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楊龜山此日不再得韻 陳獻章 〔譯傳〕
和楊龜山此日不再得韻? 陳獻章? ???
能饑謀藝稷,冒寒思植桑。少年負奇氣,萬丈磨青蒼。
夢寐見古人,慨然悲流光。吾道有宗主,千秋朱紫陽。
說敬不離口,示我入德方。義利分兩途,析之極毫芒。
能夠有體會,不過就一瞬間而已,要是有點陌生,那就邀請來熟悉。使得南風拂動心思。肚子餓了,就曉得要用手藝,來換口飯吃,身體受凍了,就想到種桑養(yǎng)蠶,可以來做衣服穿。年少的時候,總以為自己特殊非凡,后來越是登高,就越會把青澀給磨掉。懷思古人的時候,總覺得時光飛逝。求學是要有方向的,那就是朝向國學的殿堂??谡Z上說尊敬,可以讓心思有感應。意義與財利,分成兩條路,分析起來,就是幾絲毫毛的情況。
?
圣學信匪難,要在用心臧。善端日培養(yǎng),庶免物欲戕。
道德乃膏腴,文辭固秕糠。俯仰天地間,此身何昂藏。
胡能追軼駕,但能漱馀芳。持此木鉆柔,其如磐石剛。
圣賢的學問,并不是特別難,只是要用心去體會。孟子曾經(jīng)講,人都有善心四端,不要揠苗助長,不要干擾氣息的日夜滋養(yǎng),自自然然就有芳香,這可以避免掉物慾的干擾。道德的體會,才是肥美的滋養(yǎng),而那紙上的文章,只是表層的粗糠。體會天地王道,就立志頂上去,那會有多么的健壯。雖然圣人的腳步,不一定能夠追得上,但是沐浴自身,感染馨香,也是綽綽有馀的。保持這樣的方向,持續(xù)長養(yǎng),就會像磐石一樣的精壯。
?
中夜攬衣起,沉吟獨徬徨。圣途萬里馀,發(fā)短心苦長。
及此歲未暮,驅(qū)車適康莊。行遠必自邇,育德貴含章。
邇來十六載,滅跡聲利場。閉門事探討,蛻俗如驅(qū)羊。
夜半起床披上衣服,一個人輕聲細語感到慌張。圣賢的道路有萬里長,也怕志向短小,心思淺薄,那也不會在軌道上。什么樣的年紀,走向康莊大道,那都不算晚。走的再遠,那也是從腳下開始,涵養(yǎng)需要守則才會發(fā)光。路途走來十多年,除去汲汲營營的社會工廠。閉上門房,進行事理探討,體會圣賢的思考,再看人們的來往,心中便豁然開朗,無止盡的倘佯奔放。
?
隱幾一室內(nèi),兀兀同坐忘。那知顛沛中,此志竟莫強。
譬如濟巨川,中道奪我航。顧茲一身小,所系乃綱常。
樞紐在方寸,操舍決存亡。胡為謾役役,斲喪良可傷。
愿言各努力,大海終回狂。
只在一間房室里,反復奔波在我心田,那可以體會天地萬有。穿越個人的心思,就會沒有邊界的限制。在進退上下之后,在繁華或是孤獨之間。這樣的體會,更是有強烈的美味。把圣賢的意志,添加到流淌的河川里,能夠穩(wěn)固我前行的方向。不需要去擔憂,是不是只有一個渺小的個體?不需要去害怕,害怕沒有仁心而已。那與身心同在的是天地綱常呀!這關鍵,存在心中間,在進退來往中,都會增加力量。要是胡作非為,捲入壓抑或虛偽,那就會使得天良被錯過!希望各自的氣息,都會持續(xù)增進。就像海天的汪洋,隨時活力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