生甚難者:盡歷塵世辛苦、洞悉存世悲涼之后,依舊能夠興致勃勃且是詩意地對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