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海棠詩全解
作者? ?隨風(fēng)飛舞瀟灑人生
現(xiàn)在,我們接著來解析寶釵作的第二首詠海棠詩。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在寶釵的這首詩中,又隱藏了什么樣的含義和秘密呢?全詩如下: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大家注意,寶釵這首詩可是被李紈評為第一的呀,這首詩真有那么好嗎?到底好在哪里?說實話,如果僅從文學(xué)角度來看,它的遣詞用句都很樸實平凡,說不上多么精彩。比喻想象方面也沒什么新奇之處。相比之下,黛玉的那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才真是想前人所未想,眾人看了也都齊聲喝彩。這才應(yīng)該是第一呀。
那么我們來看李紈對它的評價:“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什么叫“含蓄渾厚”?意思應(yīng)該是說,寶釵這首詩的好,并不體現(xiàn)在其表面的文字。而是在表面簡單的文字的背后,包含著多層次的、非常復(fù)雜的隱藏含義。這些含義是如此的豐富,以至于要用“渾厚”來形容。
在我看來,也的確如此。這首詩對寶釵(靜妃)身上種種復(fù)雜矛盾的性格特點,作了全面的精確影射,作者的構(gòu)思設(shè)計能力以及文字功夫,真的太厲害了。就好比《天龍八部》里面的那個掃地僧??粗敛黄鹧?,其實是全書功力最渾厚的第一高手。舉手投足之間,就把原來牛得不行的幾大高手一一收服。那么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到底怎么個厲害法。
先說第一層次的含義。正如此處的脂批所說:“寶釵詩全是自寫身份,諷刺時事。只以品行為先,才技為末”。那寶釵此時的身份,是順治的廢后靜妃。她是出身于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公主,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直系后裔。這身份可比董小宛不知高貴到哪里去了。此時她又是剛剛被廢,在婦道方面還沒有污點,也比董小宛“清潔”。
因此第一、二句就在強調(diào)這點,“珍重芳姿”就是這個意思。寶釵是說,她雖被廢,但還會珍重自己的身份和名節(jié)。要象兩盆白海棠花一樣,白天也閉門掩戶,不讓外人窺探,只自己親自拿“手甕”來澆灌花朵。說白了就是在為自己立貞潔牌坊,表示會只在自己冷宮內(nèi)修心養(yǎng)性,澆花養(yǎng)草,不見外人。
第三、四句,重點描寫海棠花被投影在階砌上的影子。這是想表達什么呢?首先這是繼續(xù)以花喻己,暗指自己獨守空閨,冷清寂寞,常常滿含幽怨獨自站立在門口的階砌之上。其次,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典型的閨怨意象。在樂府古題中,就有《玉階怨》這個專寫“宮怨”的曲題。許多詩人也都曾以此為題,描寫婦女獨守閨中的寂寞和惆悵。如李白的一首: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女主人公無言獨立玉階,露水濃重,浸透了羅襪,她卻還在癡癡等待。直至無可奈何而回到室內(nèi)。入室之后,卻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內(nèi)幽獨,因而拉下簾幕。簾幕放下來了,卻更難消受這個凄苦無眠之夜,在更加無可奈何之中,卻更要去隔簾望月。
大家留意此詩的后兩句。湘云詩的“晶簾隔破月中痕”,即是套用這兩句的詩意。寶釵說她天天晚上望月思君,期盼君恩再臨。湘云就特意用“隔破”二字,即指她和皇帝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破裂,裂痕難以修復(fù),破鏡再難重圓。這同前述的“花因喜潔難尋偶”的意思一樣,湘云是全方位無死角地反諷寶釵是個棄婦。
那么說回寶釵。通過上面這么一解釋,大家應(yīng)該就能大致明白寶釵這首詩主要想說什么了吧?很明顯,她這是在賣慘,是想向順治求復(fù)合嘛。所以到第七句的時候,她就直接點出了主題,就是想“欲償白帝憑清潔”。
這樣接下來的第五、六句也就瞬間能明白了。兩句還是緊扣以花喻己的寫法,然后也還是用典,用以表達自己期望面君之意。用什么典呢?用的就是我上一篇提到的,宋代劉兼的詠海棠詩中,“煙輕虢國顰歌黛,露重長門斂淚衿”這兩句中的兩個典故。
“淡極始知花更艷”,以白海棠花的極白來比喻自己的美麗,“淡極”對應(yīng)“煙輕”,說的是唐代張祜的《集靈臺·其二》寫虢國夫人的典故: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虢國夫人在朝見唐玄宗的時候,對自己的素顏極為自信,嫌施了脂粉會玷污了自己的美貌,只僅僅淡淡地掃了一下眉毛就去朝見皇帝了。作者巧妙地利用這個典故,把海棠花的白、人臉的美,以及期盼面君這幾個含義巧妙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同時還呼應(yīng)了本詩第三句的“胭脂洗出”。
再看“愁多焉得玉無痕”。這句對應(yīng)“露重長門斂淚衿”,“愁多”對“露重”。寶釵以陳皇后在長門宮天天以淚洗臉自比,是說皇上您看這花上的露珠,就好像我天天思念您而落下的淚水一樣啊。
另外多說一句,這一句旁的脂批“看他諷刺林寶二人著手”我認(rèn)為是不對的,這個批書人要不沒看明白,要不沒說實話。雖然愁多淚多確實是黛玉的特點,但卻并非黛玉的專利。寶釵被拋棄后也一樣愁多淚多。并且這首詩全詩都是寶釵“自寫身份”,通過寫自己的悲慘愁怨,來喚起寶玉(順治)的同情,從而能回心轉(zhuǎn)意。這時怎么會突然反而去諷刺寶玉呢?
所以按我上述的理解才是最合理的,全詩的詩意也才是連貫而統(tǒng)一。
接著的第七句“欲償白帝憑清潔”沒什么可再多說的了。最后一句“不語婷婷日又昏”,我后面再解釋。
現(xiàn)在說回虢國夫人和陳皇后的典故。作者在探春詩和寶釵詩兩次用此典來相互呼應(yīng),并不僅是上述所說的那么簡單的,這里面還有更深的用意--特別是關(guān)于陳皇后的典故。
大家知道嗎?這個陳皇后,據(jù)說后來還真的是被漢武帝復(fù)幸了。大家來看《長門賦》的序言:
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fù)得親幸。
原來陳皇后被廢之后,以黃金百斤聘請司馬相如,專門為她寫了這篇《長門賦》。進獻給漢武帝后,感動了漢武帝,竟然成功得以復(fù)得親幸了!
顯然寶釵是把陳皇后當(dāng)做自己的偶像嘛。這才是作者用陳皇后典故的最終用意!
那么《長門賦》是怎么寫的呢?它為何能感動漢武帝?下面我們大致來看看《長門賦》的行文結(jié)構(gòu):
首先第一段就是“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暧庳环促猓慰蓍露毦?。言我朝往而暮來兮,飲食樂而忘人……”。
說陳皇后是“一佳人”,她在長門宮里“步逍遙以自虞”、“形枯槁而獨居”、“飲食樂而忘人”,我們對比寶釵詩的首兩句“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這含義不是差不多嘛。
然后說陳皇后自感以前“予志之慢愚兮,懷貞愨之懽心”,既愚蠢又傲慢妒忌,現(xiàn)在“愿賜問而自進”,愿意改過自新了。她“登蘭臺而遙望”,看到周遭“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晝陰……”,都是陰郁凄慘的景色。接著“下蘭臺而周覽兮,步從容于深宮”,又從室外回到室內(nèi),看到室內(nèi)雕梁畫棟卻冷清孤寂,她只能“日黃昏而望絕兮,悵獨托于空堂。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獨守空房,望月自憐。
看看,這些跟李白《玉階怨》描寫的意境幾乎一模一樣的。也即是跟寶釵詩的三、四句“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含義一致。
接著,陳皇后在宮中撫琴,“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從橫”,連左右的宮女聽了都悲傷落淚。陳皇后自覺“無面目之可顯兮,遂頹思而就床”。感覺沒臉再見皇上了,頹然地上床睡覺。這意思,也跟寶釵詩第五、六句有相關(guān)聯(lián)。
然后,陳皇后說自己“就床”后,仿佛夢見皇帝來到了身邊,“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但“惕寤覺而無見兮,魂迋迋?cè)粲型?/strong>”,夢醒了身邊卻空無一人,心喪若死。她“起視月之精光”,感覺“夜曼曼其若歲兮”。然后她“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fù)明”,在黑夜荒涼的庭院中,有一個亭亭玉立的身影,孤單都等待著天明。這意境是多么的悲涼,讓人心酸落淚。怪不得漢武帝都被感動了呢。全文的結(jié)尾是“妾人竊自悲兮,究年歲而不敢忘”,陳皇后表示不管過多久,都是不會忘了皇上的。
最后這段描寫女主人孤獨地、久久地亭亭玉立于庭院這個意境,這就是寶釵詩最后那句“不語婷婷日又昏”的意思了。所以現(xiàn)在大家明白了吧?作者不單只把寶釵比作陳皇后那么簡單,而且寶釵的整首詩都是仿照《長門賦》的篇章布局結(jié)構(gòu)來寫的,這樣就把寶釵影射靜妃、以及希望得到順治帝復(fù)幸這個含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另外大家注意,作者是特意把《長門賦》中的“亭亭”,改為“婷婷”的,這點另有深意,又能引申出一大篇文章,我后文再寫。
那么明白作者的總體構(gòu)思后,還遠遠沒完。我們來研究“冰雪招來露砌魂”這一句。這句也有引用,引自范成大的《夜行上沙見梅,記東坡作詩招魂之句》:
玉妃謫人世,乃在流水村。
天風(fēng)吹嬋娟,飄墮寂莫濱。
芳心怨命薄,玉色凄路塵。
佳人來無期,日暮多碧云。
溪聲為咽絕,月亦低微顰。
相逢倦游子,一笑不復(fù)珍。
脈脈問不語,亭亭意彌真。
要我冰雪句,招此欲斷魂。
蘇仙上賓天,妙意終難陳。
璇柄忽傾墮,曉嵐愁翠昏。
大家瞧瞧,這首詩的意思跟寶釵詩要表達的意思幾乎一模一樣。
詩的起首就是把梅花比喻為被貶謫人世的玉妃,被天風(fēng)吹落,飄墜在寂寞的水邊。這用來比喻被廢的皇后太恰當(dāng)了。然后“芳心怨命薄,玉色凄路塵。佳人來無期,日暮多碧云。溪聲為咽絕,月亦低微顰。相逢倦游子,一笑不復(fù)珍”,也同樣是一連串凄涼哀怨的描寫,也同樣是沒人珍惜光顧。
接著,范成大把梅花擬人化。他想向梅花問話,梅花卻脈脈無語。但是其“亭亭”的姿態(tài),卻顯露出她的真意:仿佛在邀請作者寫出詠贊梅花冰肌雪骨的詩句,來招回這快要凋謝的梅花的魂魄??上У氖牵娙俗詰M水平不夠,寫不出蘇東坡詠梅花的那種精妙的詩句,終究是難以表達出梅花的美妙。最后梅花也只能繼續(xù)孤獨地日復(fù)一日,看著天上的星辰斗轉(zhuǎn)星回,經(jīng)受著嵐風(fēng)從早吹到晚。
“冰雪招來露砌魂”就是引自此詩的“要我冰雪句,招此欲斷魂”。這句說的邀請詩人寫詩來為花招魂,不就是跟陳皇后邀請司馬相如寫賦向皇帝求復(fù)幸,兩者完全類似嘛。
不僅如此,“不語婷婷日又昏”也一樣是引自此詩的“脈脈問不語,亭亭意彌真”。所以,范成大此詩和《長門賦》是相互呼應(yīng)的,都被作者引用來表達其影射的意思。
我們再接著研究為什么范成大特意提蘇東坡。因為蘇東坡多次被貶官。在被貶的路上,他多次寫詩描寫路途上所見的梅花。如他被貶黃州,寫了春風(fēng)嶺梅花二絕。第二年,路過岐亭,想起春風(fēng)嶺上的梅花,又寫“去年今日關(guān)山路,細(xì)雨梅花正斷魂”。后來又寫“春風(fēng)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蕙死蘭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嶺頭梅”。一直到最后他被貶到惠州,還寫“玉妃謫墮煙雨村,先生作詩與招魂。”
范成大提到的蘇東坡的“招魂”詩,指的就是這個。那么大家要明白,蘇東坡老寫梅花“斷魂”,是什么意思?這是跟他的被貶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把自己的被貶后落魄的心情比作路邊仿佛斷了魂魄一般的梅花。然后要為梅花“招魂”?!?strong>招魂”本身就是一個典故,出自戰(zhàn)國時宋玉寫的楚辭《招魂》,隱意是為被楚頃襄王貶謫的屈原招魂。故蘇東坡為梅花招魂,當(dāng)然是指希望自己能被皇帝重新起復(fù)了。
而“招魂”跟梅花有何特別聯(lián)系呢?原來古代文人認(rèn)為,南方的梅花是會開兩次的。如唐朝韓偓的《湖南梅花一冬再發(fā)偶題于花援》:“湘浦梅花兩度開,直應(yīng)天意別栽培。”蘇東坡寫的“返魂香入嶺頭梅”也是大致的意思。同時,梅花也專門有“梅開二度”這個成語。梅花二度重新開放,自然就如同梅花“返魂”了一樣。
綜合以上的解釋,現(xiàn)在我們再重新來理解“冰雪招來露砌魂”這句的意思,就比較清晰了。它是把寶玉房中的海棠花,比作返魂了的梅花。它能進入皇帝的寢室,就像廢后重新得到復(fù)幸一樣。而寶釵的詩就是那“冰雪句”,就如同司馬相如的《長門賦》,能感動皇帝,讓皇帝重新招來自己這個“露砌魂”。這里把“返魂”原來的用以形容被貶官員重新起復(fù)的含義,轉(zhuǎn)義為比喻被廢皇后得到復(fù)幸了。
那么大家不要小看“返魂”的這層意思,因為這并不是僅僅體現(xiàn)在寶釵這首詩里面的。這是貫穿全書的一個影射含義。寶釵為了要“返魂”,可不僅僅只是在海棠社中寫了一首詩那么簡單,她可是早就準(zhǔn)備好了“靈丹妙藥”的!寶釵的“靈丹妙藥”是什么?當(dāng)然是她的“冷香丸”啊。
我們先來看下面一個關(guān)于“返魂梅香”的介紹:
返魂梅香,原名為濃梅香,又稱「韓魏公濃梅香」或「魏公香」 ,韓魏公即韓琦(1008-1075) 。為宋代的名相。此香之流傳,初因韓琦所愛而傳香法,后惠洪又從蘇軾處得知此香方,而傳於黃庭堅。然而黃庭堅卻以濃梅香之名“其意未顯”而改為返魂梅。
黃庭堅在徽宗崇寧二年(1103)因建中靖國元(1101)寫〈承天院塔記〉一文被羅致「幸災(zāi)謗國」罪名,再次貶謫廣西宜州。同年十二月,途中從湖北鄂州逆江南下,經(jīng)過長沙,在碧湘門登岸養(yǎng)病一個月。在此,與好友惠洪 (1071-1128)相見,黃庭堅記錄當(dāng)時情形:
余與洪上座同宿潭之碧湘門外,舟中衡獄花光仲仁寄墨梅二枝扣船而至, 聚觀於燈下。余曰:只欠香耳。洪笑發(fā)谷董囊取一炷焚之,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怪而問其所得,云:東坡得於韓忠獻家,知子有香癖而相授,豈小鞭其后之意乎。洪駒父集古今香方,自謂無以過此。以其名意未顯,易之為返魂梅……
黃庭堅為何把原來魏公香改名為返魂梅香?很可能是跟這是從蘇東坡手里流傳出來的有關(guān),也跟當(dāng)時他自己也是處于被貶謫的狀況之下有關(guān)。
因為他一聞之下,感覺“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只有在非常落寞凄涼的心境下,才能有這種感覺吧?黃庭堅這其實是在借題發(fā)揮。
那么這種返魂梅香,其實并不是梅花做的。它只是一種香如梅花的香料而已?!跺伤琛っ坊ā芬纬鴰椎摹斗祷昝贰吩姡ⅲ骸?strong>原批:此非梅花也,乃製香者合諸香,令氣味如梅花,號之曰‘返魂梅’。”
現(xiàn)在我們回到寶釵的冷香丸,那可不就是諸香合成的嗎?還有,蘅蕪苑里面,也有著諸多的香草。另外,“梅花香自苦寒來”,梅香那就是最冷的冷香!
冷香丸的主要材料是“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開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開的白梅花蕊十二兩”,都是白色的啊。這里面的“白荷花蕊”、“白芙蓉蕊”、“白梅花蕊”,都很明確地是指向董小宛。而“白牡丹花蕊”也是的,因為董小宛寵冠后宮,她也是花中之王牡丹。
所以,寶釵的這方冷香丸,實質(zhì)上就是以董小宛的精血骨髓制作成的,能讓靜妃“返魂”的返魂梅香。只有董小宛死了,順治才有可能回心轉(zhuǎn)意。
但是這個返魂梅香,沒能讓順治回心轉(zhuǎn)意,反而勾引來了陳之遴。大家來看寶玉初到秦可卿閨房的情景:
剛至房門,便有一股細(xì)細(xì)的甜香襲人而來。寶玉覺得眼餳骨軟,連說:“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學(xué)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lián),其聯(lián)云:嫩寒鎖夢因春冷,芳?xì)饣\人是酒香。
大家看對聯(lián)的頭兩字“嫩寒”,跟黃庭堅描述返魂梅香的頭兩字是一樣的。這暗示可卿房間的這股甜香就是返魂梅香??汕溆幸话肟墒窍髮氣O的,所以她也在影射陳之遴與靜妃的關(guān)系。不然為何可卿房間中有武則天、趙飛燕、楊貴妃的東西呢?
“武則天當(dāng)日鏡室中設(shè)的寶鏡”,這可是武則天與其面首行淫的時候助興用的;“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楊貴妃和安祿山的關(guān)系不清不楚,兩人就很可能有私情;趙飛燕是歷史上有名的淫蕩皇后,跟男人通奸“日以十?dāng)?shù),無時休息,有疲怠者,輒代之”。
所以寶釵日日夜夜想“返魂”,想梅開二度,結(jié)果還是被寶玉拋棄,最后返魂返到賈雨村身上去了。
那么曾幾的詩注中說了,這個返魂梅香,是假的梅香,不是真梅。所以,黛玉的海棠詩才會諷刺寶釵是“借得梅花一縷魂”。她的梅香是借來的,不是真的,寶釵根本沒有梅花那樣的冰清玉潔。她自詡的“淡極始知花更艷”的白,也是“偷來梨蕊三分白”,也是偷來的,不是自己本身原有的,都是假的。寶釵的“冷香”,其實是勾引男人的“甜香”。故此,冷香丸才會添加“十二錢蜂蜜,十二錢白糖”嘛。
好了,那么說到寶釵的假,我們就來到寶釵這首海棠詩的最后一重含義了。寶釵的潔白是假的,寶釵的梅香也是假,而她前面說的閉門自珍其實也是假的,思念皇帝更加是假的。作者對此作了更加隱晦、也更加精彩的影射。由于篇幅關(guān)系,這個問題我們下篇再詳細(x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