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天佑兒童醫(yī)院:寶寶5歲了語言只有2歲孩子的水平,是語言發(fā)育遲緩嗎?
孩子語言發(fā)育為何會落后?這是因為錯過了語言發(fā)育的黃金期,其爸爸和后媽沒有對寶寶進行充分的語言輸入和適當?shù)囊龑А,F(xiàn)實中,也有很多寶寶因為家長的疏忽語言發(fā)育緩慢。除了遺傳因素和個體差異外,寶媽奶爸為寶寶提供的語言環(huán)境決定了寶寶未來的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0-3歲是寶寶語言發(fā)育的黃金時期,如果錯過了家長會后悔一生的。為了避免孩子的語言發(fā)育落后,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今天,小康君就根據(jù)寶寶的語言發(fā)育規(guī)律,詳細和家長們聊聊如何抓住這段黃金時期。
0-1歲語言的準備期
1歲前是寶寶語言發(fā)育的準備時期,家長應該盡早對寶寶進行語言刺激,為以后的語言發(fā)育奠定基礎。
■ 0-3個月
對于3個月以內的寶寶來說,哇哇大哭就是他們的語言。當然他們也會時不時蹦出一兩個音節(jié),如:“a”、“o”,好像回復家長的話似的,十分可愛。
雖然這個階段的寶寶還什么都不懂,但是家長也要經常和寶寶互動,跟寶寶說一些簡單的話。
就像這樣簡短的對話:
“你好呀,小家伙~”
“我是你的媽媽呀~”
“媽媽好喜歡你呀~”
家長還可以用一些可愛的毛絨玩具逗寶寶玩,讓寶寶多接受一點語言的刺激,促進寶寶語言發(fā)育和聽覺發(fā)育。

這個時候的寶寶非常安靜可愛,寶媽們和寶寶互動時一定要注視著寶寶的眼睛,面帶微笑。要知道,寶寶雖小也能夠感受到寶媽的溫暖和愛意。
■ 4-6個月
在寶寶4個月左右時,很多家長就會驚喜的發(fā)現(xiàn),寶寶竟然開始模仿大人發(fā)音了,開始咿咿呀呀。再過一段時間,又發(fā)現(xiàn)寶寶還會主動回應大人呢~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活躍起來,能夠對周圍的聲音做出更多反應。寶寶聽到聲音會轉動眼睛和身體,還可以用眼睛引導手去拿東西了,這就意味著家長要更加頻繁的和寶寶互動了。
在寶寶咯咯大笑時,和他一起開心:
“你怎么這么開心呀?”
“寶寶笑的真好看~”
“給媽媽表演一個笑吧~”
在寶寶擠眼大哭時,安慰他給他鼓勵:
“寶寶好委屈呀,真是個小可憐~”
“親親我家小寶貝~”
“寶寶乖呀,媽媽愛你哦~”
在寶寶發(fā)出聲音時,順著寶寶的話接著說,如:“哦~你想和媽媽一起玩是不是?”
寶寶喜歡和人玩,也能夠分辨出媽媽的面孔了。所以,家長要盡量對寶寶的任何表情、發(fā)音都作出回應,激勵寶寶與家長互動。

可以和寶寶一起玩躲貓貓的游戲,媽媽躲在紗巾后面,突然冒出給寶寶驚喜。一邊玩一邊說:“咦,媽媽在哪里?呀,媽媽在這里呢!找到了,找到了!”
反復多次,不僅可以讓寶寶體會到快樂還能鼓勵寶寶的表達欲望。
■ 7-12個月
7個月左右的寶寶會慢慢發(fā)出更多聲音,能夠分辨出熟悉的聲音,到12個月左右還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令并做出回應。
這個階段的寶寶進入了語言模仿階段,開始模仿家長的發(fā)音。家長要不斷重復,引導寶寶學習。
當寶寶無意識地發(fā)出“ma-ma”或“ba-ba”的音節(jié)時,可以讓寶寶看著媽媽或爸爸的臉,使發(fā)音和人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順勢回應:“對,我就是爸爸,來跟著我一起叫爸——爸,爸——爸,爸——爸。”

教寶寶發(fā)音時,家長要注意夸大發(fā)音的口型和音調,方便寶寶學習。
另外,家長的說話語氣也很重要,盡量用夸張的語氣說話,比如:用開心的語氣說媽媽抱,用低沉的聲音說寶寶又拉臭臭了。
除了特意教寶寶說話外,家長每次與寶寶接觸時都要和寶寶說話,喂奶時、換尿時、洗澡時......
隨時隨地與寶寶保持交流,家長的每一次交流都會讓寶寶的聽覺更加敏感。

■ 13-18個月
一歲多的寶寶已經會說簡單的詞匯量,如:爸爸、媽媽、狗、要、不要等。有時他們還會蹦出幾句“火星語”,這是因為他們的詞匯太少不夠用呢~
教寶寶說話時,家長要多用正確的方式重復寶寶的話,當寶寶指著書說“su”,家長就可以說:“你想看shu(強調)是嗎?”“那我們一起來看shu(強調)吧!”
還要有意識的引導寶寶表達,有時還可以故意曲解寶寶的意思,當寶寶指著門時,家長可以說:“門怎么了?”引導寶寶表達出門玩的意思。
如果寶寶實在說不出來,家長也不要勉強,可以重復說幾次,讓寶寶學習。和寶寶交流時要注意,盡量放慢語速,吐字清楚些。
這個時期寶寶學習語言的積極性非常高,家長一定要把握好機會哦,另外,家長們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哦,別讓不小心蹦出的臟話教壞了寶寶!
■ 19-24個月
隨著月份的增大,寶寶積累的詞匯越來越多,可以慢慢用詞組表達自己的意圖,如:我打你、不吃這、你走、飯好吃等,并與家長對話。
這個階段的重點就是豐富寶寶的詞匯,寶寶開始出現(xiàn)更多問題,對一切事物感興趣。
家長要抓住一切機會,幫助寶寶增加詞匯??梢岳孟鄡詭椭鷮殞氄J人,如:“這戴帽子的人是誰?”
可以給寶寶多放一些兒歌聽,鼓勵寶寶跟著哼唱。還可以每天晚上用繪本給孩子講故事,加深孩子對詞匯的記憶。
另外,生活中多讓寶寶接觸不同的人,擴大寶寶的交際圈,鍛煉說話能力。
2-3歲語言的爆發(fā)期

到了2歲,很多寶媽都開始煩惱了,為啥自家可愛的寶寶突然口吃了?
其實這個現(xiàn)象很正常,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語言表達還不流暢,但是想說話的欲望又很強烈,所以容易出現(xiàn)說話結結巴巴。
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只要家長好好引導,孩子很快就可以順利說話。
家長要做的就是不指出孩子說話的問題,也不要孩子重新說一遍,更不能因為口吃而嘲笑、指責、批評孩子。
盡可能去關注孩子想要表達的內容,而不是孩子說話的流利程度,不給他壓力。
家長和孩子說話時,可以放慢說話的語氣,而不是提醒孩子說慢點。耐心地聽孩子說話,不打斷孩子的話,給孩子營造輕松的談話氛圍。
這個階段的寶寶要給他更多的鼓勵和信心,引導他說更長的句子。
堅持親子閱讀非常重要,引導寶寶說更多的詞匯,鼓勵寶寶復述情面的情節(jié),如:小蝌蚪為什么要找媽媽?一方面鼓勵寶寶多說話,一方面引導寶寶多思考。
另外,親子游戲、與其他小朋友接觸都可以幫助寶寶發(fā)展語言,家長可以根據(jù)情況選擇。
家長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雖然每個階段的方法不同,但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家長的陪伴與引導。
瑞雨就是因為沒有親生媽媽的陪伴,親子互動少、交流少,才成長為一個不愛說話的孩子。
現(xiàn)在,很多家長用電子產品代替陪伴,平常也不和孩子互動,反過來抱怨:“我家孩子就是嘴笨”、“我家孩子至今都不會說話”、“我家孩子啥都懂就是不會說”......
家長們抱怨孩子說話晚時,先反思反思自己有沒有陪伴孩子、和孩子交流、引導孩子說話。
如果自己做得不夠好,就不要把問題全怪罪在孩子身上,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己這個老師都不合格,又怎么能教出優(yōu)秀的“學生”呢?
現(xiàn)在還有很多智能玩具可以幫助家長陪伴寶寶,但是親子間有愛的互動是任何科技都無法代替的。
[部分圖文源網絡 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