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企業(yè)管理道德經(jīng)的一本書——《華與華正道》
先說結論,雖然我把《華與華正道》比作道德經(jīng),但是我不喜歡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華杉,也就是鼎鼎大名的華與華咨詢公司的老板,主要發(fā)售方是讀客,也就是華杉的弟弟華楠的公司。
書封面很好的展示了華與華的廣告精華,slogan是:
走正道,很輕松,一生堅持必成功。
小框框特意框出來【現(xiàn)學現(xiàn)用】。
開篇序言說明:什么是正道?
正道就是大道,就是平常道,就是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
說得很好!
所以正文基本都是這樣的“平常道”。
這本書,上篇寫了332條正心術的不敗心法,教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下篇寫了309條立正學的實戰(zhàn)金句,教人如何管理企業(yè)。
如果看過《道德經(jīng)》的話,就會有一種熟悉的感覺,上篇寫的是德經(jīng),講的是人應該如何做人,下篇寫的是道經(jīng),講的是世界運轉的規(guī)律。
雖然他用了《道德經(jīng)》的模式來寫,但是不代表這本書就可以成為企業(yè)管理的《道德經(jīng)》。
我特別不喜歡這種金句式的書,換句話說,這種金句式的書,就是通篇“正確的廢話”。
比如上篇的第一條:做人最寶貴的就是坦蕩。
誰不知道“君子坦蕩蕩”,但是,人是什么時候都要坦蕩蕩嗎?稍微有點常識就知道,有些東西沒法坦蕩蕩。
就像經(jīng)常的“俗話說”。
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
可俗話有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哪句俗話對,哪句俗話不對?
不給出外部條件,只談結果,純屬扯淡。
破釜沉舟的是項羽,烏江自刎的也是項羽,人還是那個人,信奉的也一直是自己信奉的道理,有用嗎?
而整本書就是這樣641條沒有應用場景的“正確的廢話”。
上篇的內(nèi)容,我還好好翻了一下,想了解一下大老板們,都有什么心法,結果確實是很平常的道理。
下篇的內(nèi)容,都是管理之道,說得都很對,但是如果按照這些說法去管理,一家公司活不過5年。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倡導“功利性讀書”。
功利性讀書對嗎?
對,只有帶著問題去讀書,才能更快的獲得需要的知識。從第一場考試開始,我們就已經(jīng)開始功利性讀書了。
但是,能夠打破成長邊界的,往往是“非功利性讀書”,即,不帶有目的的去讀書,反而能獲得一些意外之喜,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以前都說“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說每個人在同一本書,同一個故事中,關注點不一樣,感悟也不一樣。
現(xiàn)在倒好,不用你們讀哈姆雷特了,我說幾句金句,我說的就是道,我說的就是理,你們有感情朗讀并背誦全文就行。
這不離譜嗎?
但很多人就是喜歡這種金句式的書,不用自己思考,照著做就行。
這不是鮮活待割的韭菜嗎?
想要真正成長,少看這種金句式的書,多看一些能給自己帶來思考的書,不管是好的思考,還是壞的思考,起碼讓大腦運轉起來,別不做分辨地直接把別人的東西照搬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