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設計正交試驗及試驗數(shù)據(jù)分析
正交試驗設計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種設計方法,它是根據(jù)正交性從全面試驗中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點進行試驗,這些有代表性的點具備了“均勻分散,齊整可比”的特點,正交試驗設計是分析因式設計的主要方法。是一種高效率、快速、經濟的實驗設計方法。正交試驗需要用到正交表作為設計工具來安排試驗。這篇文章以一個案例分享正交表如何設計、正交試驗數(shù)據(jù)怎么分析。
案例說明:
四君子湯是由人參、白術、茯苓和甘草組成的可以健脾胃的中藥方子,因為它能夠促進胃泌素分泌。當前有一項研究,研究血漿胃泌素含量分別與人參、白術、茯苓和甘草四個因素的關系情況,每個因素分為3個水平。希望知道這個方子的最佳組成,為了合理減少實驗次數(shù),設計正交表安排正交試驗。
一、設計正交表
正交表的設計通過SPSSAU可以輕松設計,進入SPSSAU,選擇【實驗/醫(yī)學研究】-【正交實驗】

只需在具體頁面中直接輸入因素的個數(shù)4和每個因素的水平數(shù)3,如下圖:

然后點擊開始分析,即可一鍵得出正交設計表(9次實驗,4因素3水平):

確定了正交表之后,就需要按照這個表去完成9次實驗,記錄好實驗結果數(shù)據(jù)和實驗方案,方便下一步對正交試驗的數(shù)據(jù)分析:

二、數(shù)據(jù)分析-極差分析(直觀分析)
極差分析是一種直觀式的分析方法,其也稱作R法,通過計算R值(因素極差值)來判斷因素的優(yōu)劣情況,當然還可判斷某因素時的最佳水平情況,從而得到最終組合。
可使用SPSSAU實驗/醫(yī)學研究版塊中的【極差分析】

放置分析項如下,點擊開始分析可得極差分析結果:

SPSSAU輸出結果如下:

極差分析是一種直觀式分析方法,一般我們希望先評價因素優(yōu)劣,比如本案例中四個因素的優(yōu)劣,評價標題是通過R值(因素極差值)進行評價;而具體水平的優(yōu)劣可通過K avg值,即每個水平時試驗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對于K avg值的大小即可得到水平優(yōu)劣的對比。最終結合因素優(yōu)劣和水平優(yōu)劣,即可找出最佳試驗組合。
解讀分析結果,需要知道表格中各指標的含義:

極差分析表格中可知:從4個因素來看,結合R值(因素極差值)的大小對比可知,因子白術是最優(yōu)因素,其次是因子茯苓,最后是因子甘草和人參。
具體結合各因子的最佳水平可知,因子白術以第3個水平時最優(yōu),因子茯苓以第2個水平最優(yōu),因子白術以第3個水平時最優(yōu),因子人參以第1個水平時最優(yōu)。
通過圖形也可以直觀來看:

評價:
極差分析具有簡單直觀的優(yōu)點,對分析的精確度要求不高的篩選實驗,使用極差分析就夠了,但它不能估計誤差的大小,不能精確估計各因素對結果影響的重要程度,特別是水平數(shù)大于等于3,需要考慮交互作用時,就不太能滿足,此時可以選擇多因素方差分析。如果使用方差分析,可使用SPSSAU進階方法里面的多因素方差。
自選正交表
關于正交表的選擇,如果不希望SPSSAU系統(tǒng)自動生成,也可以自己選擇,點擊【自選正交表】-在【常用正交表】下拉框中選擇合適的。

如果常用表中沒有,也可以通過輸入正交表ID的方式,選擇需要的表

SPSSAU暫時提供186種正交表,(水平數(shù)量全部均小于10),需要可下載查看:SPSSAU正交表手冊

參考文獻:
《試驗設計與數(shù)據(jù)分析-基于R語言應用》p168-175——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