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弈棋局面記錄法【2016鄰家默小七原創(chuàng)版】
大家好,我就是某位番劇迷——鄰家默小七。本期專欄帶給大家的是如何在沒有手機等可拍照設(shè)備的情況下,看到一個好的三國演弈棋局面時,如何用“爛筆頭”給它記錄下來,以方便以后隨時可以復(fù)原該局面并進行研究。當(dāng)然,一般情況下這種情形不會出現(xiàn),不過還是想告訴大家這個方法……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即便拍了照,沒有打印機,拍下的局面圖也只能存在于電子設(shè)備里。因此有必要了解下這個記錄方法。

一、熟悉棋盤
想要用這個方法的必要前提,那就是對三國演弈棋的棋盤相當(dāng)熟悉!做不到這一點,一切都是浮云。首先大家再來復(fù)習(xí)一下三國演弈棋棋盤的構(gòu)造:

如圖,每一方從右到左依次是1~17,但是貫通整個棋盤的只有5~13線,這幾條線也是各方的本陣所在。各方的1~4、14~17則為敵陣,每條線只有9個點。各方的中軸線為9路線,肋道為8路和10路。
各方的兵林線即防線,防線前的一條線即國境線。以魏國為例,魏國的防線對應(yīng)吳國的4路線;國境線對應(yīng)吳國的5路線。

二、棋盤坐標表示法
1.基本坐標
熟悉了棋盤的基本構(gòu)成,那么接下來就要用棋盤的坐標來標注每個點對應(yīng)什么位置。
記錄方法是本陣坐標*鄰國坐標,魏國和蜀國的棋子坐標是以本國和吳國的線路交叉點來表示,吳國的棋子則是默認本國和魏國的線路交叉點來表示。
依然是以魏國為例:
右車位:5路*吳1路
右馬位:6路*吳1路
右相位:7路*吳1路
右士位:8路*吳1路
主帥原位:9路*吳1路
左士位:10路*吳1路
左相位:11路*吳1路
左馬位:12路*吳1路
左車位:13路*吳1路
右炮位:6路*吳3路
左炮位:12路*吳3路
右車前兵位:5路*吳4路(5路邊兵位)
右相前兵位:7路*吳4路(7路兵原位)
中兵位:9路*吳4路
左相前兵位:11路*吳4路(11路兵原位)
左車前兵位:13路*吳4路(13路邊兵位)
2.特殊點位坐標
由于各方的君主和士不能出九宮,相不能走出國境線。那么這幾個棋子能走到的點位可以用特殊方式記錄。依然用魏國舉例:
君主原位:9路底(9路*吳1路)
右士原位:8路底(8路*吳1路)
左士原位:10路底(10路*吳1路)
九宮中心點:9路中,或者稱之為“中士位”(9路*吳2路)
中心點右側(cè):8路中(8路*吳2路)
中心點左側(cè):10路中(10路*吳2路)
九宮右上角:8路高,或者稱之為“右高士位”(8路*吳3路)
九宮中軸頂端:9路高,因為相可以走到這里,因此也可以稱之為“中相位”(9路*吳3路)
九宮左上角:10路高,或者稱之為“左高士位”(10路*吳3路)
7路底相位:即“右相位”,簡稱為“7路底”(7路*吳1路)
11路底相位:即“左相位”,簡稱為“11路底”(11路*吳1路)
5路邊相位:簡稱為“5路邊”(5路*吳3路)
13路邊相位:簡稱為“13路邊”(13路*吳3路)
7路高相位:簡稱為“7路高”(7路*吳5路)
11路高相位:簡稱為“11路高”(11路*吳5路)
除了以上每一方本陣內(nèi)的特殊坐標,在棋盤其他部位也有一些特殊點位。
天元:魏蜀吳三方中軸線交叉點,棋盤正中央,即吳9路*魏(蜀)9路。
漢帝位:魏1路*吳9路
盟魏點:魏1路*吳10路
盟蜀點:魏1路*吳8路
盟吳點:魏2路*吳9路
漢炮位:魏3路*吳9路
漢中車位:魏4路*吳9路
漢右車位(以東漢方位算):魏4路*吳11路
漢左車位(以東漢方位算):魏4路*吳7路

三、其他記錄法
如果己方有兩個或以上的相同棋子在同一條直線或橫線上時,則要記為“x路、y路……與(鄰國)z路交叉點各一”或者“x路與(鄰國)y路、z路……交叉點各一”。比如:

此圖中,吳國雙車都在己方的9路線上,因此可以記為“9路與魏國9路、11路交點各一”,魏國雙馬則是同處于吳國6路線上,因此可以記為“10路、12路與吳國6路交點各一”,蜀國雙炮同理,記為“6路與吳國11路、13路交點各一”。
如果多個棋子同處于防線和國境線這類位置時,則沒必要再標注鄰國線路。如下圖所示,

魏國的五個兵,三個在己方防線上,兩個在己方國境線上,因此可以記為“己方防線上8路、9路、10路各一,己方國境線上6路、7路各一”。
特別要提示一點就是,這種三方均有的特殊點位,要在前面注明是“己方”還是“x國”。如圖,

吳國這五個兵,分散何處,但均為特殊點位,可以簡單記錄。
吳國3路兵可以記為“魏左炮位”;
吳國9路兵可以記為“天元”;
吳國11路兵可以記為“己方11路高相位”;
吳國13路兵可以記為“己方13路原位”;
吳國17路兵可以記為“蜀左馬位”。

四、記錄順序和其他要素
記錄順序要遵循“吳、魏、蜀”的主次序,其次在記錄每一方子力時,也要遵循“君主、士、相、車、馬、炮、兵”的次序依次記錄。同時也要注明局面的外交情況(殺漢、結(jié)盟、滅國)和本局面輪到哪一方走棋(即誰先走)。如果知道具體回合數(shù)那就更好了,最好也要標注上。
東漢方若沒有被任何一方指揮,則記為“均在原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