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茶籽——憶外公
記得小時候,每年霜降時節(jié),我都要去外公家搶收山茶籽(太早摘沒成熟,太晚茶籽就自然掉地上了)。
外公家坐落在永新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與世隔絕、四面環(huán)山,全村大概有五十戶人家,需要走整整半天的山路才能到。那里的村民隔山而居,望山跑死馬,想要找鄰居,至少要走半個小時以上的山路,交通很不方便。
但無憂無慮的童年,并不以為那是生活的艱難,因為生活一直就是這樣,蜿蜒曲折的山路中也充滿了樂趣。山路下的小河清澈透底,偶爾能見幾條小魚游弋,山谷中不時響起幾句鳥鳴,聲音清脆、此起彼伏、余音裊裊、不絕如縷,山路邊長滿了紅彤彤的樹莓等野果,秋天的時候碩果累累、酸甜可口,在那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真是上天的恩賜。
一般我們到外公家休息一晚,第二天我便興奮得早早起來等著去摘山茶籽。
摘茶籽是個苦力活,山陡路遠,要靠著人力把山茶果(曬干里面的果實才是山茶籽)運回來。山上的山茶樹基本都是五十到六十年代農(nóng)業(yè)學大寨時的產(chǎn)物,長得很高,采摘時需要用尾部裝有繩子前面有倒鉤的竹竿拉下來、然后用尾部的繩子綁在附近的樹樁上并拉直。茶果個頭不大,采摘起來很費時間和工夫,還要不時防備著蚊子、馬峰、讓人一沾就腫的綠色小蟲子等討厭的昆蟲。太陽出來時上山,中午吃早上帶來的便當盒飯,乘著太陽的余暉下午下山。
回家后把剛采摘下來山茶果均勻灑在木地板上晾干水份,等第二日太陽出來后便集中放到水泥曬坪上去曬干,吃完晚飯后,還得在昏暗的煤油燈下把前些天曬干裂開的茶殼挑出來,剩下的就是山茶籽了。等著所有的山茶果摘完曬干挑出茶籽,就送去公社(類似人民公社)的小作坊去榨油,那就是現(xiàn)在炒作得沸沸揚揚的天然綠色食品——山茶油。
深秋的山上,天氣涼爽,晚上需要蓋很厚的被子。睡在被窩里,聽著窗外不知名的鳥兒與蟲子愉悅地唱著歡快急驟的歌,想著那巍峨的青山、山中各式各樣的野果,那就是遙遠的童年,還有那慈祥的外公、外婆。
借著這童年的回憶,同時也記念我的童年里的年青的外公,愿外公也在伴隨著他童年故土的山水和時光里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