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學(xué)習(xí)筆記~【第七章】天長地久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注釋】
1) 以其不自生:不自營己之生也。
【講解】
天地沒有時間、空間的概念,和萬物無所爭,不追求自己的存在,沒有自己的生命,所以長長久久。人生最有趣的是我們都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但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死,每日所爭的不過是立錐之地。圣人感慨江山依舊在,人事已全非。于是領(lǐng)悟到,一個能謙讓的人,才是有福氣的人。人要把自己的自性做出來,最終也會成就自己私下的一些愿望。
【引述】
老子用天地運作不為自己來比喻圣人的行為沒有貪私的心念。在其位的人,機(jī)會來的最方便,往往情不自禁的伸展一己的占有欲。而老子理想中的治者不把自己的意欲擺在前頭,這是一種了不起的謙退精神。
不把自己的意欲擺在前頭的人(“后其身”),自然能贏得大家的愛戴(“身先”);不把自己的利害作優(yōu)先考慮的人(“外其身”),自然能完成他的精神生命(“身存”)。正是由于他處處為別人著想,反而能成就他的理想生活。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