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掌權時,明軍雖腐敗,為何能和八旗兵一爭高低?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毀譽參半的王侯將相,比如秦始皇,滅六國、一天下、書同文、車同軌,奠定了中國這個名詞的意義;但是他也是一位不恤民力、濫用苛刑的暴君。
比如漢武帝,雖然雄才大略,驅(qū)逐匈奴,奠定了漢宣帝時期的黃金盛世和大漢三百年無強大草原勢力的局面,更是讓漢牢牢的成為中國人的代名詞;但是在他執(zhí)政期間,國內(nèi)戶口減半,民生凋敝,而且獨尊儒家,更是影響中國幾千年。

比如隋煬帝、比如王莽、比如李林甫、比如嚴嵩、比如魏忠賢、比如和珅等等都是屬于毀譽參半的歷史人物。
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魏忠賢這個人。
從魏忠賢的所作所為來看,魏忠賢確實是一個奸臣,更是一個氣焰滔天的大權臣。但是奸臣、權臣不代表就是昏臣、庸臣,恰恰相反,權臣、奸臣都是能臣。
魏忠賢雖然是權臣、奸臣,更是能臣。

在魏忠賢掌權時期,大明王朝國庫收入還算比較穩(wěn)定,對內(nèi)農(nóng)民軍也受到壓制,對外與后金八旗兵也打的有聲有色。
可以說正是魏忠賢的存在,已經(jīng)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還有著一層強大的蒙羞布,但是隨著魏忠賢被崇禎帝朱由檢殺死,明朝最后的蒙羞布也被撕了下來,讓農(nóng)民軍和后金政權知道了原來大明王朝已經(jīng)如此虛弱了。

魏忠賢出生于一個貧窮的農(nóng)民家庭,因為好賭,欠下大量債務,最后為了躲避債務,也為了搏一搏自己的前程的想法,決定進宮當太監(jiān)。
明朝的太監(jiān)和宮女有一種奇怪的風俗,他們?yōu)榱司徑饧拍?,私下都結(jié)成“對食”的關系,也就是所謂的假夫妻關系。魏忠賢和客氏結(jié)成了“對食”關系,客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因此慢慢的,魏忠賢也受到了明熹宗朱由校的寵信。
明熹宗朱由校只喜歡做一個木工活,不喜歡做明朝的皇帝,因為他爺爺萬歷帝不喜歡朱常洛,朱常洛和朱由校都沒有受過什么正式教育,朝廷大事朱由校有心無力,干脆將朝政大事全部委托給了魏忠賢打理,讓魏忠賢成為了明朝名副其實的“九千歲”。

魏忠賢當權的時候,明朝東林黨的勢力已經(jīng)大位增長,已經(jīng)十分龐大,壓得秦黨、齊黨、楚黨、浙黨等其它勢力喘不過氣來,于是魏忠賢抓住時機,一手打擊東林黨的勢力,一手拉攏秦黨、齊黨、楚黨、浙黨等勢力,形成和培養(yǎng)自己閹黨的勢力。
因為東林黨掌握了當時和清朝初期的輿論控制權,這也是魏忠賢留下千古罵名的主要原因。
東林黨是一群只會空談儒家義理、空談報國、批判朝政,對真正的“知行合一”一無所知,也沒有實干精神的文人士紳聯(lián)盟,他們最擅長的就是拉幫結(jié)派、排除異己,大肆奪權攬權,引發(fā)了著名的東林黨爭。

魏忠賢當權后將對東林黨進行全方位打擊,使得東林黨控制朝廷的打算落空。
同時魏忠賢還對江南地區(qū)收取工商稅和礦稅,為明朝增加了一筆不錯的國庫收入。
東林黨代表著江南士紳地主階層的利益,由于江南地區(qū)萌發(fā)了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產(chǎn)生了大量富商,富商們又大多依附江南地區(qū)士紳地主階層,這樣江南地區(qū)變成一張大利益網(wǎng),故而朝廷對江南士紳地主階層收取重稅,他們極力反對,想盡辦法抗稅。
而魏忠賢向江南士紳地主階層征收重稅的舉措,卻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明朝的財政壓力。

雖然抗擊八旗兵的主要是孫承宗和袁崇煥的功勞,但是沒有魏忠賢收取的工商礦稅,朝廷根本沒有那么多余錢來支持孫承宗和袁崇煥的戰(zhàn)略,故而魏忠賢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減緩了明朝滅亡的速度。
魏忠賢被崇禎帝逼死之后,東林黨開始上臺執(zhí)政,史稱“眾正盈朝”。
東林黨廢除了魏忠賢時期的苛捐雜稅(包括工商礦稅),雖然一些亂七八糟的稅的確被廢除了,百姓等到一定的好處,也贏得了江南士紳地主階層的一片喝彩。
但是魏忠賢設立的苛捐雜稅里面,最主要的稅收就是對士紳地主階層設立的工商礦稅,廢除的后果就是明朝國庫也失去了一份十分重要的收入來源。
軍隊在于后勤與糧草,不管是對內(nèi)平定農(nóng)民起義軍,還是對外抵御八旗兵南下,都需要大量錢財來支持。

魏忠賢倒臺的時候,苛捐雜稅被廢除,老百姓的確得到一些好處,但是隨著戰(zhàn)事越來越緊張,國家越來越?jīng)]錢,東林黨束手無策,只能將更重的苛捐雜稅壓在百姓身上,導致農(nóng)民起義軍的勢力越來越強大。
而明朝在遼東的大軍也因為失去了財政支撐,戰(zhàn)斗力一天不如一天。

所以魏忠賢也是一位毀譽參半的歷史人物,既是權臣、奸臣,同時也是一位能臣。
雖然魏忠賢在明朝朝廷里面任人唯親,雖然魏忠賢任用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貪官污吏,但是里面也有很多干實事的官員,能夠在關鍵的崗位發(fā)揮作用的官員,而不僅僅只會空談養(yǎng)性。

而在魏忠賢倒臺后,很多魏忠賢提拔的人直接打為“閹黨”,一律進行嚴酷的打擊和處理,魏忠賢制定的稅賦政策也被廢除。
明朝軍隊失去了財政來源,雖然還有一些能征善戰(zhàn)的將領,但是沒錢的士兵戰(zhàn)斗力自然而然一落千丈,加上崇禎帝的濫殺大臣將領,最終明朝也在魏忠賢自殺十多年后正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