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改變低層次的知識吸收型閱讀,要采取什么樣的思維方式?
海綿式思維和知識吸收型閱讀
閱讀是我們獲取知識并探索和思考整個世界的重要方式。閱讀和理解一般有兩個層次,很多人都是處在低層次的閱讀水平上,即知識吸收型閱讀。
在過往的應試教育體系下,很多人都是在吸收知識。
也許你讀書一般都是逐字逐句地細讀,竭盡所能地記住所讀材料。
你愛在關鍵詞和重點句子底下畫上線,或用彩筆做標記;用筆記來概括主題和要點;復習書本上的畫線部分或重溫筆記,確保自己沒有遺忘任何重要的知識點。
你的主要任務就是找出作者的觀點并充分加以理解。記住作者說理論證的全部過程,但不對其做任何評價。
在這種閱讀理解的方式中,你的思維類似于海綿放到水中的反應——充分吸收水分。也就是說,你采用的思維方式是海綿式思維。
這種流行的海綿式思維有以下兩個顯著優(yōu)點:
第一,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千頭萬緒,而你獲取的知識將會為以后進一步展開復雜的思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相對而言,這種思維方式是被動的,它并不需要你絞盡腦汁地去冥思苦想,因此來得輕松而又快捷,尤其當你看到的材料本身已是井井有條又生動有趣時,這種思維方式更顯成效。要想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被動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確實為你提供了一個富有成效的起點。
誠然,知識的學習很重要,但知識不見得都是真理,有的知識屬于偽知識,需要考問和鑒別。
而海綿式思維無法幫助你做到這些。它有個極嚴重、極致命的缺點:對各種紛至沓來的信息和觀點如何做出取舍,它提供不了任何方法。如果你始終依賴海綿式思維方式,就會對自己讀到的一切深信不疑。
淘金式思維和批判性閱讀
現(xiàn)在你快大學畢業(yè)了,或者你已經工作了。你一定愿意自己掌握主動權,選擇該相信什么忽略什么。
而要做出決定和取舍,你就得帶著一定的態(tài)度去讀書,即帶著問題去讀書。這種思維方式需要你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作者在向你細說原委,而你則隨時準備與之辯駁,這種互動方式稱為淘金式思維。
在一場互動的對話中披沙揀金,需要你不斷地提問并思考問題的答案。
海綿式思維強調單純的知識獲取結果,而淘金式思維則重視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與知識展開積極互動。就此而言,兩種思維方式其實可以互補。要想在知識的河流里淘出智慧的金子,你的淘金盤里首先得有點東西供你掂量才行。此外,要評判論爭分辨是非,我們還真得有點知識,也就是有點兒可以信賴的見解才行。
但這遠遠不夠。如果你不管讀到什么還是聽到什么都一股腦兒地接受,久而久之習以為常,你就會把別人的觀點當成自己的觀點,是他人所是非他人所非。
相信你不會心甘情愿地淪為他人的思想奴隸。作為一個富有思想的人,對自己的所見所聞如何回應,你必須要做出選擇。
因此,在閱讀中,你需要問自己一系列既定的問題,找出最佳判斷或最合理的看法。也就是采用淘金式思維。
你要學會質疑作者為何要提出各種各樣的主張。提醒自己注意作者推理和論述中存在的問題。和自己的閱讀材料互動,批判性地評價所讀的材料,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得出自己的結論。
用淘金式思維進行閱讀,是一種高層次的閱讀方式,即批判性閱讀。
批判性閱讀不是不假思索地接受題干論證的觀點,更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批判性地分析作者的論證是否恰當有效,有哪些論證缺陷和問題。所以,批判性閱讀是一種分析性閱讀,像淘金的篩子,通過分析性閱讀把作者的論證結構及缺陷提煉出來。
批判性閱讀的意義
批判性閱讀是閱讀和思考同時進行的過程,需要頭腦的高度運作,是一個尋找真理并且吸收精髓的過程。批判性閱讀的過程中,首先要在閱讀和思考過程中提煉出作者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式,然后對此提出疑問,并客觀地評價文章的論證。從而提高閱讀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評價能力。
一篇文章只是作者的思考,不是唯一的事實,更不是事物的全部真相。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各種媒體(包括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信息鋪天蓋地,如果不具備足夠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人們就容易受到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侵擾,對自然和社會領域中的很多問題來說,往往只有相對較佳的答案,而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批判性閱讀能有效得篩選信息,客觀地評價信息中存在的個人偏見。
批判性閱讀的技巧
批判性閱讀關鍵的一個步驟,是要求信息的接收者要學會論證,按照邏輯論證的程序去驗證一個觀點、一種說法、一類描述的真假對錯。批判性閱讀需要冷靜并細心地觀察,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關于論證的主張
(1)論證的論題是什么?是描述性的還是說明性的?有沒有分論題?
即要找出一篇文章中的思想、觀點的概括性表述。
(2)論證的結論是什么?結論是否恰當?
對找出的結論作初步的批判性思考,根據(jù)事實和科學原理分析其對錯。
2.關于論證的理由
(1)論證的論據(jù)是什么?論據(jù)有哪些?題干中給出了哪些論據(jù)?
如果對結論的真假不能簡單地做出判斷,那就要進一步去尋找并發(fā)現(xiàn)它的論據(jù)。
(2)論據(jù)本身是否成立?
對論據(jù)的真?zhèn)巫龀雠行员嫖?,分析這些論據(jù)是否真實可靠。
(3)論證中是否還有未陳述的理由?是否存在影響主題成立的反面例證?
如果有的話,找到論證中未陳述的那些前提。在論證有效性分析中,未陳述的前提往往是不恰當?shù)模钦撟C中最關鍵的謬誤之一。
3.關于論證的支持
(1)論證結構是什么樣的?主張和理由的關系如何?
在明確論題和確信論據(jù)真實的前提下評價論題與論據(jù)的關系,即論據(jù)對論題是否能提供有效的支持,這種支持是必然性的還是可能性的。
(2)論證中使用了什么樣的推理?
考察論證中使用了什么樣的推理,分析這些推理是否符合相關的推理要求;如果你肯定文章中的論證,試著重復這一論證,以接受其合理性;如果你否定文章中的論證,試著做出反駁,以確定其論證的錯誤。
事實上,無論你接受或拒絕文章中的思想觀點,你都需要做出一個與之相關的論證證明型論證或者反駁型論證,然后才能使自己相信做出接受或拒絕的決定是有道理的,而不是盲目的。
參考:
尼爾?布朗 、斯圖爾特?基利---《學會提問》
周建武---《論證有效性分析-邏輯與批判性寫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