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陳久金|古代的紀時制度(下)

2022-05-26 17:08 作者:青海人民出版社  | 我要投稿

文/陳久金

? ? ? ? 三、漏刻紀時法

? ? ? ?無論是十六時制或十二時制,都是依據(jù)太陽的方位或出沒狀況來判斷的,但這對平民百姓來說,不容易判斷得準確,使用起來也太粗疏,故人們又發(fā)明了漏刻,用來記載時間?!吨芏Y》載有契壺氏,《漢書》載有率更令,均是執(zhí)掌漏刻的官員,可見遲至周代,官方就用漏刻來紀時了。

? ? ? ?據(jù)記載,先秦漏刻主要是用于軍事目的的。至漢太初改歷以后,才開始應(yīng)用在天文學上。在天文學上應(yīng)用之后,它的精密程度和使用的方法,都有了重要改進。先秦時,是否已開始用漏刻連續(xù)不斷地測時、報時,還值得進一步研究。作為一個連續(xù)的測時、報時系統(tǒng),并投入正常使用,大約始于西漢太初以后。

? ? ? ?開始時的使用方法大致是這樣的:將一晝夜分為 100刻,夏至白天60刻,夜晚40刻;冬至白天40 刻,夜晚60刻;春分、秋分晝夜平分。但天文學家把太陽出入前后二刻半的晨昏朦影時間也算在白天,這樣,夏至白天65刻,夜間35刻;冬至白天45刻,夜晩55刻;春秋分白天55刻,夜晚45刻。將白天和黑夜分開使用,當白天開始時,將漏壺裝滿了水,在水面上漂浮著一根帶有刻度的箭。隨著壺水的下漏,浮箭便逐漸下沉,從壺口讀出各個時刻箭上的刻數(shù)以報時。通常將一根箭的刻數(shù),在中間作出標記,將上下一分為二,故報時時,稱晝漏上水×刻,或晝漏下水×刻;夜漏上水×刻,夜漏未盡×刻。當晝夜交替時, 不管壺水是否漏盡,就該重新加滿水,重新起漏。

? ? ? ?由于不同季節(jié)白晝或黑夜的刻數(shù)不等,使用同一個刻度的箭就會不方便,也不準確。所以古人發(fā)明了在不同的季節(jié)使用不同箭的方法。西漢時一年使用40根箭,每九天換一根箭。在使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按天數(shù)換箭的方法并不科學,因為冬至、夏至附近晝夜的變化不顯著,而春分、秋分附近變化很顯著,所以在東漢初年時,就改用太陽南北方向每移動二度四分更換一箭,仍使用40根箭。東漢和帝時又作出小的改進, 規(guī)定太陽每南北移動二度更換一箭,全年使用48箭。

? ? ? ?四、十二時制與漏刻制的配合

? ? ? ?漏刻單獨紀時曾經(jīng)使用了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這種辦法在整個南北朝時都一直在使用。但是,將一晝夜分為12時較粗,將一晝夜分為100刻又過短了一些,如果將二者結(jié)合起來,組成一個系統(tǒng),那就很合適了。古人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為了使二者能簡明地配合起來,西漢哀帝時夏賀良就曾建議廢除百刻制,改用120刻制,王莽稱帝時也曾有人建議改用120刻 制,梁武帝時曾先用96刻制,后又改為108刻制,但終因百刻制使用時間已經(jīng)很久,積習難改,使二者結(jié)合的愿望一直未能實現(xiàn)。

? ? ? ?在使十二時制與百刻制的配合上,到隋唐時,人們就不再考慮變動百刻制來實現(xiàn),而是承認既成事實, 將二者配合起來。開始時有人提出子、午、卯、酉各九刻,其余八刻。又有人提出子、午各十刻,其余八刻。但這兩種意見改變了十二時辰等分的規(guī)定,不能為人們所接受。最終仍只能釆用等分的辦法。

? ? ? ?具體的做法是,將百刻分為十二等分,每一個時辰為八大刻加1/6刻,這1/6又稱為小刻,古人就是用這種辦法使二者統(tǒng)一起來。在將一個時辰分為初正兩部分之后,人們又將一個小時等分為4又1/6刻,這1/6刻也稱為小刻。做出這個規(guī)定以后,人們在計算時間時,就統(tǒng)一用某時某刻來表示,在漏箭和渾儀的刻度上,也將十二時和百刻配合使用,每個小時的末尾均附有一個小刻。

? ? ? ?五、更點制度

? ? ? ?更點制度,在中國古代十分流行。在古代,幾乎每個縣城都建有鼓樓,用于擊鼓報時。提起更點制度,幾乎每一個人都知道是用于夜間報時的。但若問起中國古代夜間為什么要以五更來紀時?五更的起點和終點是何時?甚至五更如何計算?可能很多人都說不清楚。

? ? ? ? 中國古代五更紀時開始很早。漢代的《漢舊儀》就有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的記載?!稌x書》中就有“丙夜一籌”的記載,“丙夜一籌“就是后世的三更一點,可見晉代就已有了更點制度?!端鍟ぬ煳闹尽?在追述先秦漏刻時說:“晝有朝、有禺、有中、有晡、有夕,夜有甲、乙、丙、丁、戊?!笨磥硐惹貢r存在過將一晝夜分為10個時段的制度,白天和黑夜各占五個時段。

? ? ? ?漢代的《五經(jīng)要義》說:“日入后漏三刻為昏,日出前漏三刻為明。”這是西漢關(guān)于昏旦的定義,后來就改為二刻半?!缎绿茣份d“以昏刻加日入辰刻,得甲夜初刻”,可見五更終始于昏旦時刻。由此可知,將每夜分為五更,又將每更分為五點,則只需將夜間時刻除以五,便得每更時刻,又將每更時刻再除以五,便得每點時刻。由于白晝和黑夜時刻的長短均隨季節(jié)變化,所以古代的每一部歷法,都測定有各個節(jié)氣的昏旦時刻表,以供人們推算更點時刻使用。

? ? ? ?明白了夜間時刻隨著季節(jié)而變化的道理,可知每更每點的時間都是不固定的。所以有的書上說一更等于兩小時,這個說法不準確。計算表明,冬至時一更為11刻,夏至時為7刻,其余季節(jié)介于這兩個刻數(shù)中間。每點也介于20分鐘至30分鐘之間。

摘自《中國古代天文歷法》

青海人民出版社


陳久金|古代的紀時制度(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大石桥市| 湖州市| 大关县| 绍兴县| 彭州市| 湘阴县| 济源市| 苏尼特右旗| 花莲市| 伊金霍洛旗| 普洱| 香港 | 湄潭县| 华亭县| 化隆| 专栏| 老河口市| 郓城县| 邢台县| 淳化县| 新乡市| 鹿泉市| 丹江口市| 内江市| 和林格尔县| 承德市| 黄石市| 栖霞市| 扎赉特旗| 大悟县| 嘉峪关市| 稻城县| 阳曲县| 浠水县| 商南县| 巴林左旗| 衡东县| 普兰县| 张北县| 黎川县| 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