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科深陷負(fù)面?zhèn)髀劊瑸楹尉疤鸪墒芎φ??請正視“受害者有罪論?/h1>
關(guān)于張繼科欠下賭債,并抵押前女友景甜私密視頻的傳聞,由于一直沒有被證實,所以作為旁觀者,實在是不便輕易作出評價。

防人之心不可無
不過最近兩天看到這樣一種說法,認(rèn)為不論傳聞是真是假,景甜的演藝事業(yè)都將再難有起色了。個人對此頗不以為然,這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論”,違背了社會的公序良俗。

持有此類觀點的人,在其的認(rèn)知中,如果私密視頻真的存在,景甜的形象就徹底毀于一旦了。其實不過是在道貌岸然罷了,情侶或夫妻之間的互動就是少兒不宜,這是人之常情,幾乎所有人皆如此。既是生理需求,也是人類繁衍的必要途徑,何罪之有呢?

當(dāng)然了,要是以利益交換或違背一方面意愿為目的,這種情況是不道德的,乃至違法犯罪。顯然在傳聞中,不存在類似的可能性,若非要說景甜有什么不妥之處,那只能是不懂得“防人之心不可無”了。
請正視“受害者有罪論”
有人說,關(guān)于張繼科的事情,不要再扯上景甜了,會對她造成二次傷害。不可否認(rèn),站在景甜的立場上,傳聞中的事情的確不堪回首。但個人以為,對于大眾而言,當(dāng)務(wù)之急是需要反思以及正視“受害者有罪論”。

反思一下,景甜明明是受害者,為什么有那么多人還要對其指指點點?其中不乏調(diào)侃、譏笑之聲,還有人在恬不知恥地求視頻,這是將他人的痛苦當(dāng)成了自己的消遣。敢問一句,要是你本人或身邊的女性親屬遇了這樣的事情,你能夠接受旁人如此戲謔的態(tài)度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于以私密視頻要挾他人的行為,所有人都應(yīng)該有一個共識,在痛斥要挾者之時,要給予受害者足夠的支持和理解。讓其有勇氣去直面不道德、不合法的行為,應(yīng)該感到恥辱的不是受害者,而是要挾者。

最近在追《他是誰》,劇中一名即將要結(jié)婚的女子,深夜遭人侵犯。為了名聲,為了避免被婆家看不起,選擇了隱瞞此事。這是就癥結(jié)所在,有錯之人明明是侵犯者,結(jié)果遮遮掩掩的人卻是受害者。道理很簡單,總有那么一些人會戴有色眼鏡去看待受害者,特別是涉及兩性犯罪時,更是變本加厲。實際上這種無知的行為在無形中助長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受害者越是羞愧難當(dāng),犯罪分子越是肆無忌憚,這恰恰是“受害者有罪論”的根源所在。

在個人看來,有一些不道德、不合法的行為,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譬如說以私密視頻要挾他人,要是被要挾者不必承受那些充滿戲謔的流言蜚語,也就會毫無顧忌地站出來與不法行為作斗爭。不僅不會被恥笑,還會贏得整個社會的支持與理解,要挾者必然要三思而后行,乃至放棄要挾的念頭。這才是我們面對不法行為的正確態(tài)度,否則只是等著看笑話的話,一旦有一天自己成為了受害者或受害者的親屬,就會追悔莫及自己曾經(jīng)的所作所為。
結(jié)語
說到景甜的演藝事業(yè),很大程度上取決其個人,能夠扛住當(dāng)前的輿論壓力,一切就會按部就班。想必大部分人不會因此而輕視她,至于那些嘴下不留德之人,只能說他們作為人而言,進(jìn)化的程度還不夠。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