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娃熱愛學習,秘訣就6個字,家長若能重視,娃的進步不是問題

我們知道,大多數(shù)孩子之所以會癡迷于游戲并樂此不疲的,很大原因是由于他們能從游戲中尋找到快樂,在闖關中一次次收獲驚喜。如果晉級不斷,那更給孩子帶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孩子若能體會到玩游戲的好處,就有了無窮的動力。
如果能夠把這種動力遷移到學習上,孩子必然會在學習上也能體驗到過關斬將的快感,擁有很大的成就感。
看起來前景很美好,但現(xiàn)實卻是這樣:
不少家長都是一種灰蒙蒙的心理,被所謂不爭氣的孩子氣得直搖頭,他們會吐槽說:“我家孩子學習狀態(tài)好的時候,學得特別快;可當他不想學的時候,就會心不在焉,走神,學什么都學不進去?!?/p>
面對這樣的一種現(xiàn)實狀況,我們到底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擁有持續(xù)學習的動力呢?
01 讓孩子體會到學習行為所帶來的成就感
有人說,教育的最大秘訣是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人是一種趨利性的生物,毋庸置疑的是,和玩游戲有成就感的心理相類似,一旦讓孩子體會到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孩子將會對學習投入源源不斷的熱情,變被動式的學習為主動式學習,這對家長來說,該是一件多么令人鼓舞的事啊。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如果孩子能體驗到某個學習行為所帶來的成就感,那么他就會自動自發(fā)地對這個學習行為堅持下去。如果他感到某個學習行為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的成就感。
相反,如果帶來的是挫折感,那么,他就可能消極對待這個學習行為,甚至是難以堅持下去了。
這就如同成年人在工作上有了成就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一樣,想讓孩子愛上學習,秘訣就是六個字:有學習成就感。
有人曾用胡蘿卜和兔子來比喻孩子的學習。伸手把胡蘿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就會不斷地往前跑。這種結果早在我們的意料之中。

如果我們改變思維方式,把兔子前面的胡蘿卜撤掉,沒了胡蘿卜,兔子還會繼續(xù)向前跑嗎?會不會耍起小脾氣,賴在地上不跑了呢?結果當然不是這樣,不管胡蘿卜的誘因存不存在,兔子仍會繼續(xù)向前跑著。原因很簡單,這是因為這只兔子熱愛奔跑,它能從奔跑中獲得成就感。這就是兔子能夠堅持奔跑下去的秘訣之一。
就如同兔子沒有胡蘿卜的吸引照樣有奔跑下去的欲望一樣,要讓我們的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永不停息地奔跑下去,就要讓他感受到學習行為所帶來的成就感。
02 孩子學習行為中的強化和懲罰
那么,我們該如何讓孩子感受到學習行為所帶來的一番成就感呢?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看以下這兩點:
我們是讓孩子的學習行為得到持續(xù)的強化,使孩子能堅持下去;還是讓孩子的學習行為受到不合理的懲罰,讓他想要逃避。
新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教授曾用鴿子做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這個實驗的過程是這樣子的:

他把一群饑餓的鴿子放到一個特制的箱子里,由于這些鴿子都餓了很久,早就饑轆腸腸了,一進去就滿世界的想找到充饑的糧食,到處亂啄,想啄出糧食來。
很奇怪的是,這群鴿子啄別的地方都沒有反應,但是只要啄到箱子里的一個按鈕,一顆食丸就會掉出來。
鴿子剛開始還是一臉的懵逼,不知道這食丸是從哪里來的,完全只是憑借本能吃完這顆食丸,接下來就是繼續(xù)亂啄,等它下次又啄到這個按鈕的時候,又有一顆食丸出來,經(jīng)過多次之后鴿子終于明白了這是怎么一回事,發(fā)現(xiàn)如果餓了,直接啄這個按鈕,就會得到一顆食丸。
這是因為啄按鈕的行為會帶來好處,所以鴿子啄按鈕的行為就會被強化,鴿子就會自動自發(fā)地去啄這個按鈕。
反過來,如果鴿子每次啄那個按鈕之后什么反應都沒有,鴿子還會不會繼續(xù)啄按鈕?肯定不會了。
再增加一個場景,如果鴿子每次啄了那個按鈕,不但沒得到獎勵,反而會遭到一次電擊,結果就是鴿子會遠遠躲開那個按鈕。
根據(jù)這個實驗,斯金納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如果因為一個行為得到好處,那么這個行為就會堅持下來,這就是強化。如果因為一個行為得到了壞的結果,這個行為就不會再發(fā)生,這就是懲罰?!?/p>
家長對孩子學習中所采取的的態(tài)度很關鍵,積極的態(tài)度和消極的態(tài)度將產(chǎn)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結果。
這就好像當孩子高效且高質量地完成了某項學習任務之后,比如攻克了難題、完成了各科作業(yè)、畫出了一張滿意的美術作品等等,家長除了鼓勵點贊之外,又適時地給了孩子自由安排自己時間的獎勵等,這就會讓孩子在學習中產(chǎn)生一種愉悅感,而有了愉悅感之后,孩子就會更加堅持學習。

家長如果因為不滿意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而批評責罵他,這就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這個學習行為得到了壞的結果,顯而易見的是,這個學習行為將很難再堅持下去了。
以下這些做法能夠讓孩子的學習行為得到強化:
● 在孩子的學習中,不對孩子嘮叨、批評和指責,讓孩子在學習中始終抱著一種從容優(yōu)雅的心態(tài);
● 本著張弛有度的原則,不繼續(xù)給完成學習任務的孩子增加新的學習任務,反而給孩子自主安排節(jié)約下來的時間,除非孩子自己主動提出要增加學習任務;
● 我們看待孩子學習進步的著眼點應該是孩子自身的進步,換句話說,也就是不要輕易拿孩子跟別人比,而是讓孩子和自己對比就可以了,在看到自己日新月異的變化,孩子會有很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 如果有可能的話,父母要盡量成為孩子學習路上一路同行的伙伴,而不是驅趕者,讓孩子不再孤單,不再疲憊。
03 及時幫助孩子消除學習上的障礙
孩子在學習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遇到一道不會做的題目等;寫字比正常速度慢;閱讀理解能力差等等,這些都是學習中的障礙。

學習障礙必須及時消除,否則會影響到孩子的良好學習體驗,不但對學業(yè)成績有影響,對孩子的自信心也會造成嚴重的打擊,最終將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就感的體驗。
此時,家長要做的是通過合理的途徑來幫助孩子消除學習中的障礙。
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學習障礙、讓孩子仍能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呢?
?增強孩子的學習信心是突破學習障礙的前提。
因此,家長首先要給孩子更多的信心,要知道,孩子此時對家長的訓斥和批評等特別地敏感,他最需要的是來自家長的支持。
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勇于挑戰(zhàn)學習上的困難,甚至是迎難而上,并對孩子保持足夠的耐心,切記不隨意拔高學習上的要求,水到自然成。
?改善孩子的學習方法是解決學習障礙的關鍵。
有時,孩子可能是因為學習方法的不到位而遇到了學習障礙,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尋找到更合適、更理想的學習方法,以期達到解決學習障礙的目的。
此外,我們還要看到,孩子出現(xiàn)學習障礙有著不同的成因,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深入全面的了解,知曉孩子的真實情況,有的放矢才能有助于我們科學正確地幫孩子解決學習上的障礙。
當孩子消除了學習上的障礙,自然會感受到一種學習上的成就感。
最終他就會朝著熱愛學習的有利一面去發(fā)展,開啟自己未來精彩的人生,這不正是我們每個為人父母者所期待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