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怎樣成就美德呢?來看陽明夫子的龍場教條。
陽明夫子,在龍場敦化地方,開設(shè)書院有指導(dǎo)了一些事情。黑色原文,紅色南風(fēng)疏文
諸生相從於此,甚盛??譄o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guī),聊以答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學(xué),三曰改過,四曰責(zé)善。其慎聽,毋忽!? ? 一起在這邊學(xué)習(xí)的人很多,怕沒能夠周全的照顧到,用這四件事情,來回應(yīng)大家向?qū)W的志向。第一立志,第二勤學(xué),第三改過,第四責(zé)善。請謹慎對待,不要疏忽了!
? ?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今學(xué)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於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教條第一,立定志向。沒有志向,天下間就沒有能完成的事項。雖然很多項目和科技,但是沒有志向,那也做不了選擇?,F(xiàn)在做學(xué)習(xí)的人,失焦,半調(diào)子,鬆懈懶散,毫無力行,虛度光陰,沒有一樣獲得,都是因為沒有志向的關(guān)係。有志聖賢的,就會走向聖賢。沒有志向的就沒有走向。就像沒有舵的船、沒有銜的馬,隨波逐流、無處用功,最後,都不知道在哪裡呀?
? ?昔人所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xiāng)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xiāng)黨賤惡之,何苦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以前的人說,志向修整了,卻父母兄弟感到生氣,親友鄰居都討厭,那樣重新考慮也不是不行。若是父母兄弟表示認同,親友鄰居都佩服,那為什麼不進行呢?再來,若是方向不明白,但是家人認同,親友佩服,雖然不太清楚,也還可以接受。要是不清不楚的志向,但是家人和親友,也都不認同,那就不要只做些皮毛功夫。想想以上的原則,既可以知道,志向立得好不好了。
勤學(xué)。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於學(xué)。凡學(xué)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從吾遊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諸生試觀儕輩之中,茍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稟雖甚超邁,儕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有弗鄙賤之者乎?彼固將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 教條第二,勤學(xué)。立志成為君子,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相關(guān)事務(wù)。學(xué)習(xí)若不勤奮,是因為志向不篤定。和陽明一起學(xué)習(xí)的人,不以聰明伶俐為自傲,要以謙虛守分為讚頌。人們可以看看同輩之間。有些空瓶子卻響噹噹,不具真諦善於假裝。閃躲自己的缺失,損毀他人擅長的,抬高自己唯我獨尊,用假大空的話去甩人巴掌的。這樣的人雖然有些才能很明顯,但是不會受到人家討厭嗎?不會受到排擠和輕視嗎?那種人可能要脅別人,順利了自己。有不被人取笑的嗎?
茍有謙默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xué)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裡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於學(xué)矣!??如果有一種,謙和木訥潔身自好,志願真實付諸實行,付出學(xué)習(xí)拒絕非禮的人。又有與人為善,勤勉補短,尊重專業(yè),不越己位的人。再一種善良,真實,穩(wěn)重,親切,思想行為都一致的人。雖然說,才能方面不太突出。同輩之間,有不羨慕這樣的人嗎?也或許他自己,不敢誇大,不求尊位。別人真的會以為他沒有能力?會有不敬重他的嗎?學(xué)伴們看到這種狀況,就會知道這樣的人是精進勤學(xué)的呀。
改過。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於廉恥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於孝友之道,陷於狡詐、偷刻之習(xí)者乎?諸生殆不至於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zé)o師友之講習(xí)規(guī)飭也。? 教條第三,改過。過錯是朝向君子的道路上,一定會出現(xiàn)的障礙物。這並不會妨礙賢良的誕生,就是因為能修正。所以難得的,不是在於一帆風(fēng)順,而是在於克服困難。你們想想看,平常不會有缺德的言行嗎?也會有無情、狡猾,慣於偷雞摸狗的人嗎?學(xué)伴雖然不至故意這樣。要是有不同遭遇,會不會大意漏失了呢?因此,學(xué)伴之間的交流,和互相幫助,就是很重要的了。
諸生試內(nèi)省,萬一有近於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當以此自歉,遂餒於改過從善之心。但能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盜寇,今日不害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雖改過而從善,人將不信我,且無贖於前過,反懷羞澀疑沮,而甘心於污濁終焉,則吾亦絕望爾矣!? 再深入回想自己,要是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會不會有痛苦悔恨,感到過失呢?然而,也不可以失去希望,否定善良的光芒。如果能夠徹底洗盡,舊有的錯誤思維。雖然以前是那般,也不會妨礙今日的這樣。如果說,有自我懷疑,昨日與今日兩個狀況,人們或許不能相信,所以不改過,可以一直墮落,這樣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責(zé)善?!肛?zé)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彼將發(fā)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故凡訐人之短,攻發(fā)人之陰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責(zé)善。? 教條第四,責(zé)善。是朋友相處的道理。然而忠告也要會說才會見效。清楚的正道,善良的對待,不是單刀直入地破壞。要讓人家願意聽,接著願意改,清楚的體認到,而不是憤恨與生氣,這才是好辦法。如果就曝光事件經(jīng)過,用力捏死弄髒抹黑,讓人沒有餘地?對方不會羞愧又憤恨,自我防衛(wèi)嗎?雖然要導(dǎo)引調(diào)理,但這樣是做不到的。反而會有故意的抵抗!所以說,揭人瘡疤,以為自己正直,那都不是責(zé)善!
雖然,我以是而施於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guī)熞?,安可以不樂受而心感之乎?某於道未有所得,其學(xué)鹵莽耳。謬為諸生相從於此。每終夜以思,惡且未免,況於過乎?人謂「事師無犯無隱」,而遂謂師無可諫,非也。諫師之道,直不至於犯,而婉不至於隱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蓋教學(xué)相長也。諸生責(zé)善,當自吾始。? 雖然,一方以為自己在理,而那樣說,這都是不行的。別人有所秉據(jù)而與我陳說的,只要是對付了我的不足,那都是我的老師,怎麼可以不樂意、不感受呢?對於道理沒有完整細膩的話,那真是學(xué)得太粗糙了呀。不要以為,有學(xué)伴們交流促進思考就好?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都還有想不到的情況,更何況是許多做不好的事呢?有人會說,對待老師就應(yīng)該,順從和禮儀,然後沒有所謂的諫議,也不是這樣的?;仞佉庖姷姆椒?,是一種明白的狀況並非是攻擊的狀態(tài),是一種細膩的同情而不是粗糙的掩蓋。讓人容易接受,因此明白道理,有感於錯誤的狀況,所以改正自己。這才是真的教學(xué)相長。責(zé)善,互相勉勵善良的力量,請就我自己來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