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xué)小辭典·儒法斗爭史部分》5.28 《四書章句集注》
【本文轉(zhuǎn)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
28、《四書章句集注》
? 南宋儒家主要代表朱熹的主要著作。宋朝以后歷代反動派將它奉為孔孟之道的標(biāo)準(zhǔn)答案,作為統(tǒng)治勞動人民的重要工具,并明令規(guī)定為必讀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基本內(nèi)容。
? 朱熹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影響最大的反動理學(xué)家?!端臅戮浼ⅰ?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1]是他絞盡腦汁炮制出來的。他先收集各家、主要是他以前理學(xué)家對“四書”的注解,從中選出他認(rèn)為有用的部分,編為“精義”;再從“精義”中選出他認(rèn)為精粹的部分,編成“集注”,并在這個基礎(chǔ)上發(fā)揮他的反動思想。在《大學(xué)》、《中庸》方面,他收集的注解較少,因此不叫“集注”,稱“章句”。名曰分章斷句,實際上他對這兩本著作的議論最多。
? 《集注》的中心思想是“存天理,滅人欲”。朱熹把精神性的理作為世界的本原,認(rèn)為封建的“三綱五?!焙腿说谋拘允翘炖砼缮鰜淼?。但由于“人欲”作怪,存在于社會和人性中的“天理”往往受到蒙蔽和破壞。因此,他常說:“圣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欲?!?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2]所謂“天理”、“人欲”,完全是以“禮”來劃分的?!都ⅰ氛f:“禮者,天理之節(jié)文也。”[3]就是說,“禮”是“天理”的規(guī)定。因此,合于“禮”的就是“天理”,不合“禮”的便是“人欲”?!都ⅰ访鞔_地把“存天理,滅人欲”作為“克己復(fù)禮”的開端和首要任務(wù),認(rèn)為只要在這上頭狠下工夫,就能達(dá)到“勝私欲而復(fù)于禮”[4]。這在當(dāng)時來說,就是要消滅正在興起的農(nóng)民起義,消除王安石以來的變法思想,以維護(hù)大地主頑固派的反動統(tǒng)治。
? 《集注》突出地宣揚“中庸之道”。在宋朝以前,《中庸》不過是《禮記》中一篇。朱熹看中了《中庸》的思想有利于大地主階級搞復(fù)辟倒退,把它專門抽出列為“四書”?!都ⅰ方忉尅爸小睘椤安黄灰?,無過無不及”,“庸”為“不易”,即“不變”[5]。所以中庸之道就是反對所謂“過分”,反對一切變革。《集注》認(rèn)為中庸之道是人人必須遵循的永恒的真理。它引二程[6]的話說:“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7]其實,這是大地主階級頑固派的“正道”和“定理”,是他們的騙人之道、殺人之道。
? 《集注》從唯心主義的理氣論出發(fā),大肆鼓吹“性即理”。它說:“大之所以生,理與氣合而已?!?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8]在人身上,“理”表現(xiàn)為性,即仁、義、禮、智、信等五種道德品質(zhì);“氣”表現(xiàn)為形體?!靶约刺炖恚从胁簧普咭病?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9]。但人與人在氣稟上則有根本差別:“氣稟”清明,性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就成為天生的“上智”;“氣稟”混濁,性得不到體現(xiàn),就成為天生的“下愚”?!都ⅰ愤€胡說“人之稟氣,富貴貧賤長短,皆有定數(shù)”[10],“氣稟”清明的“上智”,“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11],天生就有統(tǒng)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權(quán)利,這就充分表明了《集注》是為大地主階級頑固派的反動統(tǒng)治作辯護(hù)。
? 《集注》還宣揚孔孟復(fù)古倒退的反動歷史觀。朱熹認(rèn)為自孟軻死后,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不是前進(jìn),而是像一間破房子,一件破衣服那樣,一天天地壞下去,“只是架漏牽補,過了時日”。他在《集注》中同樣哀嘆:“周公沒,圣人之道不行;孟軻死,圣人之道不傳。道不行,百世無善治,學(xué)不傳,千載無真儒?!?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12]這種反動的歷史觀,是一切反動派在政治上反對社會變革、堅持復(fù)古倒退路線的重要理論基礎(chǔ)。
? 《集注》在封建社會后期系統(tǒng)地發(fā)揮了孔孟之道。它所提供的“修已治人之方”,受到了宋以后歷代反動派的高度重視。元朝統(tǒng)治者規(guī)定科舉考試,“用朱氏章句集注”[13]。清朝,在封建知識分子中間,形成了“非朱子之傳義不效言”的局面。近代的反動派,從曾國藩、袁世凱到蔣介石莫不把《集注》奉為至寶,作為尊孔、賣國的理論依據(jù)。[-]還從中拼湊了“四書集句”,充分暴露出他極端反動的世界觀和妄圖[-]、復(fù)辟資本主義的險惡用心。
注:
[1] 以下簡稱《集注》。
[2] 《朱子語類》卷十二。
[3] 《論語·顏淵》集注。
[4] 《論語·顏淵》集注。
[5] 《中庸》章句。
[6] 程顥、程頤。
[7] 《中庸》章句引二程語。
[8] 《朱子語類》卷七十八。
[9] 《孟子·告子》集注。
[10] 《大學(xué)》章句序。
[11] 《大學(xué)》章句序。
[12] 《孟子·盡心》集注。
[13] 《續(xù)通典》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