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講堂:你了解孤獨癥嗎?如何讓患兒不再“孤獨”?
孤獨癥譜系障礙又稱自閉癥,是一組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范圍狹窄以及重復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征的神經發(fā)育性障礙。
兒童孤獨癥起病于嬰幼兒期,通常在3歲以內起病,主要為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四分之三的患兒伴有明顯的精神發(fā)育遲滯,極少不一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較好的能力。
如何早期發(fā)現孤獨癥?
如果發(fā)現孩子有異樣,家長可以參考孤獨癥預警征表格,對孩子進行觀察和初篩。

五“不”的寶寶請注意:
不(少)看。不看人或很少看人,孤獨癥患兒早期就開始表現出視覺注視缺乏或減少,對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視減少。有些孤獨癥患兒即使可以與人對話,但是跟人的目光對視會非常短暫。
不(少)應。孤獨癥患兒通常對父母的呼喚聲充耳不聞,叫名字沒反應,以至于家長首先懷疑他聽不見,但是聽力檢查正常。
不(少)指。缺乏恰當的肢體動作,對感興趣的玩具、食物等不能用手指出,而依賴牽大人的手表示。孤獨癥患兒可能早在12月齡時就表現出肢體動作的使用頻率下降,如不會點頭表示需要、搖頭表示不需要、有目的的指向及手勢比劃等。
不(少)語。多數孤獨癥患兒存在語言延遲的現象。
不當。對不恰當地使用物品,孤獨癥患兒從12個月起可能會出現對于物品的不恰當使用。比如喜歡將小汽車排成一排,旋轉物品并持續(xù)注視等。
上述孤獨癥的早期行為識別,尚不能構成孤獨癥診斷,如果孩子有上述表現時,應立即到醫(yī)院進行孤獨癥的診斷與評估。

如何治療孤獨癥?
因孤獨癥病因和發(fā)病機制不明,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孤獨癥。
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早期干預才是治療孤獨癥的關鍵。
早期干預以教育訓練和行為干預為主,年齡越小,大腦發(fā)育可塑性越大,訓練效果越好。
所以,早發(fā)現、早干預是孤獨癥兒童康復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策略。
孩子患有孤獨癥怎么辦?
孤獨癥患兒的干預訓練療程長、進步慢,同時家庭也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掌握訓練的方法、技能,找到孩子發(fā)展的方向,幫助孩子做好家庭訓練目標,以模仿、動手、認知、社會化能力、溝通能力和游戲常規(guī)意識能力的培養(yǎng)為內容,運用自然訓練法,進行有目標、有內容的長期、科學的訓練,使孩子們更好的適應生活、回歸社會!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 ?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