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黃鸝是2000價位最具性價比的耳塞嗎?
本文來自乙迷HiFi樂租,玩家真實感受。
玩家對器材的褒貶,不代表乙迷觀點。
作者:嗜史氏
上次租了黑黃鸝,一周退了回去,雖然佩戴感不是特別好,(其中的原因,奇葩的線材要背一大半的鍋)但確實被其甜美的聲線、極強的解析力感染到。這次到了灰黃鸝,正好比較一下。
照例先說結論:我認為灰黃鸝在2000元價位,其素質吊打其他的2000元塞子,適合聽人聲、流行、弦樂、小編制。不適合大編制(耳塞也沒幾個適合大編制的)和金屬搖滾、朋克等。

前端:ZX300a 、DragonFly Red+Jitter Bug
耳機/耳塞: ER4P(原線)、SE846(DIY平衡線)、灰黃鸝(原線)、
曲目:上次選的曲目個人認為還是很均衡的,這次只稍作修改
弦樂:Geoffery Simon演奏《倫敦提琴之聲-大象》、謝林&魯賓斯坦演奏《貝多芬克魯采&春天奏鳴曲》
人聲:柏林之聲2號Radka Toneff演唱《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
小編制:西崎崇子演奏何占豪陳剛《梁?!?/p>
大編制:克萊伯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貝多芬《貝多芬:第五、七交響曲》
先來全家福:

聽感:首先說一句,我會老老實實承認,在沒有黑黃鸝,無法直接做AB測試的情況下,我無法僅憑回憶區(qū)分黑黃鸝和灰黃鸝的聲線有何細微不同,所以本次不做兩只黃鸝之間的詳細比較,只和對比的另兩條塞子比。
三頻:灰黃鸝的的總體三頻分布仍然顯示非常均衡,低頻質感比846薄了,相應的泛音比846少。中頻的人聲上,這次和846基本平手了。黑黃鸝那種隔得很近的臨場感在灰黃鸝上基本沒有了。值得一說的是中高頻。上次提到黑黃鸝的出彩之處。這次在灰黃鸝上,直觀的感受就是高頻上探似乎沒有黑黃鸝自然。極高頻的亮而不破的感覺少了,相應的在音色上,明顯感覺單薄了。例如同一首春天奏鳴曲,鋼琴的音色明顯要單薄很多,這一點我認為是灰黃鸝和846相比最大的短板。鋼琴的高音區(qū)在灰黃鸝上聽起來就像MIDI,在846上聽起來就像斯坦威,雖然846這樣把啥聲音都加一點富麗堂皇的金邊也不一定對,但不得不承認是很討好耳朵的。7.5/10

結像和聲場:這一點是灰黃鸝明顯弱于黑黃鸝的。原本明顯比846大一圈的聲場基本縮回去了,給人的感覺是,黑黃鸝聽的時候是坐在樂隊的前三排,灰黃鸝和846是隔著包廂的窗子,雖然也看的聽的清清楚楚,但畢竟有一段舉例。所以聲場的縮小,可以理解成距離感,也可以理解成聲場營造的小一些。另外由于解析度高,每個樂器的位置仍然很清晰,結像度很好。8.5/10
解析:這是到2000元層面的動鐵幾乎不用提的一個評價方面。我試了一下,連10年前的小四,作為單動鐵的代表,都能達到很不錯的解析力?;尹S鸝的解析力仍然極佳。不給滿分是留著以后看看萬元動鐵還有什么提升的空間。8.8/10
改良的線材不容易打結,我敢擔保黑黃鸝的線絕不會這么老老實實的盤著。
佩戴:這是灰黃鸝遠遠優(yōu)于黑黃鸝的方面。我分析下來,因為黑鳥的線材,外皮是有彈性的透明橡膠,灰鳥則是彈性很弱的黑橡膠,具體表現(xiàn)就是灰鳥的主線比較軟,分線嵌入鐵絲以后彎折容易。不像黑鳥那樣,彈性極強的線不肯服服帖帖的順著耳廓彎下來(想象你把一根彈簧順著耳廓盤下來,一松手會怎樣?)另外,由于腔體比黑鳥小一點,而且有兩道適應耳廓的溝槽讓耳朵不會硌著,其結果就是,灰鳥的佩戴感很服帖,遠遠優(yōu)于黑鳥。9/10
耳廓的溝槽提高了佩戴舒適性。
作者:嗜史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