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長兵器
大槍
通常所見的大槍約一丈開外,大槍與普通槍相比,不但槍桿長及重,在用法和技法有很大分別,大槍以力度見長,著眼於運力和勢法。

三尖刀
屬長兵器,又稱二郎刀,相傳為二郎神所使用之兵器,此械的前端有三叉刀形,刀身兩面有刃,構(gòu)成其法門獨特,隨一般大刀之使用法門外,其前端三叉刀可作鎖、鏟之用,加上配合各種步法、身法演舞,構(gòu)成一套完整的套路?,F(xiàn)今香港較為少家派演練此械,資料所得精武少林拳及山東螳螂拳現(xiàn)在還有傳習此械。?

大扒
又名叉,屬長器械,重型兵器,初期僅用之於狩獵大型猛獸,分為二、三股,三股叉的中鋒挺出,兩邊鋒略高三、四吋。主要技法有攔、橫、阡、挑、刺、貫、拍、滾、扎等。

矛
又稱蛇矛槍,以三國蜀之大將張飛所使用為出名,演練蛇矛須矛不離身,身不離槍,刺法不抬把,矛不離中心,主要法門有劈、砸、滾、崩、抖、纏、挫、挑等?,F(xiàn)今在香港有蔡李佛,及精武少林派有傳此技。

大刀
屬長器械之一,是古代大將上陣交鋒用武器。主要技法有劈、撩、抹、掛、抽、斬、云、托、剁、穿、截、攔、挑等,招法隨雁出群一式外,其他招法必循「手不離盤,力達刀刃,走勢應(yīng)變,背刃清晰」之宗法。現(xiàn)今本港所傳之大刀頗多,有山東螳螂之春秋大刀,青龍揠月刀、嶺南之春秋大刀,蔡陽刀(見附圖),九環(huán)大刀,攔門寨刀、精武少林之四門大刀,黃忠大刀等等。

鏟
屬長器械,多為僧侶習武者所用,其形狀不同,因而有多種鏟名,如方便鏟,金鐘鏟,月牙鏟。其技法與扒叉相近,有挫、壓、拍、支、滾、鏟、截、挑等,演練時,須快速勇猛,身法多變。今香港之北少林派及形意派皆有傳此技。

戟(長戟)
戟有長戟及短戟兩類。長戟因其形狀不同分有方天戟(附圖右方)、畫戟(附圖左方)、古戟、蝴蝶戟等等;其用法與槍、矛、刀、斧不同。其主力在於「援」,因而有沖剷、回斫、橫刺、下劈刺、斜勒等法。其次在「胡」,如橫砍、截割等,長戟技法有傳者,為太極螳螂之呂布戟,八卦六路戟及精武少林之方天戟等。

戟(短戟)
戟有長戟及短戟兩類。短戟是在長戟基礎(chǔ)上發(fā)展出來,用雙短戟較出名者如三國之典韋,而雙戟在演練時有如猛虎之雄威、又似遊龍之天驕、飄忽如行云、頓挫似雷霆,其勁力要求旋、擰、爭、長、沉實連貫、剛?cè)嵯嚅g。主要技法有提、拉、截、攔、掛、摟、扎、挑、架、剁、撩、劈、鎖、帶等。今香港有精武少林派所傳之平安雙戟。

鉞
在古時,斧鉞是不分的,長柄巨斧名為鉞?!汗沤褡ⅰ惠d「金斧黃越也,鐵斧玄鉞也,三代通用以斷斬」。但由於使用方法不同,斧和鉞是有區(qū)別的,凡在斧背上有勾,斧上有槍刺者,即為鉞,鉞大多為古時馬上戰(zhàn)將所使用。其風格和特點與長柄斧相似。只是在法門上較特出刺、勾、撞三法。現(xiàn)今在香港流傳的套路有太極螳螂門的開山鉞。

斧
為古兵器的一種,也是在上古時代的生產(chǎn)工具之一,使大斧出名者,有唐初的程咬金,水滸傳中的急先鋒索超,皆使用長柄大斧。短斧出名者,則為黑旋風李逵所使用的短柄雙斧(見附圖)。斧的主要特點是:動作粗獷,豪放,勇猛;主要技法有劈、剁、摟、云、片、砍、削、撞等?,F(xiàn)今在香港流傳的套路有山東螳螂派的旋風雙斧和開山斧。

梢子棍
有長、短二類,傳說為宋太祖所創(chuàng),原稱大盤龍梢子棍和小盤龍梢子棍;大梢子棍在技擊上除見有棍的掄、劈、截、撩、舞的特點外,同時還有獨特的搖、掛等技法。今太極螳螂派及精武少林派有傳習此技。小梢子掍又稱手梢子,有雙打,或單練,更可配合其他器械使用,如單刀,縢牌等,主要技法有點、抽、彈、掃、纏、拉、捉、敲、打等,現(xiàn)今傳習此械有山東螳螂門及精武少林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