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法之門,意也(原創(chuàng))
何為書?《說文解字》中提到:“書者,如也?!鼻濉⑽踺d《書概》解釋到:“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闭f明“書”的結(jié)果正“如”書寫之人。
何為法?千年以來,各朝書家所凝結(jié)的書法線條千姿百態(tài),可見“法”的答案并不唯一,但它們所共通的自然宇宙之道卻始終沒有改變。似乎我們都可以表達出屬于自己的“法”,那“法”又從何而來?它又能否隨時隨刻地被我們使用呢?
舉個例子,一位行走江湖的劍客,他或許要面臨對“劍法”的傳承,但最高水準卻是對“劍意”的感悟。比如拔劍的那一瞬間,一個堅定并充滿殺意的眼神足以使對方嚇的神魂顛倒、尿褲子甚至落荒而逃了,而此時他的劍可能還并未完全出鞘;
相反,一位歷練幾十年“劍法”的劍士,自認為功法大成,可當對手功夫高深,一個眼神卻使自己嚇得魂飛魄散時,那苦練幾十年的劍法就已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于是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
? ? 先有劍意,而后生劍法;
? ? ? ? 劍意出,則自成妙法!
? ? ? ? ? ? 乃是“劍意化形”矣!
唐朝的草圣張旭正是因為從心靈上感受到了公孫大娘舞劍那排山倒海般雄渾的意志,從而將其引入自己的書法中,順其自然就形成了那波瀾壯闊般獨樹一幟的筆法,可謂“意生法”的最佳典范!公孫大娘并非上戰(zhàn)場殺敵的將領,于是“劍法”的意義對她來說也就不大了。而被那李十二娘成功傳承下來的“劍意”,也成功使杜甫加入到終身小迷弟行列!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中,我們?nèi)匀荒茈[約感受到那種心跳與緊張——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仿佛“劍意化形”的那一瞬間,世間萬物都為之所震撼與臣服。我想此時臺下觀眾的反應,估計與《海上鋼琴師》中,斗琴結(jié)束時那全場目瞪口呆般莊嚴與寂靜的畫面無異了...此時,法似乎重要,也似乎不再重要了。
懷素與張旭同為唐朝草圣,雖天性嗜酒,但他心中并未背棄禪宗走入歧途。即使喝的酩酊大醉,心中卻不乏凝靜與祥和,更不會忘記對佛祖的那份虔誠與景仰。也許正因為美酒充當了催化劑;也許他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跌宕起伏的人生而最終選擇出家...這已經(jīng)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將種種對人生、對佛法、對佳釀的感悟凝結(jié)起來,再以錘煉與打磨,最終那瀟灑渾然的“草意”,使得書法詮釋了他一生的輝煌。所以即使懷素與張旭同朝,線條卻有著天壤之別。
文章書寫至此,腦海中突然浮現(xiàn)出了一個有趣的畫面:想必顏魯公當年請教懷素時,懷素的那句“老賊得已!”,并非指魯公所說“屋漏痕”這三個漢字,而是當怹說出這三個字時,語氣中隱隱然透露的那份宇宙級“真意”吧!哈哈,一語“老賊”出口,是多么彰顯怹心中那無比的激動呀??!
羲之、獻之如此,古時全部書家亦是如此,不再舉例。只是每位書家不同于當時的社會背景、人生閱歷、社會地位等,最終導致體現(xiàn)“意”的層次不同,線條也就多有不同了。
但,世間萬物都有著其運動的規(guī)律,陰陽永遠分不開,意有好便有壞,這是值得加倍小心的?!叭似贰W品、書品”,記得這是師兄曾刻意囑托教導我們的,而它們卻恰恰決定了“意”的高下與成敗。無論是顏魯公、岳飛還是文天祥等等這樣的民族英雄,怹們的字中都飽含著那種能量無邊的浩瀚正氣!也正是這種“正意”,使得怹們無論是書法還是人生道路都贏得了無數(shù)后人的尊敬。反過頭再來品味劉熙載的那句話:“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還真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啊...
(寫到此時,心中產(chǎn)生著某種意猶未盡之感,但卻不知該如何寫下去了,那就寫到這里吧?。?/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壬寅夏 ?紫陽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