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張遼是如何以八百人擊敗孫狗十萬大軍的?

《張樂于張徐傳》:太祖既征孫權(quán)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fā)”。俄而權(quán)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fā)教,教曰:“若孫權(quán)至者,張、李將軍出戰(zhàn);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zhàn)。”諸將皆疑。遼曰:“公遠(yuǎn)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后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zhàn),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于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zhàn)。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shù)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quán)麾下。權(quán)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quán)下戰(zhàn),權(quán)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shù)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shù)十人得出,余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fù)還突圍,拔出余眾。權(quán)人馬皆披靡,無敢當(dāng)者。自旦戰(zhàn)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咸服。權(quán)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fù)獲權(quán)。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將軍。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fù)征孫權(quán),到合肥,循行遼戰(zhàn)處,嘆息者良久。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
曹狗征討孫狗回來后,派張遼與樂進、李典等人率七千多人駐軍合肥。曹狗征討張魯,把軍令給護軍薛悌,在信封外寫著“敵人到來才能打開”。不久孫狗率十萬大軍圍攻合肥,于是眾人拆開信封,上面寫著:“如果孫狗到,張、李將軍出戰(zhàn);樂將軍守城,護軍不可以出戰(zhàn)?!北妼⒍紝Υ烁械揭苫蟆堖|說:“曹公遠(yuǎn)征在外,等救兵趕到,孫狗一定已經(jīng)擊破我們了。所以軍令指出,趁敵人沒有完成對我們的合圍迎戰(zhàn)他們,挫其銳氣,以安眾心,然后可以堅守。成敗之機,在此一戰(zhàn),你們還疑惑什么呢?”李典也和張遼持相同意見。于是張遼連夜招募敢跟從他的士兵,得到了八百個人,殺牛犒勞將士,第二天大戰(zhàn)。第二天天亮,張遼身披甲手持戟,帶頭沖鋒陷陣,殺了幾十人,斬了二員將領(lǐng),高呼自己的名字,沖入敵營,直到孫狗麾下。孫狗大驚,眾人不知道要干什么,跑上登高土山,用長戟自衛(wèi)。張遼呵斥孫狗下來決戰(zhàn),孫狗不敢動,望見張遼所率領(lǐng)的兵少,于是聚集士兵包圍了張遼好幾層。張遼左右突圍,又猛向前攻擊,包圍沖開,張遼率幾十人得以沖出,其余的人大喊道:“將軍您要拋棄我們嗎!”張遼又回到包圍圈,救出其余人。孫狗的人馬全部潰敗,沒有敢抵擋的。從天亮一直戰(zhàn)斗到中午,吳軍士氣低落,張遼回去修筑防御工事,眾人這才安心,眾將無不佩服。孫狗圍守合肥十幾天,城池攻不下來,就率軍撤退。張遼率軍追擊,幾乎要活捉孫狗。曹狗對張遼大加贊賞,任命他為征東將軍。建安二十一年,曹狗又征討孫狗,到達(dá)合肥,巡視之前張遼交戰(zhàn)的地方,嘆息了很久。于是增加張遼的士兵,多留軍隊鎮(zhèn)守合肥,自己移駐居巢。
這段是《張樂于張徐傳》最精彩的部分,充分體現(xiàn)了張遼身為大將的膽略。孫狗率十萬大軍圍攻合肥,曹狗發(fā)來的軍令卻讓眾將疑惑,他們一定在想:“敵眾我寡,應(yīng)該堅守,怎么能出戰(zhàn)呢?”只有張遼和李典兩人看出了軍令的意思。其實軍令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孫子兵法》所說的“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張遼招募了八百個人,晚飯吃的是牛肉。第二天這八百零一個人個個斗志昂揚,反觀孫狗這邊,不僅沒有完全包圍合肥,而且軍隊不整,事先也沒有做好防奇襲的準(zhǔn)備,以致被張遼打了個猝不及防。孫狗在撤退的時候又沒有設(shè)防,還差點被活捉。從合肥之役可以看出,孫狗帶兵打仗的意識真的很差,連最基本的要防止敵人偷襲都不懂。
其實這不是張遼第一次以少勝多,之前有一次張遼去平定陳蘭、梅成的叛亂,兩個叛徒逃進了安徽的灊山,而灊山有天柱峰,高達(dá)二十多里,山道狹窄,只能容一人通過,所以他們是怎么進山的?眾將都認(rèn)為道路兇險,難以前進。張遼卻說:“這就是所謂的一對一,誰勇猛誰就能占得先機?!庇谑潜平缴较略鸂I,隨后發(fā)起進攻,砍下了陳蘭、梅成的首級。我估計這場戰(zhàn)斗張遼的兵力不會超過一百個人,因為灊山地勢險要,大軍根本沒法過。陳蘭這邊的話至少得有幾百個人。所以準(zhǔn)確來說不是“一對一”。張遼最終也是憑借勇猛贏得了這場戰(zhàn)斗。
張遼總是喜歡以較少的兵力去攻打龐大的敵人,我們也不說他這種做法好不好,就沖他的這份勇氣,古代沒有幾個人能做到。所以五子良將之首張遼也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