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到離銀河中心更近的位置,我們的太陽系會有什么變化嗎?
Emmm,這就要看放得多近了。銀河中心附近的恒星密度超過我們周圍的100萬倍。但這個龐大的數(shù)字意味著什么呢?我們可以取100萬的立方根,來計算出任意給定直線上將會多出多少恒星, 進而求出恒星之間距離的變化(個人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思路)。
一百萬的立方根是100,這意味著在銀河中心附近,恒星之間的平均距離是我們這里的百分之一。
例如,離我們最近的恒星鄰居是統(tǒng)稱為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三星系統(tǒng)。這個三星系統(tǒng)本來距我們有4.3光年,但如果我們身處銀河系中心附近,它離我們僅2700天文單位之遙。它會出現(xiàn)在奧爾特云的近端。(奧爾特云是現(xiàn)在包裹著太陽系的一個巨大彗星云。)
所以,如果只算上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統(tǒng),我們的奧爾特星云中多出了三顆恒星,但實際上,奧爾特星云中將會充滿各式恒星(大衛(wèi)伯曼(Dave Bowman)驚呼:“天啊,這里充滿了恒星!“)。更糟糕的是,我們還處在其它恒星系統(tǒng)的奧爾特云或者類似的星云之中(有些可能比我們的小,但也有上百萬的天體)。
這是我們目前的奧爾特云,它大概延伸到大約2.5光年之外。請注意,太陽系的行星位于中間幾乎看不出來的藍色橢圓中。
這張地圖描繪了在我們附近250光年以內(nèi)的恒星,如果真的把恒星間距縮小到百分之一,這些恒星都將會出現(xiàn)第一張圖中的奧爾特云的內(nèi)部?;旧希舷聝蓮垐D具有相同的放縮比例。
巨大而未知的引力將會席卷太陽系內(nèi)部。首先,數(shù)十億的奧爾特云和柯伊伯帶天體將從它們原本平靜運行著的橢圓形軌道脫離開,落向太陽(雖然大多數(shù)可能落向我們的新恒星鄰居,但仍有大量天體撲面而來)。 真的要落到太陽系內(nèi)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但引用鮑勃迪倫的話:暴雨將至。聯(lián)想太陽系早期,這有點像“宇宙彈珠機”:類似??颂K魯伯的流星(據(jù)推測在6500萬年前,這顆隕石造成了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將定期撞擊地球。想想就讓人頭禿。
地球本身也可能會(以一種極其粗暴的方式)被扯到一個新的更“橢“的橢圓形軌道上,間接性接受冰凍和炙烤。我們可能會完全撞上木星,甚至完全被甩出太陽系。
是的,我們有可能不在這里了
與此同時,如果太陽系離銀河系中心近億點(從我們現(xiàn)在的兩萬八千光年,到可能只有五千到一萬光年)。太陽系所處的環(huán)境將會更加擁擠,地球可能會受到致命的輻射。
銀河系中心的輻射那么高僅僅是因為恒星越多,超新星爆發(fā)的次數(shù)也就越多。盡管銀河系自1600年以來就沒有過超新星爆發(fā),但并不意味著在過去這是一件稀罕事。如果更靠近銀河系中心,太陽系還可能更頻繁地漂移到超新星附近。只要在30光年的半徑以內(nèi),我們受到的輻射劑量都將會是致命的。
自然的,在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地方很少發(fā)生超新星爆發(fā)也只是因為恒星分布更稀疏,也就更別提30光年以內(nèi)的了。
星系中心附近的塵埃水平也高得多,這會極大地威脅到地球上的生命。厚重的塵埃層阻擋了太陽的光線,使我們的星球急速降溫,也許還將把地球送入一個萬劫不復(fù)的全球冷凍循環(huán)。
相對來說,待在銀河系的邊緣上就要安全很多。實際上,我們能在此“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正是因為我們處在邊緣地帶。在銀河系的中心地帶,恐怕無法發(fā)展出任何高級生命。
我們待的地方簡直可以叫作:“金鳳花姑娘區(qū)域”了。(金鳳花姑娘(Goldilocks)是美國傳統(tǒng)的童話角色,由于她喜歡不冷不熱的粥,不軟不硬的椅子,美國人常用其形容”剛剛好“)
在人類的印象中,萬事皆有可能。但現(xiàn)實世界早已為四種基本能量下的一切波動定好了基調(diào)。為什么一切都是現(xiàn)在的樣子,沒有別的可能嗎? 這似乎超越了人腦理解的邊疆。但總還是可以做一做思維游戲,雖然我們無法真正理解“為什么”,因為“為什么”本身也是基于我們對這是“什么”的假設(shè):首先,我們得知道什么是“存在”,其次,還得弄懂為什么存在,最后才是它為什么以我們所看到的方式存在。這一過程也更好地幫助我們直觀了解自己在這些“存在”中的位置。實際上,“存在”本身并沒有什么特別的,除非你一定要去鉆那個牛角尖。但假設(shè)些別的可能卻為我們提供了討論“存在”的特殊性的語境,哪怕這些假設(shè)根本就不會發(fā)生。
FY: 樊瑞醬
如有相關(guān)內(nèi)容侵權(quán),請在作品發(fā)布后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轉(zhuǎn)載還請取得授權(quán),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