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都塞】關于癥候閱讀法的理解

*問題式:一個自我結構并排斥其盲點以至于盲點根本不可見的機器。問題式唯一的作用就是排斥(可以說這種排斥是實在界的,除非實踐不然難以發(fā)現(xiàn));這就是只有具體問題式,沒有抽象問題式的原因。問題式之所以名為問題,是因為結構的自我完善必須由一個亟待回答的空缺來進行召喚。因而問題式并不需要歸于一個問句之上,而是僅僅暴露文本的空缺即可。但是,這個空缺又是結構出生前自己設立的(嚴格的辯證)。所以,一切問題式都只能是假的問題,但是假的問題正是因為它是假的,才能產(chǎn)生真的效力。癥候閱讀就是建立在這種問題式的運行和崩潰上。
阿爾都塞強調了癥候閱讀法法與柵欄閱讀法的區(qū)別,意在打消對于文意的直接理解,甚至是對柵欄位置的直接感知。癥候閱讀法實質上在使用閱讀者作為柵欄,對文本的空隙進行生產(chǎn);它并不追求“解讀”,也不要求拆掉柵欄,而是對文本的激進完形填空;也就是說,它并不看重文本的表層含義,但是又不可缺少一個表層含義。
使用癥候閱讀法的過程中,首先應要求文本結構的自我展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文本竭力要告訴你的東西”是在“文本缺失的東西現(xiàn)身”之前的一個瞬間發(fā)生的。至于文本竭力告訴了你什么,癥候閱讀法并不做要求;只需要使得文本成為一個看上去自洽的結構即可。第一步里這種看似隨意的吸收,實則對被閱讀的文本做了要求:必須來自嚴謹?shù)膯栴}式生產(chǎn),以達成一個對應的結構(這個做法是反語言游戲論的,語言游戲看不到構成性的公度;換而言之,“進行語言游戲”這個指令已經(jīng)被鎖在能指鏈里了)。不得把發(fā)癲發(fā)情的散亂內容當做癥候閱讀的對象(除非是精神分析師在進行分析,擁有病患其他的符號結構以形成體系)。
當文本進行一階展現(xiàn)之后,應當將自己與先前生產(chǎn)的一階含義拉開足夠的反思距離,對空隙進行定位。這個定位過程是取決于閱讀者的;文本在每個點上都是斷裂的,對沉默、失誤的感知取決于閱讀者自己的格柵,如意識形態(tài)批判,與先前建立的自洽體系。這很類似能指鏈的“曲率半徑”。曲率半徑有無線條,但是每條都可以指向結構性的空位“仿佛有東西在那要告訴你什么”。

感知過程中要謹記“話在說我”,問題式以主體為手段閱讀自己。此時的空位應當從表層含義里閱讀,在第一套體系里找出它自己的補集。有文獻在此處指出,空位的生成應當是在原文本里隨意添加的,但是阿爾都塞的癥候閱讀一直以嚴謹?shù)慕Y構作為其進行的生命線,表層含義被抽離之后便不能隨心所欲地添加空位了。
癥候閱讀要求在閱讀后將空位沉默的內容再次投入文本,進行第二次閱讀。這個過程必須不斷進行,一遍遍再生產(chǎn)。問題式在其中會不斷迭代,每一次迭代都將產(chǎn)生新的問題式作為剩余。
廣義的癥候閱讀還包含對原文本的精神分析,如分析語詞重復,標點涂改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