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壯哥談早教丨想讓孩子早說話,家長要做好這幾點

哈嘍,大家伙,我是大壯哥!今天和大家聊聊孩子說話的事。中國有句俗語叫“貴人語遲”,大家理解的意思就是小孩子說話晚是好事,將來一定有出息,但實際是這樣么?

“貴人語遲,得下一句是敏于行而不訥于言”,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意思是:尊貴的人往往在最后才開口發(fā)言,這樣的人對在行動上很敏捷,在語言上卻顯得很笨拙??梢姶蠹覍τ谫F人語遲的理解是以訛傳訛,誤解了先人的意思。
從發(fā)育的角度來說,寶寶到了兩歲還不說話,其實是語言發(fā)育遲緩,父母就要重視了。
其實寶寶不說話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就是聽的不夠多。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老人大都有方言,爸爸媽媽又說普通話,孩子學語言就會有點混亂,同時家人互相交流也少,聽的不多,自然詞匯掌握量就低,也就沒辦法開口說話了。第二就是家長包辦一切,孩子不必說話。現(xiàn)在孩子都精貴,家長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安排好了,孩子一個動物甚至一個眼神,家長都知道孩子是什么意思,孩子自然也就不用語言來表達需求了。

語言能力在孩子發(fā)育過程中很重要,可以影響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所以父母一定要 要注意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育問題。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讓寶寶學會說話呢?大壯哥在這給各位家長幾個小妙方:
一、多描述性的語言
家長和孩子說話交流的過程,也是孩子學習的過程,最初階段一定不能簡單了事,而是把一件事情描述得越詳細越好,看見汽車,不是只告訴孩子,汽車,而是把車詳細的介紹一下,語言越詳細、越清晰、越有邏輯越好,讓孩子充分接受語言的熏陶。
相反如果家長就告訴了孩子這是汽車,孩子可能也不愿意多去了解,既不利于學說話,更不利于掌握更多知識。家長也不能用提問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交過一遍孩子這是汽車,下次就要鼓勵孩子更多地去描述汽車。孩子回答不出來,也要有耐心,讓孩子愿意交流互動。

二、鼓勵孩子不批評。
針對孩子發(fā)音不標準的情況,很多家長經(jīng)常一字一句的校正,并且和孩子說這么說不對,這么發(fā)音不對,經(jīng)常批評孩子,就會讓孩子失去信心,甚至給孩子很多壓力,讓孩子不愿意去 說話。
很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孩子,特別喜歡給孩子糾錯:“你做錯了,不是那樣的,你說錯了,不是那樣的?!?孩子得到的一系列信息都是“”你錯了,你錯了”,這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非常不利于孩子語言的發(fā)展,甚至讓孩子害怕開口說話。
對于孩子發(fā)音存在的問題,家長只要按照正確的發(fā)音示范就好了,沒必要和孩子說他錯了,要批評他糾正他,多鼓勵孩子說才是最主要的。鼓勵多了,孩子能開心地學習,也就更有動力了。
大壯哥最后也要提醒各位家長,不管什么原因,孩子只要到兩歲左右還沒有說話,就一定要查找原因了,萬一有問題,不能等著錯過最佳的矯正時機。
本文由親子生活大壯哥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關注作者,轉(zhuǎn)發(fā)點評點贊收藏有價值的資訊?。?!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