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jié),不能被流氓毀了


近日,一女子在西雙版納參加潑水節(jié)活動時,被瘋狂潑水甚至被撕扯雨衣,輿論一時嘩然。
18日,景洪市文旅局回應稱,此事已經由當地公安處理完畢,今后會要求景區(qū)及時制止這種不文明的行為,出臺相應的規(guī)范措施。
當地人稱,此前較大強度的潑水行為,多是以“男子對男子,女子對女子”的形式展開,但近幾年卻出現(xiàn)了借潑水節(jié)之名、行侵犯之實的事件。好好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什么就變味兒了?
剛剛經歷了潑水節(jié)的滇南,幾乎找不到一寸干爽的土地。
從4月12日開始,這里漫天揮灑的不是水,而是新年的祝福摻雜著人們過剩的精力與激情。

潑水節(jié),也是傣歷新年。
當外地朋友還在羨慕連休5天的幸福時,本地i人(內向的人)已經囤好食物、緊閉門窗,祈求新年加速度過去了。
原因無他,只因為這場全民潑水的大狂歡,已經熱烈到了所有生物都無法拒絕的程度。


一起潑過水的人,都是過命的交情
潑水節(jié)還沒到,西雙版納的街頭巷尾就出現(xiàn)了兜售各種水槍、水彈的小攤。其花哨程度不亞于一場武器展覽現(xiàn)場(塑料版),各種平時難得一見的款式應有盡有。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在萬人潑水中立于不敗之地,找件趁手的“武器”就是重中之重。
但經過前線人員的評測,越花哨的水槍越雞肋,而蓄水量小的“武器”在潑水實戰(zhàn)中猶如面臨大炮的老式步槍,分分鐘彈盡糧絕,敗下陣來。
專程去西雙版納體驗潑水節(jié)的林小姐表示,現(xiàn)場的盛況讓一行人猝不及防?!?strong>沒想到最后拯救我們的,是民宿老板娘友情提供的水桶和水盆。”

自信上街的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加入戰(zhàn)場的工具五花八門,包括且不限于常用于噴灑農藥的噴霧器、載著大水桶或者直接用來盛水的小貨車等。
甚至還有停在廣場一角,或是封閉路段的消防車。當沖天水柱落在所有人頭上,才知道什么叫“職業(yè)選手禁止參賽”。

對于如林小姐一般的菜鳥來說,此刻的水盆、水桶無疑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防御性武器。在激烈的巷戰(zhàn)和狼狽的廣場逃亡中,盆有一大半時間不在手里,而在頭頂。

當潑水節(jié)的節(jié)日氣氛推向最高潮時,只見其水不見其人。落下的“水幕”如瓢潑大雨,雨里盡是閉著眼大亂斗的本地居民與外地游客。
無論是平時妝容精致的博主,還是又喪又慫的打工人,在潑水節(jié)的水幕里都像被點燃了中二之魂,張口閉口“兄弟/姐妹,一定替我報仇/我來替你報仇!”。
除了替隊友報仇外,還有更艱巨的附加任務——拔拖鞋在等待他們解鎖。

如果在潑水節(jié)現(xiàn)場有比跑飛拖鞋更可怕的狀況,那一定是拖鞋卡腳踝。卡住容易,拔下來難。即使兩三個壯漢一起努力,也不見得能將拖鞋拔下來。
拔下拖鞋的幸運兒趕緊換上新買的洞洞鞋,而拔不下拖鞋的倒霉蛋只能一瘸一拐地戴著新式“腿環(huán)”,繼續(xù)回去沖鋒陷陣。
經歷了潑水一役后,再看那些幫你擋過水、潑過陌生人、拔過拖鞋的新老朋友,怎么就不算是一同出生入死過的親兄弟呢?

去潑水節(jié)只潑水,你就虧了
潑水回來的網友們,興致勃勃地在網上分享著在云南不同地區(qū)的潑水體驗。
“很久沒有這么放松過了?!?/p>
“在當地歡樂愉悅的氛圍里,仿佛潑出去的不是水,而是藏在心里的煩惱和憂愁。”

潑水的快樂,其實早已得到了我國古人的認證。
據《周書·宣帝紀》記載,公元579年,“集百官及宮人內外命婦,大列伎樂,雙縱胡人氣寒,用水澆潑為戲樂”。也有學者認為,這種被稱作“潑寒胡戲”的娛樂方式,就是潑水活動的前身。
潑水節(jié)最初源起于印度婆羅門教,之后與佛教結合,經由印度、緬甸等地傳入我國西南地區(qū),在滇南大地落地生根后,又產生了具有本地民族色彩的神話傳說。

西雙版納、德宏等地區(qū)潑水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豐富多彩,有劃龍舟、趕擺(類似于趕大集的活動)、堆佛塔、放高升、放水燈、賧佛和浴佛儀式等。
因此,除了參與潑水大亂斗,去云南體驗潑水節(jié)的人還有許多“peace & love”的活動可以選擇。
傣歷新年的“趕擺”是一年中規(guī)模較大的集會,市區(qū)里的潑水節(jié)趕擺一般在景洪市曼聽公園(歷史上傣王的御用后花園)和瀾滄江畔舉行。

在趕擺的過程中既能夠品嘗到如趕擺雞、毫糯索(一種紅糖、花生和糯米粉混合后蒸熟的食物)等平時不常見的食物,還能在露天的傣味燒烤小攤邊看演出邊擼串。
為期2—3天的花車游行也是潑水節(jié)不容錯過的盛景。
今年是景洪市三年來首次重啟花車游行。身著民族服飾的俊男靚女們,在光影交錯里載歌載舞,民族風情的美被濃縮在每個花車上,也在所有觀看者眼中無限放大。

和花車游行一同美上熱搜的,還有瀾滄江畔的漫天星燈。點進#萬人齊放孔明燈,機場都關閉了#的話題,只恨不能身臨其境,親眼目睹現(xiàn)場的震撼。
孔明燈在傣語中也被稱為“飛燈”或“龔飛”,放天燈是慶祝潑水節(jié)的傳統(tǒng)活動之一。
當天燈點亮漆黑的夜空時,美好的祝愿也隨之傳達給了神明。

潑水、趕集、花車游行、萬人點燈……哪怕只是賽博參與了今年的潑水節(jié),也能被大家積攢了三年的期待與快樂所感染。

潑水節(jié)很好,可惜變味兒了?
從少數民族獨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到極具吸引力的狂歡活動,扛著解壓大旗的潑水節(jié),兢兢業(yè)業(yè)地發(fā)揮著招攬全國游客和傳播民俗文化的兩大作用。
據統(tǒng)計,今年傣歷新年節(jié)期間,西雙版納州共接待游客200.21萬人次,同比增長310.35%;旅游總收入21.16億元,同比增長291.13%。
然而在萬人狂歡的同時,一些有關衛(wèi)生與安全的問題也再次被提了出來。甚至許多網友紛紛表示,感覺潑水節(jié)“變味兒”了。

部分游客參加完潑水節(jié)后,在社交平臺上對水質衛(wèi)生提出質疑。有的人表示,潑水結束后自己產生了皮膚紅腫、腹瀉等癥狀。

有游客發(fā)帖表示,因為潑水節(jié)需水量大,告莊一些路邊的商家直接做起了“賣水”生意,補一次水需要2—5元不等。為了能及時補給,一些游客干脆抽起了地面積水繼續(xù)使用。
與此同時,一些過于粗暴的潑水方式也會對身體造成直接損傷,比如直接用高壓水槍噴射眼耳口鼻、私密部位,或是滿盆水直接攻擊頭部、腹部等。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其危害不亞于槍彈。

許多云南本地人現(xiàn)身說法,表示最初“潑水”只是村寨中保留下來的原始節(jié)日儀式里的一環(huán)。
潑水節(jié)期間先到寺廟進行浴佛儀式,儀式結束后,村民們先是采摘花枝樹葉沾水,互相噴灑、祝福?;氐郊依?,長輩也會用柏樹枝蘸水拍打晚輩,以示祝福等。

現(xiàn)在城區(qū)中見人就潑、大水漫灌的節(jié)日場景一方面是滿足當地人的過節(jié)需求,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吸引游客的商業(yè)性質文化活動。
而大家所說的“感覺潑水節(jié)‘變味兒’”,也是民俗文化隨著娛樂化發(fā)展,悄然發(fā)生的異化,乃至流失后給人們帶來的體感。
如在潑水活動中借機對落單女性圍追堵截,或借潑水之名、行猥褻之實的行為,絕非潑水活動形成時的初心和本意。
這是惡意利用習俗,反向對文化進行抹黑的違法行為,而不是“玩不起”“上頭了”幾個情緒用詞輕輕帶過就能解釋的。

事實上,西雙版納、德宏等地發(fā)布的文明潑水提示中早已加入了“嚴禁以潑水之名侮辱調戲婦女”等相關要求。早在2014年,也曾有23人在潑水節(jié)上因惡意潑水被捕,1人涉嫌猥褻婦女被行政拘留。

潑水節(jié)是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jié)日,也是美麗傳說中為幫助女英雄而誕生的節(jié)日,如今卻因騷擾、猥褻等不當行為,被稱作“女性不友好節(jié)日”,這本就是一件諷刺的事。
事實證明,潑水節(jié)的體驗感和分寸感、距離感是牢牢掛鉤的。
潑水在傣族文化中寓意著祝福,用圣潔的水沖走疾病和災難,新年必將迎來幸福生活。而溫和的祝福,又有誰會狠心拒絕呢?

作者?|?阿? ?禎
編輯 |?道喵嘰
校對 |?黃思韻
排版 | 紅豆有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