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如何借助江湖老大“音樂記憶”做宣傳?
去年有個賣咖啡的小姐姐火了,“咖啡你沖不沖,沖沖沖沖沖”節(jié)奏分明、及其洗腦,引發(fā)眾多網(wǎng)友模仿和音頻采用。
其實這種借用音樂記憶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傳播范圍的品宣手段十分常見,仔細回想一下,我們平時聽到較為魔性的音樂時,不論是否愛聽,大腦都會不受控制地自動循環(huán)播放。
在這一原理下,魔性神曲加場景表達,然后與諧音記憶關(guān)聯(lián),就成為眾多品牌喚起用戶感知的“不二法則”。
1、音樂記憶的特征和打造目的
音樂旋律能刺激大腦皮層讓受眾產(chǎn)生“聽覺記憶”,以音樂為手段,利用旋律本身與人情感的互動性,產(chǎn)生遷移聯(lián)想,增強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情感溝通,從而達到目的增強的方法。
說起音樂記憶,85后、90后的人大概率會記得,周杰倫的那首《我的地盤》徹底將中國移動動感地帶,打造成當年潮流。
Z世代,印象最深刻的是O泡果奶、腦白金、“酸酸甜甜就是我”的蒙牛、以及憑借洗腦神曲“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大火的蜜雪冰城。
這些音樂有品牌定制原創(chuàng),也有名曲改編,總之這種手段通過音樂來詮釋產(chǎn)品刺激顧客消費,同時塑造品牌形象,給消費者帶來好感。
2、使用音樂記憶的三個竅門
把音樂融入品宣詞,旋律要適配,同時要朗朗上口,避免出現(xiàn)生僻字,達成互動效果,例如17年的拼多多就是一個成功案例,簡單好記。
品牌成為音樂發(fā)行方,例如曾經(jīng)華為買斷了價值千萬的《DreamItPossible》作為手機鈴聲,那年連帶著MV、手機和音樂都大火,品牌和音樂方雙贏。
品牌IP化,多方合作,三只松鼠無疑投資《三只松鼠》動漫,影視植入、代言、視頻網(wǎng)站貼片等多重業(yè)務,甚至在羌湖還構(gòu)建松鼠小鎮(zhèn),充分將IP融入到建筑中,值得其他品牌IP場景化落地學習。
3、音樂記憶打通品宣的渠道
在傳統(tǒng)時代,多半是在電視上播放,短視頻時代,內(nèi)容形式多元化、碎片化,人們不再停留在接收音樂那一步,每個人都可以根據(jù)“卡點音樂”,在網(wǎng)絡上完成簡單舞蹈動作。
發(fā)行音樂也可以利用各類社交網(wǎng)站進行,擴大傳播范圍,音樂的引用范圍廣,大到電視節(jié)目、音樂舞臺,小到大街小巷、枕畔床頭,因此品牌利用音樂記憶做宣傳也離不開眾多的媒體資源以及自媒體,人人都可參與。
不管是做音頻、視頻還是軟文內(nèi)容,要想讓更多的用戶接收到,都需要合適的、豐富的渠道進行分發(fā),利用垂直媒體的用戶群去達成目的。
我做品宣的時候用過媒介盒子,里面不同類型的媒體資源多,也支持不同形式的內(nèi)容分發(fā),你可以從中找到適用的品宣渠道。
打造音樂記憶正當時,音樂架起“消費者”與“商業(yè)空間”之間的溝通橋梁,給品牌注入生命和活力,相比其他宣傳方式,更生動有趣,互動方式也更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