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聊齋新編點評
這部劇有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陸判有好多鏡頭致敬了05年的陸判,扮演陸判的人是05年畫皮的那個張道士,故事也緊接著05年陸判的后續(xù),還有魔靈女扮演者是當年在聊齋2里扮演胭脂的那個女演員。我有點感覺,聊齋電視劇要出一個屬于自己的宇宙
就拿聊齋3來說,畫壁單元的故事背景銜接著05年的小倩單元,劇情看似獨立,其實有很多地方是聯(lián)動著的。最早實現(xiàn)聯(lián)動的是05年聊齋,陸判單元和阿寶單元里的閻王是同一個演員扮演的,也就是說,閻王只有這么一個人,而陸判本身還在小謝單元出場過。聊齋奇女子也實現(xiàn)了聯(lián)動,連城里的史太守和史孝廉同為一家,而俠女里白眉道人和史太守是同一個演員,畫皮里投井而死的紫鵑丫鬟后來在奇女子里成了小小的狐妖,俠女里的鬼母和小倩、姥姥實為鬼狐一家。這些都產(chǎn)生了聯(lián)動,甚至女角色的頭飾、衣服還有背景的建筑每個單元都很相似,直到宦娘單元,故事發(fā)生在了清朝才略有改動
不得不說,構(gòu)建聊齋宇宙想法很不錯。但是拋開這個細節(jié),就本身劇情和其它來講的話,其實新聊齋一部比一部質(zhì)量差一點,而且恐怖氛圍的營造也在下滑。首先說的是劇情,聊齋新編劇情其實相對來說比較拖沓,不像05年聊齋一樣,故事開篇就開始高能、整個故事看起來敘述很有力度,也不像聊齋3那樣,角色無論在對話上還是動作上表情都顯得很僵硬,甚至不搭??v觀聊齋系列的劇情,05年聊齋少了恐怖鏡頭、奇女子少了劇情的力度、聊齋2少了牛鬼蛇神的概念、聊齋3少了不必要的細節(jié)(比如道士作法的細節(jié)、忽隱忽現(xiàn)的鬼怪傳說),而聊齋新編幾乎同樣沒有前作不具備的東西,但是后來刪減的兩個單元,聊齋新編根據(jù)同名電影拍攝手段和敘事技巧一并用在了這兩個單元上,簡介吸引了觀眾接著看下去、追劇的眼球
聊齋新編篇幅依照著前作,共6個單元(出去刪減的兩個單元),每個單元6集。這個設定還可以,不過有可能后面聊齋作品會取消了這個設定。都說配音和畫面是敘述情節(jié)的載體,一個跌宕起伏的劇情決定著畫面的宏觀概念,聊齋新編配樂依然是麥振鴻老師,不過新編的配樂的確不如05年聊齋配音一樣好聽,而且好多故事情節(jié)所給的鏡頭和配音產(chǎn)生了強烈的違和感。燈光、特效上,不得不說新編在這兩個方面做的挺好,但是卻顯得很花里胡哨,不像05年聊齋和奇女子一樣,即使特效很爛的時候劇情過硬同樣可以推動畫面的美感,而聊齋新編沒有做到燈光、特效上的搭配,所以有時候會覺得特效非??鋸?。人物造型上,聊齋新編的服裝挺好看的,人物形象和前作也沒有什么大的特別,演員陣容和配音陣容要比聊齋3更大一些,這點同樣做得挺好
如果讓我拿聊齋新編和唐人的05年聊齋、奇女子、青丘狐來說,拋開劇情這一概念,其實聊齋新編做的還是相對挺保守的,和東錦的聊齋2、聊齋3比較的話,在特效上做的還是很有進步的。盡管05年聊齋是唐人、東錦合作的,但是很大功勞還是歸功于麥振鴻老師、李國立導演包括他們背后的唐人,如果看過仙劍和楊家將的話,大家一定知道,唐人過去作品是很良心的,聊齋新編拿著遵循過去概念的想法將麥振鴻老師和一些老劇組人員請來一起參與到了拍攝中,讓本身作品的質(zhì)量轉(zhuǎn)危為安。聊齋新編雖然看不到過去那個樣子,但是換一種風格去翻拍名著也是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概念,比如奇女子好多鏡頭給到了放置物上、05年聊齋的改變?yōu)V鏡拍攝手法,在聊齋新編里借鑒了它們的手法進行加工,放到了人物間對話、畫質(zhì)調(diào)制這兩個方面上,這種創(chuàng)新概念超越了后來東錦自己出的聊齋2和3
不得不說,聊齋新編是比較保守的一個作品,即用了跟隨時代的創(chuàng)新觀念、又致敬了舊作,這種方法更加凸顯了整個劇組人員的才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