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rd Fighting》譯文——基本技:假動作

假動作(Felber)是HEMA中的常用技術(shù),之前Alexander教練和本次Axel南京公開課均有講解演示,因此特地提前放出這部分幫助愛好者趁熱打鐵進一步學(xué)習(xí)。
教材:《Sword Fighting: An Introduction to handling a Long Sword》
作者:Herbert Schmidt
譯者:蝰格武器學(xué)會(KWA)
討論群:621466938
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tihnf-TEJ6lYrbAc932k (二維碼自動識別)
假動作(Felber)是歷史劍術(shù)中常用的技術(shù),以攻擊驅(qū)使對手移動長劍,趁機攻擊空檔區(qū)。假動作適合用于攻擊幅度較大的對手,通常不適合在戰(zhàn)斗開始時使用,因為此時還不容易判斷對手會做出怎樣的反應(yīng)。
假動作有時是一個賭博,如果對手并沒有對假動作做出反應(yīng),自身將可能陷入危險,因此第一擊要盡可能做的逼真,引導(dǎo)對手做出反應(yīng)。如果對手沒有做出反應(yīng),則正常完成此動作。
由曲擊穿入
攻擊方發(fā)起上段斬擊,防守方使用曲擊,但故意縮短攻擊范圍,從攻擊方劍下穿過并刺擊對手另一側(cè)空檔區(qū),要點是劍柄要高于頭部。
第一步:
手臂:由曲擊開始,但并不真正攻擊,縮短自己的攻擊范圍。
腿部:不要移動太遠,不需變線。

第二步:
手臂:在對手對曲擊做出反應(yīng)時,從對手劍下穿過并刺擊對方另一側(cè)空檔。
軀干:移動至另一側(cè)便于刺擊。
腿部:可移動一步,視距離而定。

假動作轉(zhuǎn)交擊進犁位
攻擊方發(fā)起上段斬擊或怒擊的假動作,在防守方做出反應(yīng)時,攻擊方變?yōu)榻粨艄衾缥粎^(qū)域或低空檔區(qū)。此處要點是攻擊方并沒有做兩次實際攻擊,而是移動過程中中途變招。



第一步:
手臂:做上段斬擊。
第二步:
變型1:
手臂:對手側(cè)移格擋,劍尖向前。
軀干:己方從對手劍下穿過,交擊攻擊對手下段空檔區(qū)。
腿部:上段擊>>斬擊需在一步(一拍)內(nèi)完成,稍向中線左側(cè)移動。
變型2:
手臂:對手使用怒擊反擊,劍尖位于中線。
軀干:用交擊攻擊對手下段空檔區(qū)。
腿部:上段擊>>交擊需在一步(一拍)內(nèi)完成,稍向中線左側(cè)移動。
連續(xù)假動作
攻擊者發(fā)起(己方)右側(cè)交擊佯攻,撤回長劍中止交擊后轉(zhuǎn)而攻擊對手的頭部右側(cè),如果遭到格擋則改為交擊再次攻擊同側(cè),并立刻用短刃纏劍切割對手面部。最后可以拖拉下壓長劍切割對手肩部或手臂。
變型1:
連續(xù)假動作可以由上段斬擊開始,采用“撤回”的方式改變攻擊方式。
變型2:
還可以采用另一種方式,當(dāng)?shù)谝粨艚粨簟俺坊亍焙螅诙谓粨艄舴朗胤降挠覀?cè)。
就筆者個人而言,比較傾向選擇第一種變型,因為這樣更快速。
第一步:
手臂:發(fā)起右側(cè)交擊。
軀干:保持身體平衡。
腿部:側(cè)移不要太遠,保持在原攻擊線路。


第二步:
手臂:在對手對交擊做出防御動作時,撤回長劍以短刃攻擊對手頭部右側(cè)。
軀干:微轉(zhuǎn)胯增強攻擊效果。


第三步:
手臂:如果對手防御了此攻擊,再次用交擊攻擊同側(cè)。
腿部:立刻換步,不要離對手太近。


第四步:
手臂:如果對手再次防御了此攻擊,用短刃推開對手短刃向前推進切割對手面部,用劍格將對手的劍壓向他的身體。
腿部:基于當(dāng)前距離決定是否上步。



第五步:
手臂:拖拉長劍,用長刃切割對手肩部或手臂。
腿部:基于當(dāng)前距離決定是否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