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 花城
離開廣州已經(jīng)一周多了;
難忘的一次地鐵運轉(zhuǎn)之旅,這一次,在地鐵上花的時間前所未有的多;
從12號一直到20號,總計玩了8天,共購卡三日票和一日票分別兩張,和兩枚3元單程票,購卡共花費50*2+30*2+3=163元
在廣州居住的一周里,本人一直保持粵康碼綠碼通行,并且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了抵穗后的三天兩檢;
這次除黃埔有軌電車、高明有軌電車、南海有軌電車外,其他每條線路都零零碎碎體驗了幾段;
廣州地鐵的安檢門至今令我十分難忘,因為有了這個設(shè)備,安檢的時候只需要直接走過去就可以,不需要和某地鐵一樣讓你登上一個小臺子,然后還全身拿手持安檢儀掃一遍,比機場還嚴格……
抵穗后的第一個早上就體驗了我最喜歡的線路之一——穿梭于花都的9號線~
小清新的線路顏色搭配上小小的B車,真的很難不愛


早起的鳥兒有食吃;我嗅著清晨的第一絲空氣,感到花都的生活還真是愜意;由空空蕩蕩的街道與不少跳廣場舞健身的大爺大媽繪成的一道風景給了我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從9號線的花果山公園站進站,瞌睡似乎還沒完全醒,晃晃悠悠地走到站廳安檢口,突然被眼前的一張紅碼嚇了一大跳,瞬間瞌睡全無,定睛一看,正是排我前面的一個女生,個子不高,身后牽了一個小妹妹,見紅碼,身著白衣服的安檢員小姐姐馬上和其他的小伙伴聯(lián)系車站,之后由一位胖胖的小哥把兩位帶去了站廳的隔離觀察點,我也沒敢多看,馬上拉著腿就往站臺走;

到了高增站,經(jīng)歷了花都進市區(qū)的早高峰恐怖換乘,從機場北方向開來的列車不過五站就已經(jīng)被塞得滿滿當當,這條唯一連接白云機場和穿越市中軸的客流擔當?shù)罔F線路,果然不容小覷;
十分有幸,碰面的第一趟就是南瓜車;



同日,還光顧了灣區(qū)最速地鐵——暢跑南沙和番禺的18與22號線,站內(nèi)的衛(wèi)生與裝修很棒,墻壁、吊頂十分潔白,走的是極簡風格,和老線路不一樣,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坐上了小哆啦的時光機,來到了未來;
我還觀察到一個小細節(jié),因為廣州地鐵18、22號線是由廣州地鐵旗下的廣東城際負責運營管理,工作人員的著裝方面有些微的不一樣,我觀察到無論是站務(wù)員還是列車司機,18/22號線都是配備的藍色領(lǐng)帶,而其余線路則都是紅色領(lǐng)帶;







因為18號線的冼村站靠近市中心,就順勢體驗完出了車站


出站之后步行前往體育西路附近,夕陽也被一點點埋沒

吃過晚餐,就開始張羅著休息了。



第二天
起了個早床,趁天氣還沒熱起來就趕緊整理好房間,搭著緣分恰好的1號線元老列車跑來了廣州地鐵線網(wǎng)內(nèi)少有的地面車站,也是廣州地鐵夢的開始——西塱,我相信西塱站是所有的廣州車迷都很喜歡的一座車站,只可惜,為了配合城市發(fā)展與新線建設(shè),這座地面西班牙式站臺的車站可能最終會改為地下車站;這座車站還是充滿了太多故事與回憶…

從貼在墻上裝飾的磚塊樣式來看,這座車站很有年代感了

西塱站1號線部分的高架站廳層,和站臺是一模一樣的裝修風格

這是新修的換乘通道,西塱站老換乘通道現(xiàn)在似乎已經(jīng)被填上了

廣佛線部分就是另外一種更具現(xiàn)代化的裝修風格了

這是西塱站的旁邊,施工場地內(nèi)停放著許多施工車輛,新線建設(shè)任務(wù)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天色不是很好,看起來隨時要下雨

稍微在周邊巡了一圈,又返回了西塱地鐵站,往北邊走,沿途順路下車打卡了被廣州地鐵迷們美譽為“音樂廳”的1號線花地灣站,這是一個半地下車站,站臺在地下,車站采用了中庭式的設(shè)計,站臺兩端的上方,也就是站廳層,乘客可以透過半高玻璃墻看到底下正在停靠的列車,而又因為軌行區(qū)與車站公共區(qū)域沒有全包圍的隔離板格擋,所以能清晰地聽到列車加速與制動的電機音,所以才被稱為“音樂廳”;



感覺沒拍很久,沒想到一回到市中心已經(jīng)是中午,出地鐵后轉(zhuǎn)轉(zhuǎn)悠悠來到了廣州的一條老步行街——上下九,可惜碰巧遇上了下雨,大家都不往中間走了;在這里我遇到了一個和長沙黃興路步行街比較相似的場景,就是有人會引誘你到某個不知名的理發(fā)店或美容店里去理發(fā)做什么的,雖然一開始都說是讓你進去看看,但是馬上就來個什么鬼理發(fā)師/發(fā)型師,然后給你分析分析,接著就讓你躺在躺板上,開始對你進行所謂的“護理”……好在這次沒上套;


還好帶了傘??,身上淋得不是很濕

從上下九出來之后,冒著大雨就來到了一個陌生但又很熟悉的車站——華林寺站,一進來就感覺到了濃厚的工業(yè)氣息,這座車站的裝修應(yīng)該是主打簡約工業(yè)風,光看吊頂?shù)脑?,不知道的還以為把誰家倉庫的鋼板板給偷過來了,哈哈哈,開個玩笑;


華林寺站的站臺是曲線的

華林寺站站臺的特色墻很有藝術(shù)文墨氣息

然后下午來到了公園前站,我特意從左門下車,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好像中間的島式站臺壓根就沒法換乘2號線,因為幾乎所有的樓梯都只允許單向通行,于是只能從站廳出閘再進站,不過還有一個狠辦法,就是等到下一趟列車到站開門之后穿過車廂,到對面的側(cè)式站臺上去;因為這座車站是雙線西班牙式站臺的換乘車站,如果小伙伴第一次來這個車站換乘,肯定會被繞暈,好像還有一個側(cè)式站臺直接連通周邊商業(yè),在站臺邊設(shè)置了一列出入閘機,如果還要說如何在側(cè)式站臺換向,就更麻煩了;


復(fù)雜的十字換乘車站

中途還品嘗了廣州版的茶顏悅色——茶理宜世,試了港式檸檬茶和港式奶茶,感覺還有那么些對味,和長沙茶顏悅色的話,我覺得是主打兩種不同的口味,不怎么好衡量高低吧;

后面幾天,就一筆帶過吧,相繼體驗了廣州海珠有軌電車1號線、……請往下看

全自動無人駕駛的APM線


廣州地鐵L車家族的6號線



白藍門分不清的5號線


又是6號線

見到了羊角綠油油的單程票

溝通主城區(qū)與增城的深藍色/紫色21號線,真的好喜歡21號線的列車,車頭太酷了



還有鎮(zhèn)龍車輛段

溝通了主城區(qū)和從化的14號線

廣州地鐵的部分暖心措施


8號線

廣州地鐵博物館

去到了羊角大樓

西延連接順德的7號線

最后一天專程體驗了4號線全線,第一趟搭了短線車到新造,然后又等了一趟,中途特意下車打卡了海傍站,因為之前買了海傍站的模型,所以也對這座車站有一種特別的情感;

感覺L車的車廂晃動幅度都比較大,尤其是4號線行駛在漫長的高架段時,速度并不是很快,但有的時候真的晃到不抓扶手壓根站不穩(wěn)(真就是APM線的老兄弟了)


4號線南邊后來裝修的這幾座車站屏蔽門上面的貼紙也改了樣式
乘坐著晃悠悠的車廂一路來到了南沙客運港站,也是早已聞名的特色車站

南沙客運港站的大字壁很難發(fā)現(xiàn),因為與周圍環(huán)境融合得很好,而且在這樣一個花花底紋的鏡面柱上真的很難被察覺到
每個漢字都是分開來寫的,有點像浮雕,質(zhì)感看起來就像是被海水沖擊了千萬年的石塊,看得出來有特意做舊,很符合站名主題

最后一天購買的一日票

最后還打卡了廣州地鐵的老巨無霸——8A車的13號線,因為這兩條線路(4號線與13號線)都是回長沙那天才去的,時間趕,所以也沒有每個站都仔細看,13號線也是只看了一個特色站點——南海神廟,別說,橄欖綠色的線路主體搭配上暗暗紅紅的天花板還真有種說不出來的韻味;

南海神廟站站臺的墻壁也用了鏡面和海浪底紋設(shè)計

真的好美

很遺憾,這次本還體驗了佛山地鐵2號線,可惜目前盤里僅存的只有這兩張照片了,廣州南站換乘和佛山2號線高架側(cè)方展望視頻等等以及其他圖片都是損壞狀態(tài),無法查看,我也一直在嘗試恢復(fù)它們,希望有一天能重新讀取然后發(fā)布給大家看


最后還給大家分享兩件這次廣州之旅的丑事(好尷尬):
第一件就是有一天晚上在時尚天河玩到手機沒電了,結(jié)果一看充電寶也沒電了,想著地鐵站看不了粵康碼也進不去了,就索性跟著自己記憶中的路線沿著3號線的路徑往天河客運站走,一直走到華師,都還十分順利,結(jié)果到了一個岔路口,兩邊一直走下去都沒發(fā)現(xiàn)地鐵站,還好隨身還帶了一臺iPad,一看果然不對勁,3號線的路線把我?guī)?,因為五山站那兒繞了一個大圈,我就又看著iPad的地圖一直走,最終走了兩個多小時,約11公里,終于回到天河客運站附近的旅館了;
還有一件事就是晚上在番禺廣場搭22號線回來,因為列車到番禺廣場站時間比較晚了,我甚至都是跑過去換乘3號線的,沒想到22:55的時候3號線就發(fā)尾班車了,好家伙,這兒離天河客運站26公里,走路騎車都沒必要了,所以結(jié)果還是我這個冤種花了七十多走高速打車回去
寫在最后,我是長沙本地人,從小到大都受著這塊土地的文化影響,但是我最近才發(fā)現(xiàn),我一直以來都向往著一個城市:
不止喜歡這個城市的文化,喜歡這兒的故事與人,喜歡這兒的早茶,喜歡這兒的建筑,喜歡這兒的交通;
我曾夢到一個車水馬龍的地方,那兒的人操著和我們不一樣的漢語,他們喜歡代表著熱情與開放的紅色木棉花,那兒有獨特的茶文化,有著數(shù)不勝數(shù)的騎樓……我問那兒的人這是哪兒,他告訴我,這是花城。
夢醒了,這是一場最難忘的夢,我仍在回憶與思索著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與一朝一夕,腦海中飄過的黃色列車似乎是我潛意識的想象,不過話說回來,這場夢還是結(jié)束了;
起床了,我?guī)е鴮ξ磥淼臒o限憧憬看了眼窗外,咦,南邊似乎有一朵不尋常的白云,那里或許就是夢的彼岸。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