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被稱為“七絕圣手”,只有李白,杜牧與他比肩而立

如果問歷史上哪個朝代的詩人最多?唐朝絕對是排名第一,唐朝時期不計其數(shù)的詩人,造就了無數(shù)傳世經(jīng)典巨作,這是其他朝代所無法媲美的盛況。尤其盛唐時期,據(jù)統(tǒng)計光七絕詩就有472首,而王昌齡一人就獨占74首了,他在盛唐與太白的詩詞地位相差無幾,一個被世人稱為“天上謫仙”,一個被世人稱為“詩家天子”。
王昌齡的詩作大體分為三大類:邊塞詩,離別詩,宮怨詩。其中邊塞詩是王昌齡的主要代表作,他也是世人公認的邊塞詩鼻祖,史稱四大邊塞詩人之一,他也是史上七絕寫得最好的三位詩人之一,被稱為“七絕圣手”,另外兩位是李白和杜牧,寫這種格律詩,只有李白,杜牧能與他比肩而立。
?王昌齡一生悲壯坎坷,出生于貧窮困苦的農(nóng)村家庭,主要靠種地維持生活,因家庭貧寒,無力走進學(xué)堂,所以幼年時讀書少,但好在天資聰穎,半耕半讀的生活并沒有阻礙他奮斗的志向。
23歲時,他離家去嵩山學(xué)道,開始了3年的道家隱居生活,26歲時,社會時局動蕩,叛亂不斷,王昌齡毅然投筆從戎,報效國家,到西北邊地當(dāng)了一名戍邊軍人,白天沙場點兵,晚上揮筆寫詩,一直到快滿30歲時,他才趕赴京城長安參加應(yīng)試,一舉高中進士及第。34歲又以博學(xué)宏詞登科,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大詩人,他的仕途卻非常不順,入朝之后的他,性格直率,不合世俗,不愿迷失在長安城里醉生夢死的生活里,得罪權(quán)貴,因此一而再,再而三被貶謫,但此時的王昌齡,并沒有因為官位被貶斥而郁郁不得志。
王昌齡的一生最高官職只做到縣丞,其余都是在貶謫中宦游,面對這無情的現(xiàn)實,59歲時,他申請"告老還鄉(xiāng)",決定辭官歸隱,獲準后,便從龍標出發(fā),一路游歷,在次年十月路經(jīng)安慰時,因詩名太盛,遭小人妒忌,被一個名叫閭丘曉的安徽地方官給殘酷殺害了,令人悲痛遺憾不已!
?王昌齡一生雖屢遭貶謫,但他也在詩作上的成就名揚天下,傳頌千古,他的邊塞詩豪邁昂揚,“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他的閨怨詩纏綿悱惻“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他的友情詩真摯動人“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雖然他在仕途上失意,但在詩壇上,他留下了眾多輝煌的千古詩作,流傳至今,讓人一再吟詠,愛不釋手。
?古往今來,有才之人絕大多數(shù)心高氣傲,不肯俯首折腰,事權(quán)貴,故多為權(quán)貴所忌,人生坎坷就不可避免的了,但凡事有得有失,坎坷的人生,又使有才華之人有不朽的詩詞傳世,所以說蒼天還是很公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