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科學02:如何控制和管理欲望

這是單華偉的第一百一十四篇原創(chuàng)文章(2.0)(part2)
壓制策略
?
我們將自律定義為『 抵制短期誘惑,完成長期目標的能力 』,抵制誘惑,自然是養(yǎng)成自律最核心的一步,誘人的美食,硬盤里的影視劇,櫥窗里好看的衣服……無一不在召喚我們的墮落,我們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
?
面對自己的欲望,不少人只會不斷告訴自己『 不要去想它,不要想它 』,努力壓制自己的欲望。雖然這個辦法好像有點憨憨,不過還真的有用,在一次戒煙實驗中,采取這種壓抑策略的人,在一個周的時間里,抽煙的頻率確實要低一些(J. A. K. Erskine, et al. 2010)。
?
但是,在接下來的兩周內(nèi),情況卻反轉(zhuǎn)了,采取壓抑策略的人抽的煙越來越多,最終,還是那些不主動去壓抑自己的想法的人,抽的煙更少。
?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當你在壓抑自己的欲望的時候,其實就像在壓一根彈簧,你把它壓住了,暫時看來沒有什么危險,但它卻如瓶中惡魔一樣,在不斷蓄積力量,稍有松懈,瓶蓋一松掉,惡魔就會破瓶而出,加倍奉還;而對于主動疏導自己的欲望的人來說,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
也許我們會認為,能抵制住誘惑,就能更好的完成任務,但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統(tǒng)計結果顯示,那些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的人,其實是『 抵制了更少的誘惑 』的(Milyavskaya and Inzlicht, 2017)。
?
請注意這個措辭,是抵制了更少的誘惑,而不是沒有抵制住誘惑,意思是說,他們之所以能更好的完成任務,其實是因為避開了更多的誘惑,減少了自己的毅力的消耗。
?
其實大家可能都做過這樣的嘗試,比如把零食扔掉,手機鎖起來,但是可能過了幾天,我們可能就又去買了零食,把手機拿出來了,并得出結論:這個方法,沒有用。
?
情況也許確實是如此,當我們直接和曾經(jīng)沉溺許久的嗜好斷絕,反而可能更加強化心中那種『 想要 』的沖動。但如果把握好這個斷絕的度,一點點嘗試,比如先從少買一點,一個天中某些時段把手機放好開始,慢慢就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明確了兩個管理自己的欲望的原則,一是不要去壓抑,二是要盡可能減少自己直面誘惑的可能。接下來,我們便可以來具體學習一些如何和誘惑正面交鋒,去疏導它的技巧了。

?
交鋒
?
接下里介紹的這些疏導的方法都很有效,但如果你只是簡單的去使用,每個方法都拿過來隨意的試一試,咬一口就扔,肯定沒有收獲。
?
所以在使用這些方法時,我們應該一次專注一個方法,認真去體會,全力把一個方法發(fā)揮到極致,天下武功,你精修一門,就能有看家本事。
?
第一個方法,是從第三人稱視角審視自己,每當你覺得自己抵制不住誘惑,即將『 破戒 』的時候,你可以站到自己之外的視角,來對自己進行審視:這個人,他在干什么?他面臨的是什么樣的情況?除了接受誘惑,他有沒有其他選擇?進行這樣的觀察,你其實能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處境,警惕起來。
?
那如果你給自己找借口,告訴自己『 就這一次,我明天絕對不會這樣的,我從明天正式開始自己的自律 』,該怎么辦呢?這個時候你可以告訴自己:首先,你這種想法是自相矛盾的,因為你這個承諾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明天或者后天你會變得不一樣,你會更自律,但實際上并不會;況且,今天其實就是昨天的明天,你今天這樣做了,接下里的每天都會這樣做。
?
只要能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完成這個自我反思,你很快就會意識到問題,從而開始改變。
?
不過,這里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很多時候,當我們察覺到自己是在找借口的時候,可能已經(jīng)做出了那個錯誤的決定,不該吃的東西已經(jīng)吃到嘴里,不該玩的游戲已經(jīng)玩了好久……
?
要養(yǎng)成這種對自身狀態(tài)的『 覺察 』,你需要第二個方法,那就是多做冥想練習,這個練習其實并不難,并且也不是非得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才能練習,走路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刷牙的時候,你可以嘗試專注于這些事情本身,不要去想其他事情,每當你感覺到自己在想其他事情的時候,便不斷嘗試重新回到專注這件事上。
?
通過這樣的日常小練習,慢慢你便會對自己當下所處的狀態(tài)有更多的覺察,對自己的欲望和所受的誘惑,也會有更多的警惕。
?
最后一個管理欲望的方法,是利用“不凈觀”與“美化觀”,我們之所以會被誘惑物吸引,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它們的確是『 美好 』的,使人心情愉悅的,而只要我們改變了對這些誘惑物的看法,自然就能減少它們對我們的誘惑。
?
聽起來好像很“唯心”,但這確實是被實驗證明行之有效的,當被試想象某些食物將讓自己胃疼,變得肥胖,甚至患上心臟病,或者想象這些食物不干凈,發(fā)了霉,和那些沒有這樣想象的人相比,他們貪食的欲望下降了將近50%(N. R. Giuliani, et al. 2013)。
?
除了用這種『 不凈觀 』的方式看待我們不想做的事情,我們也可以用美化的方式去想象我們想要自己去完成的事情,實際上,去想象一件事的積極方面,比去想象它的不好的一面,更能給我們帶來動力,當被試去想象健康的事物的好處的時候,與去想象不健康的事物有多惡心相比,他們更能控制自己的飲食(S. W. Reader, et al. 2018)。
?
所以,如果你有想要要求自己完成的事,就盡可能的列出你想象所有的,甚至并不現(xiàn)實的好處,去美化它;并且,列出那些自己不應該做的事情的,被你丑化的各種特點——從現(xiàn)在開始,“唯心”一點。

?
放心去做一個絕對自律者
?
回過頭看看我們對于毅力的定義:『 抵制短期誘惑,完成長期目標的能力 』,這整篇文章介紹的都是幫助我們平衡自己的短期欲望和長期目標,完成延遲滿足的方法。但當我們把自己的短期欲望全都給想辦法推掉了,是不是就失去了快樂呢?是不是就“自律過度”了呢?
?
并不是,這些沉溺式的享樂,其實是可有可無的,它們帶來的快樂轉(zhuǎn)瞬即逝,你可能剛剛開始一會兒,或者剛剛完成“享受”,便開始后悔,花在這些事情上的時間,我們其實可以去做更有意義的事兒;而真正能帶給你快樂的,是當你長期自律,達到了某個目標,在過程中經(jīng)歷的一切,以及成長。
?
所以,當你要做一個百分百自律的人時候,你要相信,這并不會讓你失去快樂的能力,享樂之事,可以盡量減少。當然,那些有意義的社交和娛樂活動,還是應該多參與。
?
而當你要『 獎勵 』自己的時候,也別用那些玩意兒去滿足自己,去做那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演奏樂器,外出攝影,和家人朋友共度一段時光……這些東西能給你帶來長期而持續(xù)的快樂和滿足感。
?
最后,筆者想補充說一點,自律一直都是一件難事,你也許會看到不少幫你分析多巴胺如何帶來快樂,幫助你建立“快樂”地從事手里的工作的文章,但當你真正著手做一件事,你會發(fā)現(xiàn)這根本不存在。
?
我喜歡寫作,喜歡思考,但寫這篇文章我很痛苦,很不快樂,做事的過程,你只能堅持;當你把它完成之后,自然會感到快樂。
?
少做夢,多吃苦。吃苦,很甜的。
?
(Not END.)
(這個“自律的科學”系列文章共有三篇,請到筆者主頁查看完整內(nèi)容哦~)
--------------------
我是單華偉,一個看書和寫作的人,筆者在自己的公眾號「單華偉」上分類整理了所有的文章,如果覺得小單寫的東西對你有用,別忘了關注,轉(zhuǎn)發(fā)和分享一波哦~
我寫的文章都會不斷修改更新,加上(2.0)或者(3.0)之類的后綴重新發(fā)表。所有從別處參考的內(nèi)容都會在文末標出,沒有標注的部分,那便是個人所思所想。如果對文章中的內(nèi)容有任何疑問,希望得到解答和幫助,或者有任何建議,請在公眾號后臺留言。
本文受維權騎士版權保護,任何包括但不限于圖文、音視頻形式的侵權行為將被追責。商業(yè)轉(zhuǎn)載與合作請私信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