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之金箍棒的來頭
小時候,經(jīng)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家種的槐樹偷偷砍了,去皮磨光,然后扛在肩上,出得門去,剩下沒有棍子的小伙伴,只能做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了。
可能每一個男孩子都會有擁有一根金箍棒的夢想,它可大可小,能降妖除魔,關鍵是用不著的時候還能掏耳屎,簡直是一件無與倫比的神器也。
這金箍棒來頭可是不小,首先它出之名門,乃太上老君的作品,后來被大禹拿去治水,美其名曰:天河定地神珍鐵。
后來大水得治,大禹將此鐵丟入大海,取意?海河永固;后又被東海龍君所得,供奉起來,稱為“定海神珍鐵”。俗語有云: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說的就是這快神鐵。

這么神奇的鐵怎么就成了孫悟空的呢,相信看過《西游記》的童靴都知道原因了。就是這樣一件遇神殺神的殺伐之神器,和孫悟空的融合也卻是經(jīng)歷了一番波折。
話說,剛得金箍棒之時的孫悟空,可謂志高意滿,下得地府,鬧得天庭。真是看那不順眼,掄起棒子就打。保了唐僧之后,依然隨時開練:抓小白龍,打;抓豬八戒,打;抓沙僧,不由分說,依然打。
五莊觀,聽幾句罵,直接把鎮(zhèn)元子人參果樹砸了。這個時候的孫猴子,還稱不是悟空,金箍棒,在他手里,也僅僅是一件浴血的兇器。
猴子第一次遭遇重大挫折,是遇到了太上老君思凡下界的青牛;金箍棒碰到了道家頂級大神器金剛琢,金箍棒遭遇重大對手,兩次被套走。?至此以后,美猴王好殺之心卻日漸收斂。妖精還是妖精,打殺還需打殺,猴子還要保護唐僧。
殺伐之事,卻更多的被豬八戒擔當。越接近靈山,孫悟空超凡之態(tài)越顯,早先村俗乖張之氣全無,已是完全的圣佛姿態(tài)。正所謂,屠刀在手,如何成佛。孫猴子到這時方才悟空了。

現(xiàn)在許多心理學大師,都從心理學得角度來解釋金箍棒。金箍棒在人體寓意上,就是男根,孫悟空是到了東海龍宮(向下)才取得了金箍棒,唯有孫悟空才能掌控金箍棒,唯有心才能控制下半身。
為什么不是到凌霄寶殿(向上)取金箍棒呢?因為頭頂上是百會穴,當然不是男根之處。所以,所謂修行,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對于男人來說,下半身是最難控制住的,要真正在人生之路上完善自我,就要跟孫悟空一樣,把金箍棒變小,微不足道的藏在耳朵里,把下半身的欲望藏在心里。
當然,金箍棒必須要有,沒有的話,也不是完整的人。食色性也,色字頭上一把刀,最難控制也是必須要控制的,多少英雄好漢就敗在了色字上,所以,《西游記》中,唐僧還沒出現(xiàn),就必須讓孫悟空掌控金箍棒,讓心掌控欲望,才能談以后的發(fā)展,就像現(xiàn)在成功學上講的,男人學會控制下半身,才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yè)。

至于金箍棒本身的其他數(shù)據(jù),我們知道金箍棒重是一萬八千斤,這來源于神醫(yī)扁鵲的《難經(jīng)》中有:“凡一萬三千五百息?!北怡o是春秋時期的神醫(yī),當時他就推斷出人一天的呼吸大致有一萬三千五百次,正是源于此,才有了金箍棒的具體重量,暗含通過呼吸控制修煉的基本理論。
無論是可大可小的欲望,還是降妖除魔的金箍,還是后來牽強附會出來的一切衍生說法,唯有一點可以確認,就是在修行的漫漫長路上,選一件相當趁手的家伙什確實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明日黃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