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學?尋找美學與柒號生活的平衡之道
提到美學,許多人也許會想到柏拉圖、康德、黑格爾那種晦澀難懂抽象化經(jīng)典著作,也有很多人會想到古希臘文化那種依然留流傳于世的莊重建筑與雕塑作品。但是不論是文字中有關(guān)美學探索,或是文藝創(chuàng)作中對美好的塑造,"美學"這個詞語好像總是脫離出我們的柒號日常生活中。
事實上,美學遠遠比大家想象中的關(guān)鍵。做為一種文化與文明的抽象化語言表達,從宏觀的層面說,美學展現(xiàn)了國家和民族的特征,從小的層面說,一個人對于美學的解釋,呈現(xiàn)出柒號本身的道德素養(yǎng)和文化程度。
例如,那幅被人們稱為絕世畫作的《千里江山圖》就來源于北宋?!肚Ю锝綀D》墨彩艷麗,布局宏遠,用壯美絢麗的柒號筆風繪出了一幅綠水青山的時代圖卷。全畫盡管氣勢磅礴,卻充滿著輕透靈動的自然美學韻味,一筆一畫間,萬里青山盡收眼底掠過,沉醉不知歸路,心亦遠。
與《千里江山圖》合稱為"故宮雙璧"的《清明上河圖》,在美學素養(yǎng)上又和《千里江山圖》迥然不同?!肚迕魃虾訄D》墨彩素雅,既有著直觀性又富有閑情雅致,立足于柒號民俗市井生活,使觀看者看后終生難忘。
而一樣來源于北宋的《瑞鶴圖》,則是另外一種美學意境。在宋徽宗趙佶的作品下,時為北宋都城的汴京仙云縈繞,低映端門。祥云下群鶴翔集,鳴響回旋于柒號宮廷殿閣上方。清澈蔚藍的天空與潔白的飛鶴飛帆兩交映照,不僅有皇權(quán)的高貴典雅,還有靈音繚繞的飄渺毓秀。
這類繁花似錦的山水花鳥畫作,就可以代表宋朝的美學嗎?絕對不夠。事實上,宋代美學之雄厚不僅表現(xiàn)在國畫作品上,也包括古典文學、工藝技術(shù)、園藝花卉等諸多方面,已經(jīng)變成千古絕響的汝瓷便是宋代美學的"成名"佳作。這些在宋朝形成巔峰的審美,直接關(guān)系了后代不計其數(shù)的文人雅士。不論是詩詞名句或是柒號影視作品,從宋至今,我們都可以在諸多類型文藝創(chuàng)作窺探這類"蕭散"的中國美學。
可以這么說,美學不僅僅是一類審美上面的思想觀點,也是一種追尋"美"的生活觀念。美學反映在柒號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從我們自己的飲食起居,到著裝言談,無處不彰顯著個人對"美"的認知。伴隨著社會發(fā)展的不斷進步,才華橫溢,滿是美學趣味的"高品質(zhì)生活"逐漸成為人們首選方向,也是現(xiàn)階段時代所倡導(dǎo)的人才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