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艷”中的八位美女誰的結局最完美?

在中國娛樂史中,“秦淮八艷”是個專屬名詞,它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色俱佳的著名“藝人”,“八艷”的成型,也是個漸變過程,它最先見于余懷的《板橋雜記》,開始只記敘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六人,后人又加入了柳如是及陳圓圓,這才湊成“秦淮八艷”。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華所在,一水相隔河兩岸,一側(cè)是江南貢院,另一畔則是著名的娛樂場所舊院與珠市。在這個才子佳人的交匯之地,注定會有故事發(fā)生?!扒鼗窗似G”的八位美女,多與當時的文人雅客有染,或纏綿悱惻,或慘慘凄切。

“八艷”中最后加入的陳圓圓與柳如是的故事最為世人所熟知,而陳圓圓的個人命運甚至牽動了明清的國運走向。
1.沖冠一怒為紅顏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因為很小的時候就被送人,跟養(yǎng)母陳氏一同生活,所以才改姓為陳,后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yōu)。從藝期間,因扮演《西廂記》中的紅娘而一炮走紅,受到江南文人雅士的熱捧,曾為人妾,但不見容于正室,被禮送出家。

不久,陳圓圓與江南才子冒辟疆相遇,正當兩人情義綿綿之際,陳圓圓被崇禎的老大丈人(之一)田宏遇劫掠進京。田宏遇劫掠陳圓圓并不是為了自己享用,而是為了討好自己的女婿——崇禎帝,但是,由于李闖的軍隊已進逼京都,崇禎根本無心納妃,此事才做罷。為此,詩人吳梅村還寫了一首《圓圓曲》來嘲諷此事:
“薰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br/>
詩中講述的就是崇禎帝因國事煩擾無心宴樂、退還陳圓圓一事。崇禎無心,吳三桂卻有意,當吳三桂在田家一見陳圓圓,就被陳圓圓的美艷所迷。為了攀附這位手據(jù)重兵的實權派,田宏遇慷慨地將圓圓贈送給吳三桂。李闖的民軍攻占北京后,藏之吳府的陳圓圓被劉宗敏搶走了。吳三桂沖冠一怒,憤而降清,與滿清聯(lián)手擊潰了李闖的民軍。

吳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陳圓圓,軍營團圓。此后陳圓圓一直跟隨吳三桂輾轉(zhuǎn)征戰(zhàn)。吳三桂平定云南后,圓圓進入了吳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寵冠后宮”。都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陳圓圓最終也因年老色衰,加之與吳三桂正妻不諧,且吳三桂另有寵姬數(shù)人,于是日漸失寵,遂辭宮入道,一代紅妝從此豪華落盡,歸于寂寞。
2.俠女子柳如是

柳如是以自己的才華征服了明朝大才子錢謙益,最終成為錢老師的側(cè)室。柳如是第一次結識錢謙益那年才20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兩年后,柳如是以男妝相、柳儒士之名與錢再相遇,錢謙益在其居住之半野堂之處以“如是我聞”之名另筑一“我聞室”以呼應柳如是之名。并帶著柳如是徜徉于湖光山水,詩酒作伴。柳如是感其深情,愿嫁此時早已年過半百的錢謙益。錢謙益娶得柳如是后,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云樓”和“紅豆館”來金屋藏嬌。兩人同居絳云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謙益戲稱柳如是"柳儒士"。柳如是后生有一女

這本是段才子佳人的最好結合,但是,時代的變幻,終于讓兩個人在精神上“分道揚鑣”——柳如是雖然只是一名以色事人的女藝人,但是卻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徐天嘯語)?!?/p>
反之,作為一代文人領袖的錢謙益,卻表現(xiàn)得令人失望至極。當崇禎帝自縊,清軍占領北京后,錢謙益改任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當兵臨城下時,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后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謙益硬托住了。最終,錢謙益靦顏降清,去北就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
因為柳如是的原因,事清半年后,便稱病辭歸,回到南京陪伴柳如是。順治四年(1647年),錢謙益因黃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獄,順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四處奔走,救出了錢謙益。錢謙益降清,本應為后世所詬病,但賴有柳如是的義行,而沖淡了人們對他的反感。

錢謙益病逝后,他的鄉(xiāng)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chǎn),柳如是為了保護錢家產(chǎn)業(yè),竟用縷帛結項自盡。惡棍們雖被嚇走,但是,一代才女卻也命殞魂消。
3.從名藝人到賢小妾

董小宛,名白,出生于蘇州城內(nèi)著名的“董家繡莊”。董家是蘇繡世家,到董白父親這一代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本該是衣食無憂的。但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保?3歲那年,父親便因病去世了。父親去世后,家里的生意在伙計們的算計下,一日慘淡一日,最終還落下龐大的債務。此時,母親又重病染身,醫(yī)藥費用卻迫在眉睫。從小隨母親隱居世外的董白已養(yǎng)成一副孤高自傲的性格,那里肯低三下四地向人借貸。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應了別人的引薦,來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畫舫中賣藝,遂改名小宛董小宛秀麗的容貌,超塵脫俗的氣質(zhì)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雖然身在娛樂圈,但是,小宛仍保有清高的脾氣,因而得罪了不少庸俗的客人,如此一來,影響了鴇母的進賬,鴇母自然對她冷嘲熱諷,董小宛郁怒之下離開南京,回到了蘇州??墒悄赣H依然躺在病床上,離不開請醫(yī)吃藥,一些債主聽說董小宛回了家,也紛紛上門催債,董小宛無力應付,只好重操舊業(yè),索性將自己賣到半塘的妓院,賣笑、陪酒、陪客人出游。

正是在從藝期間,董小宛結識了復社中的風流才子冒辟疆——就是那個曾經(jīng)與節(jié)圓圓有過感情糾葛的冒辟疆。冒辟疆是從朋友那里聽說秦淮佳麗之中有位才色雙絕的董小宛的,所以,冒辟疆趁來南京參加鄉(xiāng)試之機,特意前往造訪心中的女神,不料董小宛卻已賭氣離開了秦淮河。幾經(jīng)曲折,一對年輕人還是相遇了。

崇禎十五年春,董小宛的母親去世,加之自身也受到田宏遇“搶親{的驚嚇,患了重病。冒辟疆專程探視。見她病體虛弱,冒辟疆幾次提出早早歸去,董小宛卻殷勤挽留,兩人直談到深夜才分手。冒辟疆此行還需到南京參加鄉(xiāng)試后再回家鄉(xiāng),他與董小宛約好,一等鄉(xiāng)試結束,就 馬上返回蘇州為她贖身,再相伴回到如皋。

冒辟疆為董小宛贖身卻遇上了**煩,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氣太大,不論出多少銀子,鴇母都不想放走這棵搖錢樹。就在他們一籌莫展之際,錢謙益偕同柳如是來游蘇州。柳如是是董小宛當初賣笑秦淮河時的好姐妹,錢謙益也曾與她有過頗深的交情,他如今雖然免官閑居,但在江南一帶名望甚高,經(jīng)他出面調(diào)排,董小宛才得贖身。
小宛嫁入冒氏之門后,與冒家上下相處極其和諧。寧靜的生活剛剛過了一年,世事大亂,李闖的民軍攻占北京,清兵人關南下,清軍肆虐無忌,冒家險遭涂毒,家產(chǎn)丟得一干二凈,小宛隨夫一路南逃。戰(zhàn)亂過后,冒家輾轉(zhuǎn)回到劫后的家園。
由于家產(chǎn)盡失,一家人缺米少柴,日子變得十分艱難,多虧董小宛精打細算,才勉強維持著全家的生活。就在這節(jié)骨眼上,冒辟疆卻病倒了,下痢兼虐疾,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經(jīng)過五個多月的折騰,冒辟疆的病情終于好轉(zhuǎn),而董小宛已是骨瘦如柴,仿佛也曾大病了一場。

冒辟疆病愈后,她卻病倒了。由于體質(zhì)已極度虧虛,冒家多方請來名醫(yī)診治,終難湊效。順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賢妾良婦的董小宛終于閉上了疲憊的眼睛,在冒家的一片哀哭聲中,安詳辭世。
4.橫波夫人
秦淮八艷中,是地位最顯赫的一位,受誥封為“一品夫人”。顧橫波原名媚,又名眉,字眉莊,別字后生,橫波是她的號,這些名字號有意無意中都和她美麗的眉眼聯(lián)系上了,就連她住的小樓也稱作“眉樓”。眉樓因為有了顧橫波,日日車馬盈門,成了尋花問柳客癡迷忘返的樂園,所以人們都說;“此非眉樓,乃迷樓也!”足見顧橫波迷人的風采。

顧橫波擅長詩詞和繪畫,她寫的詩詞清新純真,人人爭誦;且工于詩畫,尤善畫蘭,個性豪爽不羈,與柳如是較像,時人呼之“眉兄”,柳如是自稱為“弟”。 就是這么一位人見人愛的紅姑娘,心里卻還藏著一份說不清、道不明的幽怨。顧橫波的幽怨并不是無緣無故的閑愁,雖然眼前的生活繁華似錦,可總有“英雄遲暮,美人白頭”的時候。贖身從良嫁了出去,后半生才得安寧。
期間,有錢多情的公子哥也如走馬燈般在眼前變換,卻總難留住良人的腳步。直到崇禎十三年,21歲的顧橫波遇到了年輕的進士龔鼎孳。龔鼎孳是安徽合肥人氏,時年25歲,少年得志,回鄉(xiāng)省親后返回京城的路上,來到南京城,想領略一番六朝金粉的韻味。經(jīng)友人介紹,他來到眉樓,一見到明眸如水、眉目合情的顧橫波,立刻為之傾倒不已。顧橫波見來客氣度儒雅,談吐不俗,也予以熱情的接待,兩人對坐窗前,各捧香茗一杯,談詩論畫,竟是十分投機。

龔鼎孳在南京一呆就是一個多月,一個多月里,他天天來到眉樓,或邀顧橫波同游金陵山水,或兩人靜坐樓中吟詩作畫,情意十分融洽。臨行前,他提出帶顧橫波同往北京赴任,顧橫波思索再三,終究沒有同意,只是取下一只金釵作信物,約定等龔鼎孳再來南京時相會。

龔鼎孳走了,顧橫波不由得心生牽掛,竟弄得夜夜夢中會龔郎。一年后,22歲的青樓女子嫁給了26歲的多情進士郎。成婚后,顧橫波隨夫君北上京城,洗盡鉛華的顧橫波,改名換姓為“徐善持”。
這時龔鼎孳在京城做的是兵部給事中,公務并不繁忙。因而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新婚愛妾。他帶著顧橫波遍游了北京城里所有的名勝古跡,處處播下他們相偎相依的身影和甜甜蜜蜜的笑語。

后來,李闖來了,崇禎帝沒了,龔鼎孳與顧橫波闔門投井,未死,被俘虜后,受民軍拷掠,被逼接受直指使之職,巡視北城。但是,李闖的民軍在北京沒呆多久,就被滿清給趕跑了。此時的龔鼎孳則因抱定隨波逐流,聽天由命的態(tài)度,誰坐天下,他都俯首稱臣,所以仕途一直亨通,最后做到了清廷的禮部尚書。龔鼎孳因舍不得自己的前途和美滿的家庭,先后做了三朝之臣。
仕清后,因龔鼎孳正室董氏因已授明朝誥命,所以讓封號給顧橫波——顧橫波也堂而皇之的接受誥命,封為“一品夫人”??滴跞甓欤櫃M波一病不起,卒于北京鐵獅子胡同,龔鼎孳在北京長俸寺建妙香閣紀念。與其他姐妹相比,顧橫波的人生算是非?!巴昝馈钡牧?。
5.殊途同歸

因孔尚任的《桃花扇》,李香君與候方域的故事傳之后世。李香君的人生是非常悲催的,因為小人作梗,想要的愛情得不到,不想要的麻煩卻拂之不去。最終,當兩人歷經(jīng)劫難重相逢時,卻因為身份“低賤”而不見容于夫家,在身懷有孕的情況下,被趕出家門。雖然李香君為候方域生下了一個女兒,但是因被歧視,終日郁郁寡歡,日久成病,無奈患上肺癆而死,30歲時就早早離世了。

卞玉京的悲劇,就在于她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吳梅村,她用一生為他守候,他卻一再辜負她的深情——就因為身在青樓。追求真愛不成,她只得把自己草草嫁了,但是,那不是她想要的婚姻,所以,將侍女柔柔進奉之,她自己離去。恰逢戰(zhàn)亂將至,為求自保,只得改著道士衣冠,這才逃出虎口。后來,卞玉京被一位年已古稀的好心腸的良醫(yī)鄭保御所收留,他為她另筑別室并悉心照拂。一入空門,她持戒極嚴,錢謙益與鄧漢儀聞之,前往求一面而不可得。為了感激恩人鄭保御的悉心照料,她曾刺舌血以三年時間為其抄寫了一部《法華經(jīng)》。卞賽后來隱居無錫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錦樹林。

與卞玉京相同,馬湘蘭也有個相伴一生而難嫁的紅顏知己王稚登,不同的是,王稚登對馬湘蘭比吳梅村對卞玉京要慷慨。馬湘蘭本名馬守貞,在家排行第四,故又稱四娘,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尤擅畫蘭竹,故有“湘蘭”著稱。她相貌雖不出眾,“姿首如常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她是在最紅的時候偶遇落魄秀子王稚登的。但是,當時老王的內(nèi)心卻充滿自卑,自己都37歲的人了,依然無位無職,前途茫茫,便很難給馬湘蘭帶來庇護和幸福。他深知湘蘭是個明敏多情的女人,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傷害,甚至毀滅她,不如早早就不作什么承諾,交往起來還能輕松些。因此,王稚登故意裝作不解風情。馬湘蘭只以為他是不愿意接受自己,暗自傷心不已。

為了搏一個好前途,人到中年的王秀才仍然北上求取功名,結果很讓人失望,這更讓他無法面對馬湘蘭。打聽到王稚登失意而歸,連忙趕到姑蘇去安慰王稚登。也許是兩人那種朋友似的相知太深,反而無法結為夫妻,王稚登定居蘇州后,馬湘蘭每隔一段時日,總要到姑蘇住上幾天,與王稚登暢敘心曲,卻始終沒有發(fā)展到嫁娶那一步。王稚登70大壽時,馬湘蘭集資買船載歌妓數(shù)十人,前往蘇州置酒祝壽,“宴飲累月,歌舞達旦”,歸后一病不起,最后強撐沐以禮佛端坐而逝,年57歲。像這種為愛而獻身的傻事,一般藝人是很難做到的。

“秦淮八艷”中,寇白門是個特例,別人都是走投無路之際才進入娛樂場所的,而她則是出生出身于世代娼門,一出生,就沒得選擇。但是,寇白門卻沒自甘墮落,保持著出與泥而不染的高潔。所以,寇白門18歲時,被明朝臣保國公朱國弼娶回了家。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南下,南明小朝廷失敗后,朱國弼被囚到北京,朱國弼為了活命,打算把家里所有的歌姬婢女全賣掉來贖他的性命時,寇白門盡管痛心朱國弼的薄情寡義,但她仍然給了他一條活路:“若賣妾所得不過數(shù)百金。若使妾南歸,一月之間當?shù)萌f金以報公?!?/p>
隨及,寇白門短衣匹馬帶著婢女斗兒歸返金陵??馨组T歸金陵后,人稱之女俠,她“筑園亭,結賓客,日與文人騷客相往還,酒酣耳熱,或歌或哭,亦自嘆美人之遲暮,嗟紅豆之飄零”。很快就籌措了兩萬兩黃金,為朱國弼贖了身。

重操舊業(yè)后的寇白門,日日醉生夢死與文人墨客往來酒酣詩熱,后不幸臥病。當時有個名叫韓生的文人,他和寇白門曾產(chǎn)生過一段感情,但在寇白門生病期間,有天夜里,寇白門懇求他在她身旁睡一夜時,韓生卻不念舊情,推開寇白門的手,棄她而去,并在隔壁房間里與她的一個婢女調(diào)笑,寇白門聽后,不勝悲憤,至此病愈急,不幾日,一代俠義艷情的青樓女子就這樣凄楚地撒手人間而去了。
其實,一入青樓,人生的路就會越走越偏,不論如何爭取與掙扎,都難逃香消玉殞的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