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魚鷹社】二戰(zhàn)日本重巡洋艦

2022-07-20 15:44 作者:格林機銃  | 我要投稿

搬運自微信公眾號海寧的小世界

魚鷹社NewVanguard系列第176號:日本帝國海軍的重巡洋艦(1941-45)-Imperial Japanese Navy Heavy Cruisers 1941-45。原作者Mark Stille , 繪圖Paul Wright。以下是該書的封面:

A:古鷹級和青葉級

本圖上方為1942年8月薩沃島之戰(zhàn)中的古鷹號。古鷹級與青葉級的重要區(qū)別在于不同外觀的艦橋、較小的二號煙囪以及最明顯的起重機與彈射器所處的位置。注意,該艦只配備了3座雙聯(lián)裝8英寸(203毫米)口徑主炮炮塔和若干4.7英寸(120毫米)口徑的單裝高平兩用火炮。采用這種武器配置的兩艘古鷹級戰(zhàn)艦都在1942年沉沒。

本圖下方是1944年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zhàn)時的青葉號的側視圖和俯視圖。該艦保留了與古鷹級總體相似的外觀,但戰(zhàn)爭后期的許多修改之處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前桅桿上的21號雷達和大量的25毫米口徑高射炮。

B:妙高級

上方的側視圖和俯視圖展示了1942年2月爪哇海戰(zhàn)役中的那智號的形象,這時妙高級的四艘重巡洋艦在外形上是基本一致的。妙高級的整體外觀以日本帝國海軍以前級別的偵察巡洋艦為基礎,但設計上增大了艦橋結構,同時增加了武器裝備??梢钥吹斤w機甲板下方的四聯(lián)裝魚雷發(fā)射器。輕型防空火炮——也就是4座雙聯(lián)裝25毫米口徑高射炮——集中安置在戰(zhàn)艦的中部。

到了1944年,該級別戰(zhàn)艦的外觀發(fā)生變化,本圖下方所描繪的1944年10月的妙高號展示了這些變化。除了25毫米炮的位置略有變化外,該級所有四艘戰(zhàn)艦的配置都是如此。注意前桅桿上的21號雷達和主桅桿上的13號雷達。四聯(lián)裝魚雷發(fā)射器中的一座被拆除了,同時新增的大量單裝和三聯(lián)裝25毫米口徑高射炮安裝在全艦各個可以有無障礙射界的地點。

C:日本帝國海軍高雄號

本圖展現(xiàn)的是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zhàn)之前的高雄號。該艦是日本帝國海軍最強大的一級重巡洋艦中的第一艘。在經(jīng)歷了曲折的戰(zhàn)時生涯后,高雄號因為在萊特灣之戰(zhàn)被潛艇魚雷擊中受損嚴重,所以只能在新加坡渡過戰(zhàn)爭的剩余時間。圖中顯示了高雄號在戰(zhàn)時的所有改裝變化,主要是增加了防空裝備和雷達。


數(shù)字說明:

1,203毫米口徑E型炮塔(5座)

2,八九式127毫米口徑高射角炮(圖中顯示2座)

3,九六式三聯(lián)裝25毫米口徑高射炮(圖中所示4座)

4,九六式雙聯(lián)裝25毫米口徑高射炮(圖中所示3座)

5,九六式單裝25毫米口徑高射炮(圖中所示10座)

6,九二式四聯(lián)裝魚雷發(fā)射管(圖中所示2座)

7,九二式110厘米直徑探照燈(圖中所示2座)

8,60厘米直徑信號探照燈

9,九四式低角度射擊控制器塔

10,6米測距儀

11,防空平臺

12,導航艦橋

13,4.5米高角度測距儀

14,九一式高角度射擊控制器

15,主炮輔助控制器

16,21號雷達

17,13號雷達

18,13號雷達

19,吳市2號5型飛機彈射器(圖中所示2座)

20,零式遠程水上偵察機

21,3號鍋爐艙

22,4號鍋爐艙

23,6號鍋爐艙

24,8號鍋爐艙

25,低壓氣輪機

26,巡航汽輪機

27,冷凝器

28,發(fā)電機艙

29,九五式高射炮控制塔

30,前桅桿

31,雷達室

32,前煙囪

33,后煙囪

34,主桅桿

35,20米飛機起重機

D:高雄級鳥海號重巡洋艦

本圖描繪了1942年8月7日下午,鳥海號離開拉包爾港前往瓜達爾卡納爾島迎擊美國進攻艦隊時的一幕。在8月9日的薩沃島之戰(zhàn)中,作為海軍中將三川軍一旗艦的鳥海號起到了關鍵作用,日本也在此戰(zhàn)中取得了太平洋戰(zhàn)爭中最大一次海戰(zhàn)勝利。在夜間交戰(zhàn)中,美國重巡洋艦阿斯托里亞號所受的傷害大部分是鳥海號造成的,該艦也在不久之后沉沒。這次海戰(zhàn)中,鳥海號發(fā)射了308枚8英寸(203毫米)炮彈、120發(fā)4.7英寸(120毫米)炮彈和8枚魚雷。鳥海號是整個太平洋戰(zhàn)爭期間高雄級巡洋艦中改裝做得最少的一艘。1942年8月時鳥海號仍然保留了她的大型艦橋結構和服役時裝備的單管4.7英寸(120毫米)口徑高射角火炮。1944年10月,當鳥海號沉沒時,她在外觀上僅有的變化只是增加了雷達和25毫米口徑輕型高射炮。

E:最上級

上方的側視圖是日本占領荷屬東印度群島期間的三隈號,這里展示了該船在戰(zhàn)爭早期的配置。最上級的四艘艦與日本以前建造的重巡洋艦呈現(xiàn)出不同的外觀,這包括合而為一的煙囪和改變了排列方式的艦首的三座雙聯(lián)裝8英寸(203毫米)口徑主炮炮塔。

下方的側視圖和俯視圖是1944年時的最上號,她被改裝成一艘巡洋艦與航空母艦的混合體。這是到此時為止日本巡洋艦最大規(guī)模的戰(zhàn)時現(xiàn)代化改造。船尾的兩座8英寸口徑主炮炮塔已經(jīng)被拆除,這讓飛機甲板可以延伸到船尾,并可以艦載多達11架水上飛機。在戰(zhàn)爭的這個時期標準的巡洋艦用水上飛機是海軍的零式水上偵察機(E13A1型),盟軍的代號為“杰克”。1944年10月,最上號成為唯一一艘搭載海軍“瑞云”一一型水上偵察機(準備取代零式水上偵察機的機型,盟軍代號為“保羅”)的巡洋艦。另外,這艘艦并沒有為艦載飛機提供機庫。戰(zhàn)艦上的雷達包括了前桅桿上的21號雷達和主桅桿上的13號雷達。25毫米口徑輕型高射炮布置在三聯(lián)裝和單裝的炮座上。

F:熊野號遭到美國航母艦載機的攻擊

萊特灣海戰(zhàn)中熊野號的傳奇故事及隨后的余波證明了日本帝國海軍重巡洋艦所具有的韌性。熊野號在萊特灣遭受魚雷和炸彈的破壞后在馬尼拉進行了臨時性修理,隨后該艦試圖返回日本。1944年11月6日,熊野號遭受4艘美國潛艇的“群狼”攻擊。這四艘潛艇總共發(fā)射了23枚魚雷,其中兩枚命中目標,一枚炸掉了剛修好的船頭,另一枚則擊中了右舷輪機艙位置,這導致四個輪機艙全部進水。之后她在1944年11月7日被拖到了呂宋島西海岸的小港口圣克魯茲。隨后的兩個星期里日本人對這艘巡洋艦進行了更多的維修以使其恢復遠航能力。這一努力在11月25日戛然而止,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對熊野號發(fā)動了襲擊,最終4枚500磅的炸彈和5枚魚雷擊沉了這艘頑強的巡洋艦。本圖描繪了提康德羅加號上的魚雷機攻擊這艘靜止的戰(zhàn)艦的場景。25分鐘之后,熊野號被魚雷擊中沉沒,441名艦員喪生。

G:利根級

本圖展示了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zhàn)中利根號的早期作戰(zhàn)配置。這艘戰(zhàn)艦具有顯而易見的獨特外觀,所有的8英寸(203毫米)口徑火炮炮塔都布置在艦橋前方,而船尾專門用于飛機作業(yè)。該級艦的艦載機從來不超過五架。戰(zhàn)爭早期的典型組合是三架零式水上偵察飛機加兩架海軍的九五式水上偵察飛機(盟軍代號“戴夫”),它們主要用于執(zhí)行偵察任務。值得一提的是中途島海戰(zhàn)中利根號只搭載了四架飛機(兩架零式和兩架九五式)。艦橋和煙囪的外觀顯然以最上級的設計為基礎。

戰(zhàn)爭開始時在日本重巡洋艦上服役的兩種主要飛機之一是海軍的九四式水上偵察機(即E7N2水上偵察機,更為出名的是它的盟軍代號“阿爾夫”)。在1942年被海軍的零式水上偵察機取代之前,九四式(右下圖)是日本海軍標準的彈射器發(fā)射遠程水上飛機。取代它的零式水上偵察機(E13A1偵察機,盟軍代號“杰克”,左下圖)則性能良好,在戰(zhàn)爭結束時服役了1300多架。


【魚鷹社】二戰(zhàn)日本重巡洋艦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寻乌县| 连江县| 布尔津县| 浦城县| 兴隆县| 远安县| 上饶县| 屏边| 延安市| 隆回县| 班玛县| 宜昌市| 沙田区| 合作市| 大埔县| 高尔夫| 黎平县| 诏安县| 灵宝市| 大化| 禹城市| 筠连县| 微博| 万荣县| 伊川县| 延长县| 苍梧县| 兴和县| 南靖县| 蛟河市| 龙口市| 阜阳市| 南通市| 黔东| 海盐县| 晋中市| 桑日县| 江北区| 内江市| 廉江市|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