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化如何提高設計效率?

數智化如何提高設計效率?
作者:冷蕓
日期:2021年10月17日
大家好,我是冷蕓。今天很高興應深圳服裝設計師協會的邀請,通過這樣的形式給大家回答一個命題作文:企業(yè)應該如何適應數智化時代的快速創(chuàng)新要求,以及如何為此來匹配人才?
這里我先把這個命題分解一下,這里其實有三個關鍵詞:“數字化”、“快速創(chuàng)新”、“人才發(fā)展”。
我對“快速創(chuàng)新”的解讀是“設計師快速出款的能力”。
“快速出款”對于當下來說并不是一個多么高門檻的事情,但現在主要是通過以下三種方法解決:
第一個是抄款或者局部改款,這種方法主要以批發(fā)市場和電商為主;
第二個就是一種賣苦力的方式,大家非常努力的干活,用一種996或者007的方式去工作。你工作的時間越長,你出款越多;
第三個就是人海戰(zhàn)術。為了快速出款,企業(yè)多招一點設計師或者雇傭所謂的設計服務公司來解決這個問題?,F在市面上一些所謂的設計服務公司,他們以500-1000元的價格去打包售賣他們的設計圖稿,其實這些款也都是從各個網站上收集來的。
毫無疑問,上述這些方式都不是問題的根本解決方案。真正的快速創(chuàng)新到底該怎么做呢?
|一|
正規(guī)的設計流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我所稱之為正規(guī)的設計流程應該是怎樣的?
調研階段:素材的收集、整理與分析
我們今天通常都是從調研開始去了解消費者的動向;我們的競品在做什么?今天因為社交媒體,設計師還要去研究KOL和網紅在穿什么?同時還有各大流行趨勢網站,以及我們本身品牌的相關歷史數據。
所以如果你想認真做這個環(huán)節(jié),最費時的事情是素材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這是第一大點。
商品企劃
當調研完成之后,我們會制作我們的企劃。企劃在各個公司不同,它的定義也會不太一樣,有的公司叫大商品企劃,有的叫商品企劃,有的會把商品企劃和設計企劃區(qū)分開來。那么我們在做設計企劃的時,主要是根據調研資料和品牌戰(zhàn)略目標,比如品牌今年的銷售目標多少?品牌的定位要不要做一些調整?品牌預算是多少?通過這些問題來制作品牌企劃。

設計+出圖+打樣
企劃完成之后,理論上設計師還要去開發(fā)系列做故事板,沿著這個故事板去開發(fā)面輔料和新材料。這里的出款主要是指出圖,出完圖后你的設計總監(jiān)會去審核圖稿,通常來說可能還要進行圖稿修正,修正好之后送去給版師和樣衣工進行打樣。
這里又有兩個環(huán)節(jié)是非常耗費時間的,第一個是設計方案的反復選擇和修改,這一點對于新人來說是一個更加耗費時間的事情。其次是設計師跟版師的溝通問題。我所能看到過的服裝企業(yè),沒有一家企業(yè)的設計師跟版師之間沒有工作溝通上的矛盾。經常會出現版師覺得設計師的設計稿件不合理或者設計師覺得版師不懂美,這個溝通過程會耗費很多時間。
之后樣衣的審核和修正,在這個過程中樣衣會進行來回修改,對于一個傳統(tǒng)的服裝企業(yè)來說,來回修改的時間至少3次,有時甚至需要5次修改才可以把樣衣定下來,再開訂貨會或者直接下單。


可改善效率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來,從開發(fā)調研到最后樣衣成型的整個過程中,如果我們想提高我們快速出款的能力,以下四個方面是我們可以提高效率的:
第一個是調研階段,主要是素材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其次是設計階段,設計方案的反復選擇和修改;
第三就是溝通階段,如何加快跟版師和樣衣工的溝通。這里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是所有的企業(yè)都有樣版房,有時很多企業(yè)的版房在工廠里,造成了設計師跟版房之間的溝通問題。如果設計師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不得不跑到現場去溝通。
最后就是打樣階段樣衣來回修正的時間。

而這些問題現在通過AI和數字化都有一定的解決方案。
這里補充一下,我們今天談的是“數字化”和“智能化”。在數字化和智能化之前我們要先解決“信息化”的問題,但我認為鞋服行業(yè)可能是數智化最晚完成的一個行業(yè)。原因是到今天為止我們還有相當多的公司沒有完成信息化,特別是中小企業(yè),而我們行業(yè)又是以中小企業(yè)為主的,所以我想接下來的5-10年內會在數字化轉型的同時,有很大一部分中小企業(yè)會被淘汰掉。因此,有相當一部分企業(yè)實際上等不到用我這里說的數智化工具就會被淘汰掉。
|二|
數智化如何提高設計效率
我們來看數字化會怎么樣解決上述這些問題?
第一個我們的調研階段的問題,正如我前面所說的,如果一位設計師要完成一套正規(guī)的設計流程,需要去各大流行趨勢網站搜面料、色彩、款式之類的圖片,比如Instagram、微博、小紅書搜索相關圖片;再去找競品圖片;然后再去搜四大時裝周的相關圖片。再對大量圖片進行整理、歸類、分析,最后結合本品牌的定位進行篩選再確定具體本品牌這季做什么?

上張圖是我的一位AI科學家朋友, FASHION DEEPBLUE公司提供的。我去年曾經請她,周軼璐教授來給我們冷蕓時尚圈講過課。這是她跟一個流行趨勢專家合作的項目。現在我給大家看的就是她課程中一張PPT案例。
他們做的事AI設計和AI流行趨勢預測。AI可以根據一定原則從全網快速收集到相關圖片和文本資料,并且結合企業(yè)品牌定位和歷史銷售數據,特別是爆款設計來給你推薦一個產品系列。
請大家注意,AI這里推薦的不是“單款”而是“系列”。比如在這張圖里面,AI會告訴你檸檬黃正處在上升趨勢,而通過分析你的品牌過去的歷史數據發(fā)現檸檬黃也比較適合你的品牌。同時這套推薦也會做好色彩組合建議。
另外,在這個系列中,你會看到有外套、下裝、褲子、連衣裙,也就是款式組合。
設計師則主要做判斷:也就是AI給我推薦的東西到底符不符合我們品牌的真實需求?或者基于AI的推薦再去做調整?但是無論如何,這個過程都要比之前通過人工一個個去找圖片和分類高效很多。
我再拿圖案來做一個例子。因為我聽周教授說目前AI對圖案的推薦要比其他設計要素更加準確。
比如今年你的主題是田園,想要用“花卉”來做圖案。手工操作,設計師要去各個渠道收集所有跟花卉有關的圖片。AI能夠從網絡上通過技術手段搜索所有的花卉素材,你給的關鍵詞越多則越精準。比如你要的是“中國風格的大型花卉圖案”,那么AI可以立刻推送給你類似于這樣風格的圖片。你可以立刻從1000張圖片里進行人工選擇。這就是AI提高你的工作效率的一種具體表現,這個是在 AI流行趨勢預測設計能解決的問題。

所以總結來說AI流行趨勢預測與設計能幫你解決什么?

第一個快速收集資料。因為AI是通過技術手段去抓取到網絡上相關的數據,所以效率比人工快多了。而且AI不光會看圖片,它同時要進行文本分析,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作量??赡懿皇撬腥硕贾烙嬎銠C是如何做文本分析的?我在讀博的時候,我們其中一個研究方法論就是文本分析,其實計算機做中文的文本分析相對更困難,因為中文的一個字和一個詞通過不同的組合后的意思不太一樣,所以在中文的應用上也許會再慢一點。
第二個是AI可以快速按照不同維度去分類,比如款型、廓型、色彩、面料。
第三個最為重要的一點是AI提供的是實時動態(tài)的資料,它可以幫你快速進行延展來找類似的風格、顏色、品牌。
第四點就是它可以針對企業(yè)爆款,讓機器去深度學習你的爆款共性是什么?通過爆款的共性再去分解流行趨勢,以及怎樣快速幫你選到真正適合你品牌的流行元素?同時它可以找出跟你們品牌基因比較相似的品牌,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競品。但是我們現在人工找的競品僅僅是在你的認知范圍內知道的競品,而機器因為它可以全球搜索,它找到的競品可以是更加全面的競品清單,有的可能你自己也不知道。
第五點,它還有一個很重要點,是判斷流行元素的流行周期,幫助品牌以最佳時間點來切入市場?,F實中,設計師主要靠經驗判斷某個元素的流行周期,結果要么流行元素選擇得太早,要么可能那時大家都已經在做的爆款。從流行生命周期來看,切入一個流行元素最好的時間是它的上升期。因為AI通過大量的數據學習會感知到什么圖片,什么文本,什么關鍵詞大家的搜索熱度正在快速提升,它可以告訴你這個結果并且告知某元素的生命周期在哪個階段。
其次我們再看設計、溝通、打樣的環(huán)節(jié)又會得到怎樣的改善?最簡單的也是最主要的就是靠3D設計軟件。在線通過3D做設計(目前大部分的設計師還是用平面設計軟件設計)——通過面料掃描或者在線設計面料(這對面料設計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隨后人臺上建模(打板)——再試樣調整等。


這是來自凌迪科技的展示,他們去年也曾經贊助了我們的年會,這個是我從他們PPT上截取下來的,讓大家對建模和3D設計有一個感性認知。提供類似服務的企業(yè)還有韓國的CLO和以色列的BROWZWEAR。這些軟件公司都有試用版本,大家可以去他們官網申請試用。
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現實中修改樣衣,很可能要至少做兩三件實物才能完成修正;如果在線完成試樣,實物打樣只需要做一次,最后只要把包括了人臺、尺寸、面料、輔料、廓型等設計要素的技術包給工廠或者板房打樣即可。
|三|
數智化人才發(fā)展
前面我給大家舉了兩個具體案例,AI設計和3D設計這一類技術軟件,怎樣幫助我們在某些環(huán)節(jié)提高我們的創(chuàng)新效率。現在我們最終回到人才問題。
首先,先談談現實狀況。針對上述新技術的學習,一些跨國公司和世界500強公司已在培訓員工使用3D設計軟件,并且嘗試一些AI設計和流行趨勢的運用。我所了解到的,不是所有的設計師都熱愛機器技術,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年長的、非常資深的設計師到今天為止他們都不喜歡用計算機畫圖,他們大多還是喜歡用手繪。
第二,學習新技術需要企業(yè)和員工的投入(時間+財務)。我去年參加一個峰會,有一個世界500強的服裝公司,他們在設計師的培訓中發(fā)現有的設計師很有經驗,但他們拒絕學習機器技術,這些都需要企業(yè)再花成本去說服溝通。
其三,新技術的成熟是需要時間的。據我了解,這些3D設計軟件在真正使用過程當中還是不斷出現問題,但話說回來,這是所有的技術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會碰到的問題。我個人的估計是5-10年之內,3D設計軟件就會在行業(yè)內普及。
那么我們作為個人也罷,企業(yè)也罷,我們怎樣去適應這樣一個需求?
首先我想無論是學校、企業(yè)、個人,我們都需要意識到一點是這個世界其實會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我們不需要所有的人都成為一類設計師。

我認為未來會出現3類設計師:
第一類是概念型設計師,包括了:
這三類設計師我們都可以把他們稱之為“概念型”設計師。他們的存在不是為了賣貨,他們的存在是為了創(chuàng)新,為了給后面的創(chuàng)意型設計師和大眾型設計師,激發(fā)他們的技術應用和靈感,所以我們把他們稱之為“概念設計師”。
其中,科技概念型設計師,比如材料創(chuàng)新、概念化、科技創(chuàng)新、智能創(chuàng)新(智能穿戴)等等,我認為都屬于科技概念型的設計師。
還有一種概念設計師我把他們稱為“藝術概念型”設計師。這類設計師可能更多的身份是傳統(tǒng)工藝的守護者。比如說郭培的作品也許不適合賣,但非常適合出現在博物館。我們既要去傳承我們的先輩留給我們的東西,我們也要傳承給我們后代一些東西。如果今天我們所有的設計師都是賣貨的設計師,那么我們設計要留給我們的后代什么?
第三類概念設計師是虛擬服裝設計師。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這個概念。虛擬服裝設計師是隨著虛擬世界的出現而出現的。比如,我現在不用買GUCCI和CHANEL的實物衣服,我可以去買GUCCI和CHANEL的虛擬衣服,之后“穿”在我個人的照片上就可以。
其次,接下來一層我把他們稱之為“創(chuàng)意型”設計師。創(chuàng)意型設計師是需要思維和視野的。他們以人工設計為主,AI設計為輔。他們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設計師品牌”設計。這類設計強調個人創(chuàng)意與特征,雖然也以銷售為目的,但并不期待大眾化、規(guī)?;?。
最后一層是大眾設計師,是我們現在今天一直對設計師說的:“你出來的東西要一定要有人能買。”你設計的東西要不能賣貨,你就不是一個好的設計師。這類設計師更適合大眾市場。
在未來我們并不需要像今天那么多大眾設計師,因為AI完全可以替換相當多的抄款和改款工作;而且它不僅僅可以服務企業(yè),也可以服務個人。換句話說,未來我們的消費者可以自己利用APP“設計”服裝。
最終,說到教育,比如現在我們有大學還有職業(yè)學校,也許職業(yè)學校就可以完成大眾型設計師的教育,而我們大部分的院??赡芤龅氖莿?chuàng)意型設計師和概念型設計師的培養(yǎng),這是我的看法。
最后我來小結一下,總的來說我們要“兩條腿走路”:我們既要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要擁抱科技。
我知道不是所有的設計師都喜歡科技,但我想說擁抱科技不是一個你想要或者不想要的事,這是大勢所趨。但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讓科技為人服務,而不是讓為了使用科技而使用科技。我們現在都在談數字化,我發(fā)現有一種跡象,好像數字化是萬能的,但數字化不是萬能的,特別是對于設計。設計如果脫離了文化,數字化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在這里我為什么要特別強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跟西方保持著近30年的交流了,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中國時尚的興趣越來越濃烈,但是關于中國時尚的英文資料太少。我去年聯絡了兩個出版社,提交了三本書的提案,這三本書的提案都是跟中國時尚有關的,出版社的編輯對它們都很感興趣,現在在做同行評審。我通過這些過程發(fā)現中國本來有這么多很好的傳統(tǒng),西方市場又很感興趣。所以我想跟大家說,在保留對科技的關注的同時,我們一定也要關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設計師如果能夠“兩條腿一起走路”,那么你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人才。

非常感謝再次感謝主辦方的邀請,我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字整理:張懷楷
文字編輯:陳暢
美術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