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帝國的余暉之波蘭十一月起義——(一):導火索

? ? ? ? 簡述
? ? ? ? 十一月的起義(1830-1831),也被稱為波俄1830至1831年戰(zhàn)爭或士官生,是一場在被瓜分后的波蘭腹地掀起的反對俄羅斯帝國占領(lǐng)的武裝起義。起義于1830年11月29日在華沙爆發(fā),當時波蘭國會地方陸軍軍官學校的年輕波蘭軍官在Piotr Wysocki中尉的領(lǐng)導下起義。立陶宛、白俄羅斯和右岸烏克蘭的大部分人民很快加入了起義。盡管叛亂分子在當?shù)厝〉昧顺晒Γ寥f·帕斯凱維奇領(lǐng)導下的俄國帝國軍隊最終鎮(zhèn)壓了起義。俄羅斯沙皇尼古拉斯一世最終下令,從此俄羅斯占領(lǐng)的波蘭將失去自治權(quán),徹底成為了沙皇俄國的一部分。由于華沙僅僅是一個軍事駐軍基地,它的大學也被關(guān)閉了。


? ? ? ? 基本信息
? ? ? ? 爆發(fā)時間:1830年11月29日至1831年10月21日
? ? ? ? 爆發(fā)地點:波蘭、立陶宛和烏克蘭右岸
? ? ? ? 戰(zhàn)役結(jié)局:沙皇俄國勝利,波蘭自治權(quán)的取消。以及對于起義領(lǐng)導人的清算
? ? ? ? 交戰(zhàn)雙方:波蘭議會王國/沙皇俄國
? ? ? ? 雙方指揮:約澤夫·霍皮茨基 /尼古拉一世
? ? ? ? 雙方兵力:150000人/200000人
? ? ? ? 雙方損失:40000人死傷/35000人死傷

? ? ? 起義之前的波蘭
? ? ? 波蘭的第四次瓜分
? ? ? ?1815年秋天,隨著《維也納合約》的簽訂,以及滑鐵盧戰(zhàn)役的結(jié)束,在歐羅巴大陸上持續(xù)了二十年的風云激蕩終于告了一段落,其中最為顯眼的變化,那就是中歐以及東歐地區(qū)的勢力的重新劃分,而其中又以波蘭地區(qū)的勢力劃分為代表——

? ? ? ? 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蘭,以及科希丘什科起義的戰(zhàn)敗,終于使得波蘭作為一處獨立的政治主體不復存在。1807年第四次反法同盟戰(zhàn)爭的結(jié)束,在拿破侖的幫助下,波蘭人一度建立起了華沙大公國,然而1812年俄國戰(zhàn)爭的戰(zhàn)敗,以及拿破侖的二度退位,使得波蘭人的復國夢就像是玻璃一樣的四分五裂,可是讓波蘭人他們?nèi)f萬沒有想到的是將自己國家宛如蛋糕一般切割開來的三個國家之一,沙俄在戰(zhàn)后卻是如此對待他們的——

?? ? ? ? 1815年在維也納會議中,波蘭被俄普奧三國重新瓜分:普魯士得到了所謂的波茲南大公國、奧地利帝國則成功合并了南部包括加里西亞地區(qū)的波蘭國土,剩下的還有沙俄擁有著實際控制權(quán)的所謂波蘭議會王國。其中擁有最高的自治權(quán)利的,就是當時由沙皇亞歷山大一所所統(tǒng)治的沙俄名下的波蘭議會王國。

? ? ? ?毫無疑問,亞歷山大一世是最真誠、 最熱切希望恢復并維護波蘭獨立的人。在俄國的庇護下,他盼著波蘭人民擁有代議制自治憲法。事實上,從亞歷山大一世接下來對波蘭國會所作所為中可以看出,他似乎打算將立陶宛和烏克蘭并入俄國。一旦代議制自治憲法在波蘭實驗成功,他就將之推廣到俄國其他地方。當時,如果他的要求在維也納會議上通過,那么波蘭將不會遭受它的三個強鄰瓜分。在俄國強大力量的庇護下,波蘭王國可能得到保存,而接下來的許多麻煩或許不會出現(xiàn)。


? ? ? ?夢想的幻滅
? ? ? ?然后對于波蘭人十分不幸的是,他們對于亞歷山大一世這位“北方斯芬克斯”的夙愿到頭來只不過是一場游戲一場夢而已,因為他在落實自己的想法之初就犯了錯誤。他任命弟弟康斯坦丁大公為波軍統(tǒng)帥,任命波蘭人約熱夫·扎賈澤克親王總督。而扎賈澤克的地位無足輕重,唯康斯坦丁大公之命是從。

? ? ? ? 康斯坦丁大公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守舊分子,滿腦子充斥著反動思維,脾氣驕橫,反復無常,剛愎自用,既排斥亞歷山大一世崇尚的自由主義,又缺乏亞歷山大一世那般對波蘭人民的同情。他治軍嚴格,為人稱頌。他曾說道:? “戰(zhàn)爭之所以非常可惡,是因為它能寵壞軍隊?!倍硗翍?zhàn)爭中,他勸說亞歷山大一世不要雇傭波蘭軍隊。

? ? ? ?1815年11月,亞歷山大一世首次訪問波蘭, 受到波蘭人民熱烈的歡迎。華沙人民對亞歷山大一世在維也納會議上為波蘭事業(yè)付出的努力耳熟能詳。于是,波蘭獨立的希望之火再次燃起。應(yīng)亞歷山大一世的提議, 亞當?查爾托雷斯基起草了一部新憲法。 雖然新憲法與1791年憲法非常像,但其內(nèi)容更先進,最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自由的特征。如果新憲法能夠?qū)嵤?,那么波蘭人民可能充分獲得處理內(nèi)政的自治權(quán)。
? ? ? ? 新憲法規(guī)定,波蘭議會由兩個議院組成,一個議院的議員由沙皇任命,終生任職;另一個議院的議員一半由貴族階層選舉的代表擔任,另一半由市民階層選舉的代表擔任。議會每兩年召開一次;未經(jīng)議會同意不得征稅;大臣們的工作需受議會批準;波蘭語可以單獨使用;波蘭人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除非按照法定流程進行,否則任何人都不能被任意逮捕、監(jiān)禁;確保出版自由;堅持宗教寬容;由兩萬名步兵和六千名騎兵組成的國民軍受沙皇任命的將軍指揮;總督既可由羅曼諾夫皇室成員擔任,也可由波蘭人擔任;所有行政和軍事職位都為波蘭人保留;沙皇將加冕成為波蘭國王,并莊嚴宣誓,維護憲法;俄國擁有波蘭外交權(quán)。如此自由的憲法在當時的歐洲是罕見的。
? ? ? ? 然而,很多人認為,該憲法很難維持。俄國人尚且受著獨裁統(tǒng)治,怎會容忍波蘭這樣的附庸國推行大受歡迎的憲法!曾經(jīng)領(lǐng)導過1795年的起義的塔德烏什?科希丘什科就曾寫信向亞當?查爾托雷斯基咨詢新憲法的有關(guān)情況。在信中,他寫道:“我一開始就已經(jīng)預(yù)見到事情的結(jié)果。俄國人將和我們平等地獲得政府的主要職位。波蘭人民肯定不會相信這一點。 波蘭人民遲早會驚恐地發(fā)現(xiàn),波蘭的名字將遭到鄙視,俄國統(tǒng)治者會像對待他們的臣民一樣對待我們?!?/p>
? ? ? ? 保守派的壯大和社會矛盾的越演越烈
? ? ? ? 很快的,在老將軍去世之后的幾年光陰之內(nèi),他的這一句話就演變成了悲哀的現(xiàn)實——
? ? ? ?因為在《維也納和約》簽署之后,沙俄就開始試圖逐步的收回波蘭的自治權(quán)——亞歷山大一世正式批準了王國的憲法。1818年,波蘭王國召開了第一屆議會。亞歷山大一世在演講中說道:? “你們的希望和我的夙愿都實現(xiàn)了。很久以來,我一直打算向國家公開我的想法。現(xiàn)在,你們使我獲得了機會。只要你們證明能勝任,我的想法就會實現(xiàn)。你們的成果也將使我深思我在你們國家推行的這種自由憲法是否支持我的事業(yè)、能否得到推廣。”“請不要辜負你們的職責,”他對代表們說,“你們的工作將向我證明,我是否應(yīng)遵從我的初心,進一步擴大授子你們的權(quán)利?!眮啔v山大一世希望立陶宛部分地區(qū)并入波蘭王國。議會采用許多有效措施來證明波蘭王國存在的必要性。亞歷山大一世在王座上親自發(fā)表了演講,結(jié)束了此次波蘭議會。在演講中,他說道:“我將忠實地履行我的職責。我的職責是什么,你們都非常清楚?!?/p>
? ? ? ?很可惜,沙皇的這一席話被他的弟弟康斯坦丁大公完全的無視了——

? ? ? 君士坦丁大公既不理解也不贊成立憲政體。他本質(zhì)上屬于徹頭徹尾的獨裁者。如果報紙上刊登的文章觸怒了他,他就會派兵取締、查禁。很久以前,他就和議會起了沖突。任何反對或者批評政府政策的議員都將遭到逮捕,鋃鐺入獄。華沙大學的些學生發(fā)表了自白言論,君士坦丁大公就打壓華沙大學。因為第二屆波蘭議會拒絕通過康斯坦丁大公贊成的一些措施,所以一些波蘭大臣立刻就遭到了彈劾。雖然他擁有一個波蘭人妻子,但是他依舊被認為是波蘭民族的敵人,同時由于他還擁有波蘭軍隊統(tǒng)帥這一特殊身份,也導致了波軍軍官團的大規(guī)模分裂。

? ? ? ? 諾沃西利采夫也在想盡辦法破壞波蘭的自治——他是亞歷山大一世的近臣,而且還是派駐在波蘭的俄羅斯秘密警察的頭子,同時也是波蘭俄國話的極力倡導者——他既無暇關(guān)注波蘭人的熱情,也不喜歡恰爾托雷斯基。

? ? ? ?這位陰謀家巧妙的利用了亞歷山大一世和康斯坦丁大公之間最初的矛盾,以及他們二人和波蘭政治家之間的矛盾,一步步地在俄國人的腦海里強化了“波蘭人對他們獲得的那些特權(quán)毫無感激之心”的看法。在1820年,由于亞歷山大一世和他的官員違反波蘭憲法,波蘭王國議會就此問題進行公開辯論并準備著手護衛(wèi)憲法的時候,亞歷山大一世解散了波蘭王國議會。1820到1825年, 君士坦丁大公通過忽視召開議會的方式,作為對波蘭議會拒絕通過他的提議的回應(yīng)。其間,波蘭遭受的沙俄專制統(tǒng)治越來越嚴苛了。
? ? ? ? 1825年,波蘭王國召開第三屆議會,但議會上爭論的問題卻被禁止對外公開。在致議會開幕辭中,亞歷山大一世使用了冰冷的言辭和警告的語氣。這時,因為他深受守舊派的影響,所以對自由原則的大部分熱情已經(jīng)消失殆盡。提交給議會討論的所有議案都通過了,這顯然令亞歷山大一世感到欣慰。議會閉會之際,亞歷山大一世說:“ 你們已經(jīng)完成政府寄子的厚望。我最大的愿望是,使你們相信你們的行動會在將來影響這個國家?!边@是他對波蘭人民說的最后一句話。沒過幾周,他就駕崩了,繼承皇位的是他最小的弟弟尼古拉,而不是君土坦丁大公。

? ? ? ? 康斯坦丁大公本是皇位第一順序繼承人,但所有人都認為他不能勝任俄國皇位,連他自己也這樣認為。亞歷山大一世在世時,君士坦丁大公已經(jīng)宣布不繼承皇位。尼古拉的年齡比亞歷山大一世小十八歲,他完全是另外一類人。他登基后,稱“尼古拉一世”。他是一個暴君,絲毫不同情百姓。他在華沙加冕成為波蘭國王,根據(jù)法律向臣民莊嚴宣誓,維持他哥哥亞歷山大一世通過的憲法。
? ? ? ?但加冕儀式結(jié)束后,尼古拉一世批準了具有反動傾向的顧問們提出的每條建議,將他的哥哥亞歷山大一世推崇的憲法拋諸腦后。于是,隨意逮捕臣民的事件大大增多;出版自由被剝奪;行政和軍隊的所有公職都由俄國人擔任;未經(jīng)議會通過,提高賦稅征收額度;壟斷行業(yè)形成,其產(chǎn)生的收益被政府揮霍一空;取消大臣對議會的責任;準許每五年召開一次議會。實際上,這意味著俄國的專政制度已經(jīng)推廣到波蘭。
? ? ? ? 以上違反憲法精神的行為激起了波蘭人民的不滿。各行各業(yè)的秘密社團數(shù)量倍增。俄國秘密警察逮捕了若干地下小組的領(lǐng)導人,而在尼古拉一世的命令下, 諾沃西利采夫下令, 這些人的審判流程應(yīng)該按照俄國審判刑事犯罪的流程執(zhí)行。波蘭政府根據(jù)憲法對此提出了抗議,這些人的案件被交給議會所指定的特別法庭進行了審判。
? ? ? ? 由于按照波蘭法律,這些人的做法并不構(gòu)成刑事犯罪,因此1829年此案遭到駁回。盛怒之下,尼古拉一世下令撤銷他們的裁決,并親自強行對這些犯人進行了判決,然后逮捕了特別法庭的所有成員。
? ? ? ?華沙的波蘭王國政府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地位難以維持,自身缺乏權(quán)威,還遭到保護者俄國的不斷削弱,這給了革命者們可乘之機。

? ? ? ? 到1830年的頭幾個月,矛盾的爆發(fā)已是山雨欲來。法國七月革命以及接下來比利時九月革命的消息傳來(比較諷刺的是,這兩場革命的領(lǐng)導人全都是法國大革命與拿破侖戰(zhàn)爭中的老人),事態(tài)終于到了最緊要的關(guān)頭。

? ? ? ? 作為神圣同盟的帶頭大哥,以及身為“歐洲憲兵”的責任促使尼古拉一世宣布, 他準備向比利時派遣一支遠征軍以鎮(zhèn)壓當?shù)氐母锩@支軍隊中的大部分人將從波蘭軍隊中抽調(diào),他于1830年11月19日下達了動員令。種種的社會以及民族矛盾,再加上俄國軍隊的調(diào)動,導致波蘭境內(nèi)沙俄力量變得空虛。綜上所述,起義的時機已經(jīng)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