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記生物鑒定】網(wǎng)絡(luò)熱傳生物鑒定29

本期主題:鑒定網(wǎng)絡(luò)熱門生物視頻生物
本期共出現(xiàn):12種生物
本筆記記錄主要提及生物,略過的生物不收錄。
——————————————————————
因為小亮老師已經(jīng)說得非常詳細(xì)了,所以筆記內(nèi)容主要是對生物的具體說明。希望能給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此生物的內(nèi)容大家一個及時的解答
——————————————————————

——————————————————————
兔子
兔,又稱兔子,在漢語中是哺乳類兔形目兔科(學(xué)名:Leporidae)物種的總稱。 兔子過去認(rèn)為是草食性動物,偶爾吃肉補充蛋白質(zhì),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多種野兔可能長期食用肉類。
兔子肉可食用,且在全球范圍內(nèi),兔肉是非常常見的肉類食物,兔子也是僅次于雞、鴨和豬,最常被屠宰取肉的動物,在2013年,全球有超過11億七千萬只兔子被屠宰取肉。

——————————————————————
蜂鳥
蜂鳥科(學(xué)名:Trochilidae)是雨燕目一科,其下物種通稱為蜂鳥,體型小,能夠以快速拍打翅膀(每秒70次,取決于鳥的大?。┑姆绞蕉鴳彝T诳罩?,也是唯一可以向后飛的鳥。蜂鳥的飛行本領(lǐng)高超,也被人們稱為“神鳥”、“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
蜂鳥的體型小,骨架不易保存成為化石,因此其演化史至今仍未解?,F(xiàn)今的蜂鳥大多生活在中南美洲,在南美洲曾發(fā)現(xiàn)100萬年前的蜂鳥化石,因此動物學(xué)家認(rèn)為蜂鳥是源自更新世;然而在歐洲,動物學(xué)家發(fā)現(xiàn)了歐洲蜂鳥的化石,是迄今已知最早的蜂鳥化石,距今有3000多萬年的歷史,如此可知蜂鳥的祖先遠(yuǎn)在漸新世的時候便出現(xiàn)。
蜂鳥居住的范圍十分廣闊,范圍從高達(dá)4,000米的安第斯山直到赤道區(qū)域的亞馬遜河熱帶雨林,有的蜂鳥生活在干旱的灌木叢林,也有蜂鳥生活在潮濕的沼澤地區(qū)。


綠紫耳蜂鳥
——————————————————————
灰胸竹雞
灰胸竹雞(學(xué)名:Bambusicola thoracica)為雉科竹雞屬的鳥類,俗名華南竹鷓鴣、泥滑滑、山菌子、竹鷓鴣、普通竹雞。分布在臺灣與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北達(dá)陜西南部、西至四川盆地西緣、東達(dá)福建,主要棲息于山區(qū)、平原、灌叢、竹林以及草叢。該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中國,分布于中國大陸東部,后來被成功引入日本、夏威夷和阿根廷。臺灣灰胸竹雞現(xiàn)已獨立為一種。

——————————————————————?
雞嗉子(四照花果實)
雞嗉子榕(學(xué)名:Ficus semicordata)又名雞嗉子果、雞嗉子,為??崎艑俚闹参铮菩郛愔?。分布于越南、尼泊爾、錫金、泰國、不丹、緬甸、印度中部、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廣西、云南、貴州等地,生長于海拔420米至2,800米的地區(qū),多生在林緣、路旁和溝谷,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頭狀四照花(學(xué)名:Cornus capitata)為山茱萸科山茱萸屬的植物。分布于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浙江、貴州、湖北、云南、四川、西藏、廣西等地,生長于海拔1,300米至3,150米的地區(qū),常生長在混交林中。

——————————————————————
鰻鱺(圖中為寬鰭鰻鱺,即雷恩東澳鰻)
雷恩東澳鰻又稱寬鰭鰻鱺,俗稱土龍。
雷恩東澳鰻體型十分巨大,一般成年雷恩東澳鰻的體長就可達(dá)40至100公分,目前體型最大的雷恩東澳鰻體長可達(dá)200公分,重18公斤,足足比鱸鰻(Anguilla marmorata)的160公分大了40公分,更是比日本鰻鱺(Anguilla japonica)的140公分大了60公分。
雷恩東澳鰻身體短胖,外觀與鱸鰻極為相似,跟鱸鰻相同,雷恩東澳鰻也有淡色班云,但雷恩東澳鰻的體色偏綠或偏藍(lán)紫色,與鱸鰻最大不同的特征為背鰭的起點,雷恩東澳鰻的背鰭是從背部中間后原點為起點,而非鱸鰻的腮裂至肛門中間的前緣。
雷恩東澳鰻顧名思義就是生活于澳洲東部的鰻魚,但因為業(yè)者將其誤認(rèn)為鱸鰻,把雷恩東澳鰻大量引進臺灣,目前這種鰻也僅分布于這兩個地區(qū)而已。

——————————————————————
蛾蠟蟬(以下為青蛾蠟蟬)
青蛾蠟蟬(學(xué)名:Geisha distinctissima),又名藍(lán)翅蛾蠟蟬、碧蠟蟬或碧蛾蠟蟬,俗稱青羽衣或黃翅羽衣,分布于日本(本州以南)、朝鮮半島、中國(山東、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與云南)與臺灣。正模標(biāo)本采集于中國北方。
體長0.55至0.7厘米,全長1至2厘米。全身體色呈綠色系。觸角短,體色呈青綠色或淡綠色(有些個體較偏黃綠色,更有些個體帶有白粉)。后翅多隱藏于前翅下,幾近透明;前翅上的翅脈(呈青綠色或黃綠色)呈不規(guī)則狀,近似葉脈,后緣有褐色斑點排列形成的條紋。若蟲體色呈白色,身上包裹著蠟絲。
成蟲主要出現(xiàn)于春季至夏季,多棲息于副熱帶常綠闊葉林的草叢中或樹上,具有群居性。
青蛾蠟蟬為一年一世代(Univoltine)的生物:成蟲將卵產(chǎn)于樹上(并會以卵的型態(tài)度過冬天),卵主要于春天孵化,并在夏季羽化為成蟲。
本物種是一種臺灣柑桔的害蟲

——————————————————————
帚尾豪豬
帚尾豪豬(學(xué)名:Atherurus macrourus),亦作掃尾豪豬,為豪豬科帚尾豪豬屬的動物。分布于印度、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和中國大陸海南、云南、四川、湖北等地,一般生活于山地巖隙、巖洞。該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馬六甲。
帚尾豪豬海南亞種(學(xué)名:Atherurus macrourus hainanus),J. Allen于1906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于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海南。
帚尾豪豬指名亞種(學(xué)名:Atherurus macrourus macrourus),Linnaeus于1758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馬六甲。

——————————————————————
艾草松雞
艾草松雞(學(xué)名:Centrocercus urophasianus)是北美洲最大的松雞。它們生長在美國西部和加拿大的阿爾伯塔省和沙士吉萬省南部長有三齒蒿的地方,種名也因此得來。甘尼森艾草松雞最近被承認(rèn)為一個獨立品種,而在莫諾盆地的種群也可能是獨立的品種。
成鳥有長而尖的尾部,和長至腳趾的羽毛。雄性成鳥在眼上方有黃色的斑點,背灰色,胸白色,喉部深棕色,腹黑色;頸上有兩個黃色的囊,可以在求偶時充氣以吸引異性。雌性成鳥背部和喉部為雜以白斑的棕灰色,腹部顏色較深。雛鳥背部顏色與雌性成鳥同,腹白色。

——————————————————————
海鷗
海鷗(學(xué)名:Larus canus)是一種中等體型的鷗。一般食小魚和其他水生生物,也有吞食其他鳥類的記錄,也曾吞食過兔子。
海鷗腿及無斑環(huán)的細(xì)嘴綠黃色,白尾,初級飛羽羽尖白色,具大塊的白色翼鏡。冬季頭及頸散見褐色細(xì)紋,有時嘴尖有黑色。海鷗身姿健美,惹人喜愛,其身體下部的羽毛就像雪一樣晶瑩潔白。
海鷗是候鳥,主要在分布在亞洲、歐洲、澳洲、阿拉斯加及北美洲西部。冬季則會遷徙到南方。
遷徙時見于中國東北各省與日本、臺灣、韓國。越冬在整個沿海地區(qū)包括海南島;也見于華東及華南地區(qū)的大部分內(nèi)陸湖泊及河流。




——————————————————————
肉球近方蟹
肉球近方蟹(學(xué)名:Hemigrapsus sanguineus)為弓蟹科近方蟹屬的動物。分布于朝鮮、日本、庫頁島、臺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渤海灣、遼東半島等地,生活環(huán)境為海水,一般棲息于低潮線的巖石下或石縫中?,F(xiàn)時在歐洲及北美成為了入侵物種。

——————————————————————
蜘蛛猴
蜘蛛猴屬(學(xué)名:Ateles),統(tǒng)稱為蜘蛛猴或蜘蛛猿,蜘蛛猴科的一屬,生活于墨西哥以南到巴西的南部到巴西的中南美洲廣大地區(qū)的熱帶雨林中。與絨毛蛛猴屬是近親。是一種很難捕捉的小型動物,群居生活,群體數(shù)量可達(dá)35只以上。因相當(dāng)細(xì)長的四肢和尾巴宛如蜘蛛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