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彈吉他混音心得分享-EQ
這篇文章會分享我在混音時總結(jié)的一點小經(jīng)驗,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希望能對你有用。
EQ-低切(高通):

吉他在標調(diào)狀態(tài)下的最低音是E2,也就是82.407 Hz(特調(diào)狀態(tài)下可能會更低)。
但這不意味著這個頻率以下的低頻是沒用的,實際上指彈吉他的常用技巧“底鼓”的能量集中在更低的頻率,大概在45~60Hz左右,根據(jù)演奏者以及琴的差異會有一定變動。
而在45Hz以下的頻率一般我認為是沒有用的,所以我會選擇切除。而因為低切的軟拐點的問題,我的低切頻率點一般實際上是在30Hz。
EQ-高切(低通):

即使人耳聽不到20kHz以上的頻率,但這些超高頻仍然會對我們的聽感產(chǎn)生影響?!痘煲敉ㄓ弥改稀?/p>
這些超高頻可以增加一些空氣感(或許有點玄學(xué)和腦放)而這些空氣感對于指彈吉他來說一般會讓聲音顯得更華麗,所以我在混指彈吉他時一般是不會高切的。但如果音頻素材高頻顯得比較刺耳,也許高切會有一點點效果。
EQ-我常用的幾個頻率點

110.00 Hz:這個頻率點并不準確,我會根據(jù)音頻素材進行調(diào)整。
這個位置是指彈吉他根音的能量所在,所以經(jīng)常會有演奏者為了突出根音或演奏/錄音問題使得這個頻率點在彈奏時出現(xiàn)嗡嗡聲等巨大的雜音,所以我一般會在這里找到根音的確切響應(yīng)位置做一個動態(tài)EQ點。

250.00 Hz:這個頻率點與上一個類似,是根音的第一個泛音點或一些音高較高的根音所在的位置,所以就不多贅述了。
450.00 Hz:吉他的“芯”,這個頻響點我個人稱它為“腔體感”,這個部分可以影響吉他的飽滿程度,但過大的話會讓聲音顯得怪異(我不知道怎么形容這個聲音,可以算是吉他的“鼻音”吧)反之過少會讓吉他聲音變得扁扁的。

1000.0 Hz:吉他的“溫暖感”,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會對這個頻率點用很大的Q值去削減巨大的幅度。原因是這么做我會覺得很干凈透亮(現(xiàn)在不會了)。正如我所說的,這個頻率點提升的話會增加吉他的溫暖感,削減會使聲音干凈明亮。當(dāng)然也不能大幅度的變動,過多的增加會讓聲音有種悶在罐頭里的感覺,而過分的削減會讓聲音非常脆弱非常薄。

4200.0 Hz:這個頻率點我認為無論在耳機還是音響還是手機外放的情況下表現(xiàn)的都不太好聽,讓我有一種吉他在捏著嗓子唱歌的感覺(演奏者音色控制到位的情況下除外)所以我大部分情況都會對其做略微的削減。但如果太少的話聲音會讓我感覺不是很真實,過少的話會讓聲音變得軟綿無力。
8000.0 Hz:吉他的“穿透力”,提升這個頻率可以讓聲音音量沒變大的情況下聽上去更大聲更明亮,當(dāng)然過多的話會讓聲音很薄弱很刺耳,這個頻段我對每個音頻的處理其實也不一樣,大家根據(jù)自己的聽感進行削減還是提升。
另外,我想大家也許會遇到這種情況:演奏者的指甲與琴弦的刮擦聲很大,顯得很刺耳,但削減后讓聲音顯得很悶。我對這個情況的處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使用動態(tài)EQ進行處理,這樣就可以在不影響到?jīng)]有指甲刮擦聲的地方。但第二種方法我更常用——齒音消除器。

在我的理解里,指甲的刮擦聲對應(yīng)著人聲的齒音,所以有次我就突發(fā)奇想,對吉他使用了齒音消除器,效果意外的好。
以上是我對指彈吉他均衡器的理解,如果有任何錯誤,歡迎在評論區(qū)指正與討論。
另外我講這么多也是要恰飯的,所以在這里打一波廣告
歡迎來我的淘寶小店約混音單,價格差不多是一頓飯,店鋪名 Drop D studio
文:弦花
轉(zhuǎn)載請獲得作者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