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蝴蝶底板這么挑膠皮?
?????? 最近幾天我在想,蝴蝶底板這么挑膠皮,到底是因為何種原因?我想了想,應該主要還是蝴蝶澀套的設計思路。蝴蝶澀套的設計思路,其實是立足于亞洲乒乓球打法的,亞洲乒乓球打法,講究的還是小球的控制,弧圈球以中近臺作戰(zhàn)為主。要達到小球控制的理想效果,那么就必須把澀套做到小力量不走球,小力量下彈性收斂得住才行。所以蝴蝶澀套的膠面通常都是很韌的,這樣就能做到小球控制好,小球不亂蹦跶。
?????? 雖然現(xiàn)在的德套小球控制也很好了,擺短不易冒高,劈長能吃住球,能把球送到底線附近。但傳統(tǒng)的德套依然是依托于歐式兩面弧圈打法的,所以傳統(tǒng)的德套,它的特點就是彈,比較噴,出球快,適合中遠臺弧圈球打法。而且傳統(tǒng)的德套應該是依附于純木底板的,因為在以前,歐式底板大部分是純木的,他們的纖維板起步很晚。在傳統(tǒng)的前提下,以前的德套就可以做得比較彈,然后依賴純木底板的控制,兩者搭配其實是很合適的。但是舊款的德套配現(xiàn)在的蝴蝶外置纖維板,那肯定會虛彈的,因為舊款德套壓根就不是為外置纖維板設計的。舊款的德套就是為純木底板設計的,所以也不能單純說德套虛彈,畢竟底板是不一樣的。
?????? 為什么蝴蝶底板這么挑膠皮?歸根結(jié)底,就是歐式打法和亞洲式打法的一個巨大差異造就的。傳統(tǒng)的歐式兩面弧圈打法,底板是純木的,德套是以突出彈性為主,弧圈球是以中遠臺為主。亞洲式打法講究小球的控制,弧圈球是以中近臺為主。
?????? 蝴蝶的澀套做得比較韌,和它主打外置纖維底板也是有關系的,波爾以兩面t為武器,以波爾alc為武器,征戰(zhàn)多年,佳績頗多,曾經(jīng)一人連勝二王一馬,登頂巔峰。蝴蝶澀套做得比較韌,這是必須的,不只是亞洲打法小球控制的需要,其實也是外置纖維板的剛需。外置纖維板,因為纖維在面材之下,所以它的纖維感來得比較強,彈性觸發(fā)得比較早;外置纖維板的彈性釋放比純木,比內(nèi)置都要觸發(fā)得更快;換言之,如果外置纖維板搭配的澀套膠面不夠韌,那么就容易虛彈,導致脫板太快不受控。
?????? 蝴蝶vis就是一個代表,它配德系47.5度的德套是扎實的,因為海綿比較硬,所以不會觸發(fā)虛彈,因為根本就不彈,甚至還發(fā)悶。然后,vis配德系40度和42.5度的也基本上不虛彈,它就是彈,因為海綿比較軟,所以軟海綿是能裹球的,所以不虛彈;但是底勁上不去,雖然不虛彈,但退臺拉球真的沒啥勁。最尷尬的就是德系45度左右,這個硬度配vis,最容易虛彈,我曾經(jīng)給vis配過r45,r45其實性能很強,出球比蝴蝶t系和d系都更噴,但就是虛彈嚴重。這個問題自然不是r45的問題,主要是兩者不匹配,r45要是搭配別的合適的底板,性能表現(xiàn)肯定是頂級的。
????? 蝴蝶澀套是自成一派,主要是膠面韌性很足,這是它的高張力膠面技術,這個技術,確實可以造就很扎實的膠面,不易虛彈,吃住球之后拉球底勁也很足。而且蝴蝶的t系,它的海綿孔徑其實并不大,而德系的孔徑普遍要大一些。膠面韌性的不同,海綿孔徑的不同,其實都是蝴蝶為自家底板量身打造的。傳統(tǒng)的德系套膠,它的膠面韌性相對弱一些,海綿的孔徑也大一些。正是膠面韌性不同,海綿材質(zhì)不同,海綿發(fā)泡孔徑不同,所以蝴蝶澀套和老款德套差異蠻大,這就導致了老款德套配蝴蝶底板,很容易出現(xiàn)虛彈,不扎實,拉球底勁差異大。
???? 舊款德套配蝴蝶外置alc最容易出現(xiàn)問題,兩者搭配不和諧,通常來說就是底板的蓄力還沒完成的,舊款德套已經(jīng)把球釋放出去了,所以容易虛彈,底勁沒法完全發(fā)揮。蝴蝶的內(nèi)置zlc和德套匹配程度也一般,主要是底勁發(fā)揮不出來,德套的脫板周期,和蝴蝶內(nèi)置zlc的脫板周期不太能匹配上。我最近打的阿波羅尼亞zlc和弗朗西斯卡zlc配德套的效果都一般,但值得一提的是,內(nèi)置zlc配日系澀套估計可行,比如咒語m,vj07stiff等等。
???? 很多時候,不是蝴蝶底板不行,也不是德套不行,只是兩者搭配的效果不太好而已!蝴蝶底板非得搭配自家澀套才能底勁最大化,性能最大化;而德套則需要配victas,多尼克,尼塔庫,挺拔,尤拉,斯蒂卡的底板,才能讓套膠的性能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