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里的吃喝145:混亂的北京之夜,美麗的蔡夫人因何幸免于難?

寫水滸寫到大一半,我終于注意到杜遷和宋萬。
我忽然心生愧疚,覺得實在是不應(yīng)該。
這哥倆不僅早就出場了,他們還是梁山元老級人物,一直在梁山的歷次活動中勤奮地打著醬油。
這樣默默奉獻、勞苦功高的普通人,我竟然對他們一掃而過,從未認真想過他們的人生,沒有給他們正經(jīng)寫一篇,真是有點愧疚。
現(xiàn)在,我終于意識到,他們雖然微不足道,被忽視被怠慢,是醬油中的醬油,但他們是有態(tài)度的醬油,值得被我們認真對待。
???? 吳用第一次獨立指揮的攻打北京之戰(zhàn),雖然有所失誤(紀(jì)律不嚴(yán),無辜百姓死傷慘重),但戰(zhàn)略目的還是達到了——救出了盧俊義和石秀,抓了李固賈氏,獲取了大量金銀糧食。

在這場戰(zhàn)役中,吳用固然懶得在意百姓,卻很關(guān)注北京的官員們。幾位大名府的文武官員,王太守被殺,梁中書和兩位大將李成和聞達逃出城外。與此同時,吳用又分別安排人手去殺這幾位的一家老小,沒有一點客氣。
然而,目標(biāo)最大的梁中書夫人、宰相蔡京的女兒卻意外成為漏網(wǎng)之魚。據(jù)說是“躲得在后花園中,逃得性命?!?/span>
這可真是太僥幸了!話說梁山這伙人,并非善類,也絲毫不存惻隱之心,此前在祝家莊、青州等地,不僅對頭的家人老幼,沒一個放過的,連沒怎么得罪過他們的、扈三娘家的人都被殺光了。
蔡夫人怎么這么幸運?據(jù)說是她藏在后花園里,未被找到??墒?,梁山匪徒就那么笨嗎?

我回頭去翻看破城之際的文字,“杜遷、宋萬去殺梁中書老小一門良賤。劉唐、楊雄去殺王太守一家老小?!睔⒉谭蛉说木谷皇嵌胚w宋萬的任務(wù),我對他們相關(guān)情節(jié)的記憶被喚醒,莫非,是他們故意放走了蔡夫人?
杜遷原本是梁山首任寨主王倫的好友。二人不知受了什么樣的憋氣,對主流社會失望。他們先去投奔了柴進,隨后來到梁山泊落草。再后來宋萬來到,在這里聚集起一群人馬。
林沖初到梁山泊時,聚義廳上就坐著這三位,他們才是這里的主人。
相比王倫的堅決拒絕,杜遷和宋萬對林沖的態(tài)度卻很友好,他們一直努力勸王倫接受林沖。當(dāng)然,他們還是尊重王倫的領(lǐng)導(dǎo)的,勸說也就適可而止,梁山還是王倫說了算。
等到晁蓋一伙人上山,他們目睹了林沖與王倫的爭執(zhí),雖然想上前勸說,卻被不懷好意的阮氏三兄弟攔住,眼睜睜看著王倫喋血當(dāng)場,嚇得跪在林沖面前,說愿隨哥哥執(zhí)鞭墜鐙……

此后,杜遷宋萬在梁山的地位迅速下降,從主人變成了邊緣化的低級將領(lǐng)。
似乎哪里都有他們,哪里都是一閃而過,打了一撥又一撥的醬油:
江州劫法場救宋江,他們和燕順、劉唐一起,扮成使搶賣藥的;
三打祝家莊后,宋江重新安排梁山職位,杜遷和宋萬一起把守宛子城第二道關(guān);
晁蓋親征曾頭市,他們也隨著聯(lián)袂出征;
這一次進攻大名府,二人又是一起假扮成賣米的客人……
偶爾,他們也曾經(jīng)被拆開過,杜遷曾經(jīng)和劉唐一起捉住了呼延灼的副將“百勝將韓滔”,但大多數(shù)時候,他們都是一起執(zhí)行任務(wù)的。
他們真的是醬油,還是醬油中的醬油。我強烈懷疑,作者都沒拿他們當(dāng)回事。

那一年,宋江因為殺死閻婆惜被定罪,在昔日同僚的刻意回護下,他被輕判發(fā)配江州?!爱?dāng)廳帶上行枷,押了一道牒文,差兩個防送公人,無非是張千、李萬”——對于這兩位公人,作者根本沒有經(jīng)心在意,他們叫啥名字都行。而這“張千、李萬”差不多也是古代小說中常用的代用名,類似于現(xiàn)在的“張三、李四”。
而你看,王倫身邊這倆人,這兩位和王倫一起開創(chuàng)梁山基業(yè)的元老,他們名字是“杜遷、宋萬”,是不是特別像“張千、李萬”?
張千李萬也好,杜遷宋萬也罷,他們都是一群最平凡的小人物。
大多數(shù)時候,他們依附強者,他們膽小怕事,他們得過且過;遇到事情,他們沉默不語,他們不敢發(fā)言,他們沒機會表達想法;他們沒有那么多心機深沉,他們也是知恩圖報,也擁有普通人的善意。
押送宋江的張千李萬,一路都是宋江很是照顧;梁山上杜遷宋萬也是,他們受過柴進的恩惠,愿意善待他推薦的人;和王倫有深厚交情,也想要幫忙……無奈他們沒有話語權(quán),也不敢力爭,更膽怯怕死,所以,只能看著王倫欺負林沖,林沖殺死王倫,然后梁山易主,自己越來越沉淪下僚……

這就是普通人啊,這就是打醬油的人生啊,他們的善意與同情,只能在確保不影響自己、不得罪別人的時候才能綻放,也一定會綻放。
那一晚大名府的元宵之夜,城內(nèi)外無比混亂,統(tǒng)帥吳用也是手忙腳亂。既然如此,何必趕盡殺絕?梁中書家的婦孺老幼,不僅都手無寸鐵,更與他們“梁山兄弟”無冤無仇,何必趕盡殺絕?
杜遷、宋萬心照不宣地放過了蔡夫人,也應(yīng)該,放過了更多無辜婦孺。
人性雖然趨利避害,人性也難免欺軟怕硬,但在事不關(guān)己的時候,在個人利益無損的時候,人性也擁有樸素的同情與善良。
醬油也是有態(tài)度的,人間也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