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藥代動力學(xué)及生物藥劑學(xué)考試試題庫

2023-09-01 12:53 作者:答案鬼  | 我要投稿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_35_題,單選題30題,多選題 5題,共_40分。其中單選題每題_1_分,共_30分,多選題每題_2_分,共_10分。)

(一)單選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

1. 藥物從給藥部位進入體循環(huán)的過程稱為( )。

A.吸收 B.分布 C.排泄 D.生物利用度 E.代謝

2. 小腸包括( )。

A.盲腸 B.空腸 C.直腸 D.結(jié)腸 E.胃

3. 弱堿性藥物奎寧的pKa=8.4,在小腸中(pH=7.0)解離型和未解離型的比為( )。

A.25/1 B.1/25 C.1 D.100 E.無法計算

4. 下列( )屬于劑型因素。

A.藥物理化性質(zhì) B.藥物的劑型及給藥方法 C.制劑處方與工藝

D.均是 E.均不是

5. 消化道分泌液的pH一般不影響藥物的( )吸收。

A.單純擴散 B.主動轉(zhuǎn)運 C.促進擴散 D.胞飲作用 E.膜孔轉(zhuǎn)運

6. 根據(jù)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堿性藥物的pKa-pH=( )。

A.lg (Ci/Cu) B.lg (Ci×Cu) C.lg (Ci-Cu) D.lg (Ci+Cu) E.lg(Cu/Ci)

7. 清除率表示從血液或血漿中清除藥物的速率或效應(yīng),并不表示被清除的( )。

A.藥物量 B.血液量 C.尿量 D.血漿量 E.體液量

8. 大多數(shù)藥物吸收的機制是( )。

A.逆濃度差進行的消耗能量過程

B.逆濃度差進行的不消耗能量過程

C.順濃度差進行的消耗能量過程

D.順濃度差進行的不消耗能量過程

E.有競爭轉(zhuǎn)運現(xiàn)象的被動擴散過程

9. 在溶媒化物中,藥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順序為( )。

A.水合物<無水物<有機溶媒化物 B.無水物<水合物<有機溶媒化物

C.有機溶媒化物<無水物<水合物 D.水合物<有機溶媒化物<無水物

E.無水物<有機溶媒化物<無水物



10. 假設(shè)雙室模型藥物血管外給藥后,藥物的吸收、分布、消除均為一級動力學(xué)過程,則 下列哪項不符合各房室間藥物的轉(zhuǎn)運方程( )。

A.dXa/dt=-kaxa B.dXc/dt= kaxa-(k12+k10)Xc+k21xp

C.dXp/dt= k12Xc-k21xp D.dXp/dt= k12Xc+k21xp E.均符合

11. 溶出速度的公式為( )。

A. dC/dt=KSCs B. dC/dt=KS/Cs C. dC/dt=K/SCs D. dC/dt=KCs

E. dC/dt= KCs/S

12. 各類食物中,( )胃排空最慢。

A.糖 B.蛋白質(zhì) C.脂肪 D.均是 E.B和C一樣

13. 下列( )可影響藥物的溶出速率。

A.粒子大小 B.多晶型 C.溶媒化物 D.溶解度 E.均是

14. 波動百分?jǐn)?shù)的計算公式為( )。

A.[(Cmaxss-Cminss)/ Cmaxss]×100% B.[(Cmaxss-Cminss)/ Cminss]×100%

C.[(Cmaxss-Cminss)/ Css max ]×100% D.[(Cmaxss-Cminss)/ Css ]×100%

E.均不是

15. 腎清除率的單位是( )。
A.mg/kg B.mg/min C.ml/min D. ml/kg E.時間的倒數(shù)

16. 對線性藥物動力學(xué)特征的藥物,生物半衰期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與藥物劑型有關(guān) B.與給藥劑量有關(guān) C.與給藥途徑有關(guān)

D.同一藥物的半衰期不因生理、病理情況的不同而改變

E.生物半衰期是藥物的特征參數(shù)

17. 下列有關(guān)藥物在胃腸道的吸收描述中哪個是正確的( )。

A.胃腸道分為三個主要部分:胃、小腸和大腸,而大腸是藥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B.胃腸道內(nèi)的pH值從胃到大腸逐漸下降

C.弱酸性藥物如水楊酸,在胃中吸收較差

D.主動轉(zhuǎn)運很少受pH值的影響

E.弱堿性藥如麻黃堿、苯丙胺在十二指腸以下吸收較差

18. 下列哪項不屬于多劑量單室模型血管外給藥參數(shù)( )。

A.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B.穩(wěn)態(tài)最大血藥濃度 C.穩(wěn)態(tài)最小血藥濃度

D.蓄積系數(shù) E.溶出速率

19. 下列哪一項是速率常數(shù)( )。

A.K10、Cl B.K12、V C.ka、K D.t1/2、Cl E.α、β

20. 為迅速達到血漿峰值,可采取下列哪一個措施( )。
A.每次用藥量加倍 B.縮短給藥間隔時間
C.首次劑量加倍,而后按其原來的間隔時間給予原劑量

D.延長給藥間隔時間 E.每次用藥量減半

21. 單純擴散屬于一級速率過程,服從( )

A.Ficks定律 B.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C.Michealis-Menten(米氏方程) D.Noyes-Whitney方程

22. 藥物的轉(zhuǎn)運機制中,不耗能的有( )

A.被動轉(zhuǎn)運、促進擴散、主動轉(zhuǎn)運 B.被動轉(zhuǎn)運、促進擴散

C.促進擴散、主動轉(zhuǎn)運、膜動轉(zhuǎn)運 D.被動轉(zhuǎn)運、主動轉(zhuǎn)運

23. 預(yù)測口服藥物吸收的基本變量是( )

A.溶出指數(shù) B.劑量指數(shù)

C.吸收指數(shù) D.崩解指數(shù)

24. 肌內(nèi)注射時,脂肪性藥物的轉(zhuǎn)運方式為( )

A.通過門靜脈吸收 B.穿過毛細(xì)血管內(nèi)皮細(xì)胞膜孔隙進入

C.通過淋巴系統(tǒng)吸收 D.通過毛細(xì)血管壁直接擴散

25. 藥物經(jīng)口腔粘膜給藥可發(fā)揮( )

A.局部作用 B.全身作用

C.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 D.不能發(fā)揮作用

26. 藥物滲透皮膚的主要屏障是( )

A.活性表皮層 B.角質(zhì)層

C.真皮層 D.皮下組織

27. 較理想的取代注射給藥的全身給藥途徑是( )

A.口腔粘膜給藥 B.皮膚給藥

C.鼻粘膜給藥 D.肺部給藥

28. 能夠反映出藥物在體內(nèi)分布的某些特點和程度的是( )

A.分布速度常數(shù) B.半衰期

C.肝清除率 D.表觀分布容積

29. 眼部給藥時,脂肪性藥物經(jīng)哪一途徑吸收?( )

A.角膜 B.結(jié)膜

C.鞏膜 D.均可以

30. 關(guān)于藥物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進入血液中的藥物,全部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成為結(jié)合型藥物

B.藥物的蛋白結(jié)合不僅影響藥物的體內(nèi)分布,也影響藥物的代謝和排泄

C.藥物與蛋白的結(jié)合均是可逆過程

D.藥物與蛋白分子主要以氫鍵、范德華力和離子鍵相結(jié)合

31. 磺胺類藥物在體內(nèi)乙?;笊傻拇x物屬于( )

A.代謝使藥物失去活性 B.代謝使藥物活性增強

C.代謝使藥物藥理作用激活 D.代謝使藥物降低活性

32. 關(guān)于藥物代謝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藥物經(jīng)代謝后大多數(shù)情況毒性增加

B.藥物經(jīng)代謝后使藥物無效

C.通常代謝產(chǎn)物的極性比原藥大,但也有極性降低的

D.吸收的藥物在體內(nèi)都經(jīng)過代謝

33. 藥物的轉(zhuǎn)運速度與藥物量無關(guān)的是( )

A.0級速度過程 B.一級速度過程

C.三級速度過程 D.非線性速度過程

34. 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的公式為( )

A.fss(n)=1-e-nkτ B.r=(1-e-nkτ)/(1-e-kτ)

C.R=1/(1-e-kτ) D.Css=C0e-kt/(1-e-kτ)

35. 藥物動力學(xué)研究的生物樣品檢測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測定方法是( )

A.放射性同位素測定技術(shù) B.色譜技術(shù)

C.免疫分析法 D.生物學(xué)方法

36. 溶出速率服從( )

A.Ficks定律 B.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C.Michealis-Menten(米氏方程) D.Noyes-Whitney方程

37. 藥物的轉(zhuǎn)運機制中,有部位特異性的是( )

A.被動轉(zhuǎn)運、促進擴散、主動轉(zhuǎn)運、膜動轉(zhuǎn)運

B.被動轉(zhuǎn)運、促進擴散、主動轉(zhuǎn)運

C.主動轉(zhuǎn)運、膜動轉(zhuǎn)運

D.促進擴散、主動轉(zhuǎn)運

38. 評價水溶性藥物的口服吸收的參數(shù)是( )

A.吸收指數(shù) B.劑量指數(shù)

C.溶出指數(shù) D.崩解指數(shù)

39. 經(jīng)口腔粘膜給藥可發(fā)揮全身作用的劑型是( )

A.漱口劑 B.氣霧劑

C.含片 D.舌下片

40. 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主要途徑是( )

A.完整表皮 B.汗腺

C.皮脂腺 D.毛發(fā)毛囊

41. 吸收程度和吸收速率有時可與靜脈注射相當(dāng)?shù)慕o藥途徑是( )

A.口腔粘膜給藥 B.皮膚給藥

C.鼻粘膜給藥 D.肌內(nèi)注射給藥

42. 不同的藥物其表觀分布容積的下限相當(dāng)于哪一部分的容積?( )

A.血漿 B.細(xì)胞間液

C.細(xì)胞內(nèi)液 D.無下限

43. 眼部給藥時,親水性藥物經(jīng)哪一途徑吸收?( )

A.角膜 B.結(jié)膜與鞏膜

C.玻璃體 D.晶狀體

44. 關(guān)于藥物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藥物與蛋白結(jié)合后仍能透過血管壁向組織轉(zhuǎn)運

B.藥物與蛋白結(jié)合后,也能由腎小球濾過

C.藥物與蛋白結(jié)合后,不能經(jīng)肝代謝

D.藥物轉(zhuǎn)運至組織主要決定于藥物與組織結(jié)合的程度

45. 關(guān)于藥物代謝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藥物在體內(nèi)的代謝與其藥理作用密切相關(guān) B.藥物經(jīng)代謝后使藥物無效

C.藥物經(jīng)代謝后大多數(shù)情況毒性增加 D.吸收的藥物在體內(nèi)都經(jīng)過代謝

46. 關(guān)于隔室模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周邊室是指心臟以外的組織 B.機體最多只有二室模型

C.隔室具有解剖學(xué)的實際意義 D.隔室是以速度論的觀點來劃分的

47. 藥物的轉(zhuǎn)運速度與藥物量的一次方成正比的是( )

A.0級速度過程 B.一級速度過程

C.三級速度過程 D.非線性速度過程

48. 速率常數(shù)的一個很重要的特性是( )

A.不可逆性 B.不可預(yù)測性

C.加和性 D.方向性

49. 蓄積因子的計算公式為( )

A.R=1/(1-e-kτ) B.r=(1-e-nkτ)/(1-e-kτ)

C.Css=C0e-kt/(1-e-kτ) D.FI=(1-e-kτ)×100%

50. 藥物動力學(xué)研究的生物樣品檢測方法很多,其中對內(nèi)源性生物活性物質(zhì)的藥動學(xué)研究有特殊意義的是( )

A.色譜技術(shù) B.放射性同位素測定技術(shù)

C.免疫分析法 D.生物學(xué)方法

51. 劑型因素不包括( )

A.制劑工藝過程、操作條件 B.處方中藥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C.處方中輔料的性質(zhì)與用量 D.性別差異

52. 藥物主動轉(zhuǎn)運吸收的特異性部位是( )

A.胃 B.小腸

C.結(jié)腸 D.直腸

53. 酒可促進藥物在哪一部位的吸收速度?( )

A.胃 B.小腸

C.皮膚 D.粘膜

54. 難溶性藥物吸收的限速階段是( )

A.崩解 B.分散

C.溶出 D.?dāng)U散

55. 有吸收過程但吸收程度與靜脈注射相當(dāng)?shù)氖? )

A.肌肉注射 B.皮內(nèi)注射

C.皮下注射 D.動脈內(nèi)注射

56. 口腔粘膜吸收的轉(zhuǎn)運機制主要是( )

A.被動擴散 B.主動轉(zhuǎn)運

C.促進擴散 D.胞飲作用

57. 血腦屏障的功用在于保護______,使具有更加穩(wěn)定的化學(xué)環(huán)境。( )

A.血液系統(tǒng) B.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C.淋巴系統(tǒng) D.消化系統(tǒng)

58. 除肝以外代謝最常見的部位是( )

A.腎 B.肺

C.胃腸道 D.脾

59. 藥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

A.肝 B.腎

C.肺 D.小腸

60. 胃液的最主要成分是( )

A.胃酸 B.胃蛋白酶

C.膽汁 D.胰液

61. 某藥物靜脈注射經(jīng)過3個半衰期,其體內(nèi)藥量為原來的( )

A.1/2 B.1/4

C.1/8 D.1/16

62. 不屬于中央室的是( )

A.血液 B.心

C.肝 D.肌肉

63. 能反映單室模型靜脈注射多劑量給藥體內(nèi)藥物蓄積程度的是( )

A.R=1/1-e-kτ B.fss(n)=1-e-nkτ

C.DF=kτ D.FI=(1-e-kτ)×100%

64. 有關(guān)血藥濃度與藥理效應(yīng)關(guān)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對大多數(shù)藥物而言,隨著服藥劑量的增加,體內(nèi)血藥濃度按比例升高,但其藥理效應(yīng)不隨之相應(yīng)增強

B.藥物的藥理效應(yīng)強度與藥物在受體部位的藥物濃度有關(guān)

C.任何藥物的血藥濃度均與療效呈線性相關(guān)

D.當(dāng)藥物的治療濃度為其藥理效應(yīng)強度的100%時,藥理效應(yīng)和血藥濃度的對數(shù)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

65. 在未經(jīng)轉(zhuǎn)換條件下,可認(rèn)為受試制劑與參比制劑生物等效的相對生物利用度范圍是

( )

A.80%~120% B.85%~125%

C.90%~130% D.75%~115%

66. 對于同一藥物,吸收最快的劑型是( )

A.片劑 B.軟膏劑

C.溶液劑 D.混懸劑

67. 藥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 )表示。

A.Noyes-Whitney方程 B.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C.Ficks定律 D.Higuchi方程

68. 大多數(shù)藥物吸收的機理是( )

A.被動擴散 B.主動轉(zhuǎn)運

C.促進擴散 D.膜孔轉(zhuǎn)運

69. 下列屬于劑型因素的是( )

A.藥物的理化性質(zhì) B.制劑處方與工藝

C.A、B均是 D.A、B均不是

70. 在溶媒化物中,藥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順序為( )

A.水合物<有機溶媒化物<無水物 B.無水物<水合物<有機溶媒化物

C.有機溶媒化物<無水物<水合物 D.水合物<無水物<有機溶媒化物

71. 被認(rèn)為是較理想的取代注射給藥的全身給藥途徑是( )

A.鼻粘膜給藥 B.直腸粘膜給藥

C.經(jīng)皮給藥 D.吸入給藥

72. 具有自身酶誘導(dǎo)作用的藥物是( )

A.氨基比林 B.氯霉素

C.苯巴比妥 D.甲苯黃丁脲

73. 波動百分?jǐn)?shù)的計算公式為( )

A.[

]×100% B.[

]×100%

C.

D.

74. 可認(rèn)為受試制劑與參比制劑生物等效的相對生物利用度范圍是( )

A.70%~110% B.80%~120%

C.85%~125% D.90%~130%

75. 某藥靜脈注射具有單室模型特征,則經(jīng)4個半衰期后,其體內(nèi)藥量為原來的( )

A.1/2 B.1/4

C.1/8 D.1/16

76. 生理因素不包括( )

A.種族差異 B.性別差異

C.年齡差異 D.藥物理化性質(zhì)

77. 多肽類藥物的吸收部位是( )

A.胃 B.小腸

C.結(jié)腸 D.直腸

78. 淋巴系統(tǒng)對哪一藥物的吸收起著重要作用?( )

A.脂溶性藥物 B.水溶性藥物

C.大分子藥物 D.小分子藥物

79. 弱酸性藥物的溶出速率大小與pH大小的關(guān)系是( )

A.隨pH增加而增加 B.隨pH減少而增加

C.與pH無關(guān) D.視具體情況而定

80. 影響口腔粘膜給藥制劑吸收的最大因素是( )

A.酶 B.粘膜損傷和炎癥

C.pH和滲透壓 D.唾液的沖洗

81. 既是藥物的主要吸收途徑,又是藥物滲透的主要屏障的是( )

A.角質(zhì)層 B.毛發(fā)與毛囊

C.皮脂腺 D.汗腺

82. 血腦屏障可有效地阻擋哪類藥物進入腦組織?( )

A.脂溶性和非極性藥物 B.水溶性和極性藥物

C.中性藥物 D.強酸、強堿性藥物

83. 微粒體酶系主要存在于( )

A.肝細(xì)胞 B.血漿

C.胎盤 D.腸粘膜

84. 鹽類(主要是氯化物)可從哪一途徑排泄?( )

A.乳汁 B.唾液

C.肺 D.汗腺

85. 腸肝循環(huán)發(fā)生在哪一排泄中?( )

A.腎排泄 B.膽汁排泄

C.乳汁排泄 D.肺部排泄

86. 膽汁由哪一器官分泌?( )

A.十二指腸 B.膽囊

C.肝 D.胃

87. 靜脈滴注經(jīng)3個半衰期后,其血藥濃度達到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的( )

A.94% B.88%

C.75% D.50%

88. 血管外給藥多劑量給藥的血藥濃度-時間關(guān)系式是( )

A.Cn=

B.Cn=

C.

D.

89. 關(guān)于治療藥物監(jiān)測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治療藥物監(jiān)測的理論基礎(chǔ)是臨床藥理學(xué)

B.治療藥物監(jiān)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血藥濃度分析技術(shù)和臨床藥理學(xué)

C.開展治療藥物監(jiān)測的先決條件是現(xiàn)代分析技術(shù)的發(fā)展

D.治療藥物監(jiān)測的英文簡稱是TI

90. 關(guān)于生物等效性,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 )

A.兩種產(chǎn)品在吸收的速度上沒有差別

B.兩種產(chǎn)品在吸收程度上沒有差別

C.兩種產(chǎn)品在吸收速度與程度上沒有差別

D.在相同實驗條件下,相同劑量的藥劑等效產(chǎn)品,它們的吸收速度與程度沒有顯著差別

91. 下列(   )屬于劑型因素。

A.藥物理化性質(zhì) B.藥物的劑型及給藥方法

C.制劑處方與工藝 D.均是

92. 小腸不包括(   )。

A.十二指腸 B.空腸

C.回腸 D.盲腸

93. 消化道分泌液的pH一般不影響藥物的(  ?。┪?。

A.被動擴散 B.主動轉(zhuǎn)運

C.促進擴散 D.胞飲作用

94. 根據(jù)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藥物的pKa-pH=(  ?。?。

A. lg(Cu/Ci) B. lg(Cu×Ci)

C. lg(Cu-Ci) D. lg(Ci/Cu)

95. 在溶出為限速過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藥物立即被吸收,即為(  ?。顟B(tài)。

A.漏槽 B.動態(tài)平衡

C.均是 D.均不是

96. 決定肺部給藥迅速吸收的因素是(   )。

A.巨大的肺泡表面積 B.豐富的毛細(xì)血管

C.極小的轉(zhuǎn)運距離 D.均是

97. 肝微粒體酶系中最重要的一族氧化酶是(   )。

A.單加氧酶 B.雙加氧酶

C.三加氧酶 D.均不是

98. 衡量一種藥物從體內(nèi)消除速度的指標(biāo)是(  ?。?。

A.生物半衰期 B.速率常數(shù)

C.腎清除率 D.均不是

99. 下列模型中,哪一屬于單室模型靜脈滴注給藥(  ?。?。


100. 下列(  ?。┎荒鼙硎局貜?fù)給藥的血藥濃度波動程度。

A.波動百分?jǐn)?shù) B.血藥濃度變化率

C.波動度 D.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101. 下列屬于膜動轉(zhuǎn)運特征的是(  ?。?。

A.不耗能 B.需要載體參與

C.有部位特異性 D.有飽和現(xiàn)象

102. 多晶型藥物中,常用于制劑制備的是(   )。

A.穩(wěn)定型 B.亞穩(wěn)定型

C.無定型 D.A、B、C均可

103. 多肽類藥物可通過(   )口服吸收。

A.十二指腸 B.盲腸

C.結(jié)腸 D.直腸

104. 消化液中的(  ?。┠茉黾与y溶性藥物的溶解度,從而影響藥物的吸收。

A.膽鹽 B.酶類

C.粘蛋白 D.糖

105. 漏槽條件下,藥物的溶出速度方程為(  ?。?/p>

A. dC/dt=kSCs B. dC/dt=kS/Cs

C. dC/dt=k/SCs D. dC/dt=kCs

106. 關(guān)于注射部位藥物的吸收,正確的敘述是(  ?。?。

A.油/水分配系數(shù)和解離度對藥物吸收影響很大

B.合并使用腎上腺素,可使吸收加快

C.肌內(nèi)注射沒有吸收過程

D.血流加快,吸收加快

107. 具有自身酶誘導(dǎo)作用的藥物是(  ?。?。

A.苯妥英 B.保泰松

C.氨基比林 D.華法林

108. 某藥物以一級速率過程從體內(nèi)清除,已知t1/2為1h,有40%的原形藥經(jīng)腎排泄消除,其余的為生物轉(zhuǎn)化,則生物轉(zhuǎn)化速率常數(shù)kb約為(   )。

A.0.05h-1 B.0.14h-1

C.0.42h-1 D.無法計算

109. 某藥物的組織結(jié)合率很高,則該藥的(   )。

A.表觀分布容積大 B.表觀分布容積小

C.半衰期長 D.半衰期短

110. 下列屬于單室口服給藥模型的是(  ?。?/p>


111. 下列( )屬于劑型因素。

A.藥物的劑型及給藥方法 B.制劑處方與工藝

C.A、B均是 D.A、B均不是

112. 多肽類藥物以( )作為口服的吸收部位。

A.十二指腸 B.盲腸

C.結(jié)腸 D.直腸

113. 血流量可影響藥物在( )的吸收。

A.胃 B.小腸

C.大腸 D.均不是

114. 弱堿性藥物奎寧的pKa=8.4,,在小腸中(pH=7.0)解離型和未解離型的比為( )。

A.25/1 B.1/25

C.1 D.無法計算

115. 多晶型中以( )有利于制劑的制備,因為其溶解度、穩(wěn)定性較適宜。

A.穩(wěn)定型 B.亞穩(wěn)定型

C.不穩(wěn)定型 D.A、B、C均不是

116. 口腔粘膜給藥時,全身作用常采用什么劑型?( )

A.舌下片 B.粘附片

C.貼膏 D.A、B、C均是

117. 對洋地黃毒甙的代謝起誘導(dǎo)作用,對甲苯磺丁脲起抑制作用的是( )。

A.保泰松 B.苯巴比妥

C.苯妥英鈉 D.氨基比林

118. 清除率表示從血液或血漿中清除藥物的速率或效應(yīng),并不表示被清除的( )。

A.藥物量 B.血液量

C.尿量 D.血漿量

119. 下列模型中,哪一項屬于多室模型?( )


120. 血藥濃度變化率與波動百分?jǐn)?shù)的不同是以( )為基礎(chǔ)。

A.穩(wěn)態(tài)最低血藥濃度 B.穩(wěn)態(tài)最高血藥濃度

C.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D.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121. 下列(  ?。儆谏硪蛩亍?/p>

A.藥物理化性質(zhì) B.藥物的劑型及給藥方法

C.制劑處方與工藝 D.生理和病理條件差異

122. 藥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p>

A.胃 B.小腸

C.大腸 D.均是

123. 各類食物中,(  ?。┪概趴兆疃?。

A.糖 B.蛋白質(zhì)

C.脂肪 D.均一樣

124. 根據(jù)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堿性藥物的pKa-pH=(   )。

A.lg (Ci/Cu) B.lg (Ci×Cu)

C.lg (Ci-Cu) D.lg (Ci+Cu)

125. 下列(   )可影響藥物的溶出速率。

A.粒子大小 B.多晶型

C.溶媒化物 D.均是

126. 栓劑的給藥部位以距肛門口(   )cm為佳。

A.2 B.4

C.6 D.均一樣

127. 下列具有酶抑作用的藥物是(   )。

A.氯霉素 B.紅霉素

C.均是 D.均不是

128. 速率常數(shù)的單位為(  ?。?/p>

A.時間的倒數(shù) B.時間

C.時間的平方 D.均可以

129. 下列模型中,哪一個屬于單室模型?(  ?。?/p>

A.x0 B.k0

C.x0 D.均是

130. 血藥濃度變化率的計算公式為(   )。

A.[(

)/

]×100%

B.[(

)/

]×100%

C.(

)/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D.(

)/

131. 下列(  ?。儆谏硪蛩?。

A.種族差異 B.性別差異

C.遺傳因素差異 D.均是

132. 藥物主動轉(zhuǎn)運吸收的特異性部位是(  ?。?/p>

A.小腸 B.盲腸

C.結(jié)腸 D.直腸

133. 各類食物中,(  ?。┪概趴兆铋L。

A.糖 B.蛋白質(zhì)

C.脂肪 D.均一樣

134. 弱酸性藥物水楊酸的pKa為3.0,在胃(pH=1.0)中有(  ?。┮陨系乃畻钏嵩谖钢谐史肿有?。

A.99% B.1%

C.50% D.無法計算

135. 在溶媒化物中,藥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順序為(   )。

A.水合物<無水物<有機溶媒化物 B.無水物<水合物<有機溶媒化物

C.有機溶媒化物<無水物<水合物 D.水合物<有機溶媒化物<無水物

136. 被認(rèn)為是較理想的取代注射給藥的全身給藥途徑是(  ?。?/p>

A.鼻粘膜給藥 B.直腸粘膜給藥

C.經(jīng)皮給藥 D.吸入給藥

137. 能促進脫羧酶的活性,加速腦外左旋多巴脫羧轉(zhuǎn)變?yōu)槎喟桶?,使腦內(nèi)達不到治療濃度的是(  ?。?。

A.維生素B1 B.維生素B2

C.維生素B6 D.維生素B12

138. 藥物的總消除速率常數(shù)是指(  ?。?。

A.經(jīng)腎排泄 B.經(jīng)膽汁排泄

C.生物轉(zhuǎn)化 D.均是

139. 下列模型中,哪一屬于雙室模型(  ?。?/p>


140. 波動度的計算公式為(  ?。?/p>

A.[(

-

)/

]×100%

B.[(

-

)/

]×100%

C.(

-

)/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D.(

-

)/

141. 下列( )屬于生理因素。

A.藥物理化性質(zhì) B.藥物的劑型及給藥方法

C.制劑處方與工藝 D.年齡差異

142. 大腸不包括( )。

A.十二指腸 B.盲腸

C.結(jié)腸 D.直腸

143. 消化液中的( )能增加難溶性藥物的溶解度,從而影響藥物的吸收。

A.膽鹽 B.酶類

C.粘蛋白 D.糖

144. 弱酸性藥物水楊酸的pKa為3.0,在胃(pH=1.0)中未解離型和解離型的比例為( )。

A.100/1 B.1/100

C.100 D.1

145. 溶出速度的公式為( )。

A. dC/dt=KSCs B. dC/dt=KS/Cs

C. dC/dt=K/SCs D. dC/dt=KCs

146. 離子導(dǎo)入過程中離子型藥物通過皮膚的主要通道是( )。

A.皮膚附屬器 B.表皮

C.均是 D.均不是

147. 下列具有酶誘導(dǎo)作用的藥物是( )。

A.苯巴比妥 B.保泰松

C.氨基比林 D.均是

148. 可以定量比較藥物轉(zhuǎn)運速率快慢的是( )。

A.腎小球濾過率 B.速率常數(shù)

C.腎清除率 D.均不是

149. 下列模型中,哪一屬于單室模型血管外給藥( )。






150. 波動百分?jǐn)?shù)的計算公式為( )。

A.[(

-

)/

]×100%

B.[(

-

)/

]×100%

C.(

-

)/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D.(

-

)/

151. 藥物從一種化學(xué)結(jié)構(gòu)轉(zhuǎn)變?yōu)榱硪环N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的過程稱為( )。

A. 吸收 B. 分布 C. 排泄 D. 生物利用度 E. 代謝

152. 小腸不包括( )。

A. 十二指腸 B. 空腸 C. 直腸 D. 回腸 E. B和C

153. 弱酸性藥物水楊酸的pKa為3.0,在胃(pH=1.0)中未解離型和解離型的比例為( )。

A. 100/1 B. 1/100 C. 100 D. 1 E. 99

154. 生物藥劑學(xué)研究中的劑型因素是指( )。

A. 藥物的類型(如酯或鹽、復(fù)鹽等)

B. 藥物的理化性質(zhì)(如粒徑、晶型等)

C. 處方中所加的各種輔料的性質(zhì)與用量

D. 藥物劑型的種類及用法和制劑的工藝過程、操作條件等

E. 以上均是

155. 消化液中的( )能增加難溶性藥物的溶解度,從而影響藥物的吸收。

A. 膽鹽 B. 酶類 C. 粘蛋白 D. 糖 E. 脂肪

156. 溶出速度的公式為( )。

A. dC/dt=KSCs B. dC/dt=KS/Cs C. dC/dt=K/SCs D. dC/dt=KCs

E. dC/dt= KCs/S

157. 可以定量比較藥物轉(zhuǎn)運速率快慢的是( )。

A. 腎小球濾過率 B. 速率常數(shù) C. 腎清除率

D. 表觀分布容積 E. 均是

158. 大多數(shù)藥物吸收的機制是( )。

A. 逆濃度差進行的消耗能量過程

B. 消耗能量,不需要載體的高濃度向低濃度側(cè)的移動過程

C. 需要載體,不消耗能量向低濃度側(cè)的移動過程

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載體的高濃度向低濃度側(cè)的移動過程

E. 有競爭轉(zhuǎn)運現(xiàn)象的被動擴散過程

159. 生物利用度一詞系指到達( )的相對量。

A. 小腸 B. 胃 C. 體循環(huán) D. 肝 E. 腎

160. 波動百分?jǐn)?shù)的計算公式為( )。

A. [(Cmaxss-Cminss)/ Cmaxss] ×100% B. [(Cmaxss-Cminss)/ Cminss] ×100%

C.(Cmaxss-Cminss)/ `Css D.(Cmaxss-Cminss)/ Cminss E. 均不是

161. 當(dāng)某藥溶液劑型的吸收比固體劑型更快更完全時,( )。

A. 由于固體劑型實際上不崩解 B. 溶液劑型是唯一實用的口服劑型

C. 說明固體劑型配制不好 D. 可能吸收受到溶解速度的限制

E. 說明溶液劑型配制好

162. 下列有關(guān)藥物表觀分布容積的敘述中,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表觀分布容積大,表明藥物在血漿中濃度小

B. 表觀分布容積是指藥物在體內(nèi)分布的實際容積

C. 表觀分布容積可能超過體液量

D. 表觀分布容積的單位是L/kg

E. 表觀分布容積不具有生理學(xué)意義

163. 藥物消除半衰期(t1/2)指的是下列哪一項( )。

A. 吸收一般所需要的時間 B. 進入血液循環(huán)所需要的時間

C. 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D. 血藥濃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E. 藥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164. 在溶媒化物中,藥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順序為( )。

A. 水合物<無水物<有機溶媒化物 B. 無水物<水合物<有機溶媒化物

C. 有機溶媒化物<無水物<水合物 D. 水合物<有機溶媒化物<無水物

E. 無水物<有機溶媒化物<無水物

165. 表觀分布容積的單位是( )。

A. L/kg B. mg/時間 C. ml/時間 D. mg E. mg/kg

166. 測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數(shù)為0.3465h-1,則它的生物半衰期為( )。
A. 4h B. 1.5h C. 2.0h D. 0.693h E. 1h

167. 下列有關(guān)藥物在胃腸道的吸收描述中哪個是錯誤的( )。

A. 胃腸道分為三個主要部分:胃、小腸和大腸,小腸是藥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B. 胃腸道內(nèi)的pH值從胃到大腸逐漸上升,通常是:胃pH1~3,十二指腸pH5~6,大腸pH7~8

C. 藥物的透膜性決定了藥物的吸收能力 D. 主動轉(zhuǎn)運很少受pH值的影響

E. 弱堿性藥如麻黃堿、苯丙胺在十二指腸以下吸收較差

168. 對線性藥物動力學(xué)特征的藥物,生物半衰期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與藥物劑型有關(guān) B.與給藥劑量有關(guān) C.與給藥途徑有關(guān)

D.同一藥物的半衰期不因生理、病理情況的不同而改變

E.生物半衰期是藥物的特征參數(shù)

169. 下列哪一項是混雜參數(shù)( )。

A. K10、Cl B. K12、V C. t1/2、K D. t1/2、Cl E. α、β

170. 今有A、B兩種不同藥物,給一位患者靜脈注射,測得其劑量與半衰期數(shù)據(jù)如下,請問下列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


劑量(mg)

藥物A的t1/2(h)

藥物B的t1/2(h)

40

10

3.47

60

15

3.47

80

20

3.47


A. 說明藥物B是以零級過程消除 B. 兩種藥物都以一級過程消除

C. 藥物B是以一級過程消除 D. 藥物A是以一級過程消除

E. A、B都是以零級過程消除

171. 藥物由血液向組織臟器轉(zhuǎn)運的過程稱為( )。

A.吸收 B.分布 C.排泄 D.生物利用度 E.代謝

172. 大腸不包括( )。

A.十二指腸 B.盲腸 C.結(jié)腸 D.直腸 E.B和C

173. 弱酸性藥物乙酰水楊酸的pKa為3.5,在胃液(pH=1.5)中未解離型和解離型的比例為( )。

A.100/1 B.1/100 C.100 D.1 E.99

174. 下列( )屬于生理因素。

A.藥物理化性質(zhì) B.藥物的劑型及給藥方法 C.制劑處方與工藝 D.年齡差異

E.均是

175. 各類食物中,( )胃排空最短。

A.糖 B.蛋白質(zhì) C.脂肪 D.均是 E.B和C一樣

176. 下列哪個公式是單室模型靜脈注射尿藥速度法( )

A.log(Xu∞-Xu)=-Kt/2.303+logXu∞ B.logC=-Kt/2.303+logC0

C.logdXu/dt=-Kt/2.303+logKeX0

D.log△X/△t=-Kt/2.303+logKeKaFX0/(Ka-K) E.A和C都對

177. Fick擴散定律的公式為( )。

A. dC/dt=-DAk(CGI-C)/h B. dC/dt=-DAk/(CGI-C)h C. dC/dt=-DAk h/(CGI-C)

D. dC/dt=KS/Cs E. dC/dt=KSCs

178. 大多數(shù)藥物通過( )轉(zhuǎn)運機制穿過生物膜。

A.從高濃度一側(cè)向低濃度一側(cè)的主動轉(zhuǎn)運

B.從低濃度一側(cè)向高濃度一側(cè)的主動轉(zhuǎn)運

C.從高濃度一側(cè)向低濃度一側(cè)的被動轉(zhuǎn)運

D.從低濃度一側(cè)向高濃度一側(cè)的被動轉(zhuǎn)運

E.均不是

179. 某藥必須經(jīng)常能夠( ),以產(chǎn)生其特有藥理作用。

A.達到高血藥濃度 B.從消化道吸收 C.在作用部位達到足夠濃度

D.原形藥物從尿中排出 E. 靜脈注射

180. 波動度的計算公式為( )。

A.[(Cmaxss-Cminss)/ Cmaxss] ×100% B.[(Cmaxss-Cminss)/ Cminss] ×100%

C.(Cmaxss-Cminss)/ `Css D.(Cmaxss-Cminss)/ Css E.均不是

181. 如果處方中選用口服硝酸甘油,就應(yīng)選用較大劑量,因為( )。

A.胃腸道吸收差 B.在腸中水解

C.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率高 D.首過效應(yīng)明顯 E. 生物利用度低

182. 腎小管分泌具有如下特征( )。

A.需載體參與
B.需要能量,可受ATP酶抑制劑二硝基酚(DNP)抑制

C.由低濃度向高濃度逆濃度梯度轉(zhuǎn)運

D.存在競爭抑制和飽和現(xiàn)象

E.以上均是

183. 下列關(guān)于藥物在體內(nèi)半衰期的敘述哪個是正確的( )。

A.隨血藥濃度的下降而縮短 B.隨血藥濃度的下降而延長
C.在一定劑量范圍內(nèi)固定不變,與血藥濃度高低無關(guān) D.在任何劑量下,固定不變
E.與首次服用的劑量有關(guān)

184. 多晶型中以( )有利于制劑的制備,因為其溶解度、穩(wěn)定性較適宜。

A.穩(wěn)定型 B.亞穩(wěn)定型 C.無定型 D.A、B、C均是 E.A、B、C均不是

185. 消除速度常數(shù)的單位是( )。

A.時間 B.毫克/時間 C.毫升/時間 D.升 E.時間的倒數(shù)

186. 在新生兒時期,許多藥物的半衰期延長,這是因為( )。

A.較高的蛋白結(jié)合率 B.微粒體酶的誘發(fā) C.藥物吸收很完全 D.酶系統(tǒng)發(fā)育不全
E.阻止藥物分布全身的屏障發(fā)育不全

187. 下列有關(guān)藥物表觀分布容積的敘述中,敘述正確的是( )。

A.表觀分布容積大,表明藥物在血漿中濃度小

B.表觀分布容積表明藥物在體內(nèi)分布的實際容積

C.表觀分布容積可能超過體液量

D.表觀分布容積的單位是升/小時

E.表觀分布容積具有生理學(xué)意義

188. 根據(jù)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藥物的pKa-pH=( )。

A.lg (Ci/Cu) B.lg (Ci×Cu) C.lg (Ci-Cu) D.lg (Ci+Cu) E.lg(Cu/Ci)

189. Wanger-Nelson法(簡稱W-N法)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方法,它主要是用來計算下列哪一個藥動學(xué)參數(shù)( )。

A.吸收速度常數(shù)Ka B.達峰時間 C.達峰濃度 D.分布容積 E.總清除率

190. 影響溶出的藥物理化性質(zhì)有( )。

A.藥物的溶解度 B.粒子大小 C.多晶型 D.溶劑化物 E.以上均是

191. 藥物由給藥部位進入( )的過程稱為吸收。

A.胃 B.胃腸道 C.體循環(huán) D.十二指腸 E.均不是

192. 大腸包括( )。

A.十二指腸 B.空腸 C.直腸 D.回腸 E.胃

193. 藥物的體內(nèi)過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下列哪項敘述不正確( )。

A. 4個過程是同時存在的 B. 有些過程不存在,有些過程可忽略

C.藥物的消除包括代謝和排泄 D.藥物的配置包括吸收、分布和消除

E.以上均不正確

194. 下列( )屬于生物藥劑學(xué)的劑型因素。

A.藥物劑型 B.給藥方法 C. 制劑處方 D. 制劑工藝 E. 均是

195. 藥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

A.胃 B.小腸 C.大腸 D.口腔 E.直腸

196.
下列模型中,哪一屬于單室模型靜脈滴注給藥( )。


A. X0



B.k0


C. X0


D. X0


E.均不是

197. 藥物的總消除速率常數(shù)是指( )。

A. 腎排泄 B. 膽汁排泄 C.生物轉(zhuǎn)化 D.其它消除 E.均是

198. 大多數(shù)藥物吸收的機制是( )。

A.需要載體,消耗能量 B.不需要載體,消耗能量

C.需要載體,不消耗能量 D.不需要載體,不消耗能量

E.可能需要載體,消耗能量

199. 單室模型靜脈注射的特點包括( )。

A.藥物瞬間在機體分布平衡 B.體內(nèi)藥物只有消除,無吸收、分布過程

C.消除速率和體內(nèi)在該時的濃度呈正比 D.AC E.ABC

200. 假設(shè)雙室模型藥物血管外給藥后,藥物的吸收、分布、消除均為一級動力學(xué)過程,則下列哪項不符合各房室間藥物的轉(zhuǎn)運方程( )。

A.dXa/dt=-kaxa B.dXc/dt= kaxa+(k12+k10)Xc+k21xp

C.dXc/dt= kaxa-(k12+k10)Xc+k21xp D.dXp/dt= k12Xc-k21xp

E.均符合

201. 藥物擴散通過角質(zhì)層的途徑是( )。

A.通過細(xì)胞間隙擴散 B.通過細(xì)胞膜擴散 C.通過皮膚附屬器

D.均是 E.均不是

202. 單室模型口服給藥的藥時曲線特征( )。

A.較靜脈給藥多一個吸收相

B.曲線有2個特征點:峰點(tmax, Cmax)和拐點(ti,ci)

C.曲線可分為三段 D. AC E.均是

203. 多晶型中以( )有利于制劑的制備,因為其溶解度、穩(wěn)定性較適宜。

A.穩(wěn)定型 B.亞穩(wěn)定型 C.無定型 D.A、B、C均是 E.A、B、C均不是

204. 波動度的計算公式為( )。

A.[(Cmaxss-Cminss)/ Cmaxss]×100% B.[(1-e-kt)/ e-kt]×100%

C.[(Cmaxss-Cminss)/ Css max ]×100% D.(Cmaxss-Cminss)/ `Css

E.均不是

205. 生物半衰期的單位是( )。
A.時間 B.毫克/時間 C.毫升/時間 D.升 E.時間的倒數(shù)

206. 對線性藥物動力學(xué)特征的藥物,生物半衰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不因藥物劑型而改變 B.不因給藥劑量而改變 C. 不因給藥途徑而改變

D.同一藥物的半衰期因生理、病理情況的不同而改變

E.與給藥間隔有關(guān)

207. 下列有關(guān)藥物表觀分布容積的敘述中,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表觀分布容積大,表明藥物在血漿中濃度小

B.表觀分布容積是指藥物在體內(nèi)分布的實際容積

C.表觀分布容積可能超過體液量

D.表觀分布容積的單位是L/kg

E.表觀分布容積不具有生理學(xué)意義

208. 下列哪項不屬于多劑量單室模型血管外給藥參數(shù)( )。

A.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B.穩(wěn)態(tài)最大血藥濃度 C.達坪分?jǐn)?shù)

D.蓄積系數(shù) E.溶解度

209. 下列哪一項是靜脈二室模型速率常數(shù)( )。

A.Ka B.K12 C.ke D.kb E.k

210. 當(dāng)某藥溶液劑型的吸收比固體劑型更快更完全時,( )。

A.由于固體劑型實際上不崩解 B.溶液劑型是唯一實用的口服劑型

C.說明固體劑型配制不好 D.可能吸收受到溶解速度的限制

E.說明溶液劑型配制好



得 分

閱卷人



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 5題,每題_2分,共_10_分。)



1. 排泄

2. 表觀分布容積

3. 首過效應(yīng)

4. 一級速度過程

5. 蓄積

6. 腸肝循環(huán)

7. 腎清除率

8. 雙室模型

9. 重復(fù)給藥

10. 清除率

11. 蓄積

12. 坪幅

13. 隔室模型

14. 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15. 生物等效性

16. 分布

17. 生物半衰期

18. 酶促作用

19. 單室模型

20. 生物藥劑學(xué)

21. 被動轉(zhuǎn)運

22. 首過效應(yīng)

23. 隔室模型

24. 相對生物利用度

25. 促進擴散

26. 藥物動力學(xué)

27. 生物半衰期

28. 藥物治療指數(shù)

29. 絕對生物利用度

30. pH-分配假說 pH –partition hypothesis

31. 首過效應(yīng)  

32. 藥物動力學(xué)

33. 生物利用度

34. 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35. 吸收

36. 清除率

37. 生物等效性

38. 主動轉(zhuǎn)運

39. 一級速度過程

40. 藥劑等效性

41. 達坪分?jǐn)?shù)

42. 代謝

43. 藥效動力學(xué)

44. 生物因素

45. 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46. 血腦屏障

47. 絕對生物利用度

48. 生物藥劑學(xué)

49. 排泄

50. 蓄積

51. 劑型因素

52. 轉(zhuǎn)運

53. 0級速度過程

54. 相對生物利用度

55. 代謝

56. 酶抑作用

57. 雙室模型

58. 溶出速率dissolution rate

59. 多劑量給藥

60. 治療指數(shù) therapy index

四.填空題(本大題共 10題,每題_0.5分,共_5_分。)

1. 藥物的分布、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過程稱為處置。

2. 在臨床用藥實踐中,通常將最小有效濃度定為穩(wěn)態(tài)_________________,最低中毒濃度定為穩(wěn)態(tài)_________________,最小有效濃度和最低中毒濃度之間的血藥濃度范圍稱為_________________。

3. Wagner-Nelson法求算參數(shù)ka時,只適用于 模型藥物,對于雙室模型藥物要采用 法。

4. 多劑量給藥血藥濃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式:Cn=C0×_________________×e - kt

5. 藥物代謝產(chǎn)物的極性一般比原藥物_____________,且代謝后活性_____________;但個別例外。

6. 代謝和排泄過程合稱為_____________,代謝主要在_____________進行;此外,_____________也是重要的代謝部位。

7. 生物膜的性質(zh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8. 藥物動力學(xué)是應(yīng)用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定量描述藥物在體內(nèi)_____________的學(xué)科。

9. 溶出速度的理論依據(jù)是 的擴散溶解理論。

10. 消除包括 、 。

11. 肝內(nèi)最主要的代謝反應(yīng)是 ,其次是 。

12. 將阿司匹林水解為水楊酸的過程補充完整:

13. 藥物的 、 和 過程統(tǒng)稱為轉(zhuǎn)運。

14. 藥物代謝所涉及的化學(xué)反應(yīng)通常分為兩大類: 與 。

15. 隔室是根據(jù)__________與__________來劃分的。

16. 溶出速度的理論依據(jù)是 的擴散溶解理論。

17. 1961年 發(fā)表了一篇綜述文章,提出了生物藥劑學(xué)這一名詞。

18. 將口服降血糖藥甲苯磺丁脲側(cè)鏈烷基的氧化過程補充完整:






19. 藥物的體內(nèi)過程包括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口服藥物的必經(jīng)通道是____________。

21. 注射給藥中,____________給藥途徑可使藥物直接靶向作用部位,常用于腫瘤藥物注射;____________給藥途徑可用于克服血-腦屏障。

22. 吸收的藥物向體內(nèi)各組織分布是通過____________來進行的,藥物穿過毛細(xì)血管壁的速度快慢,主要取決于____________,其次為____________。

23. 藥物在體內(nèi)的分布不僅與____________密切相關(guān),而且關(guān)系到藥物在組織的蓄積和____________等安全性問題。

24. 藥物代謝酶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大類。

25. 第二相反應(yīng)即____________。

26. 藥物經(jīng)腎排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過程。

27. 單室模型中藥物能很快在血液與各組織器官間達到____________,但并不意味著身體所有組織在任何時刻的____________都一樣。

28. 血管外給藥的三個重要參數(sh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設(shè)計臨床給藥方案的基本要求是保證血藥濃度達到____________水平以上且不引起毒性反應(yīng)。

30. 生物利用度包括____________與_________。

31. 藥物在體內(nèi)的轉(zhuǎn)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除一些__________藥物外,大多數(shù)藥物在胃中吸收較差。

33. 血液循環(huán)較快的臟器如腦、腎和__________等,中等的組織有皮膚和__________等,較慢的組織有結(jié)締組織和__________等。

34. 藥物從血液向組織器官分布的速度取決于組織器官的__________和藥物與組織器官的__________,藥物在作用部位的濃度主要與透入作用部位和離開作用部位的__________有關(guān)。

35. 微粒體酶系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非微粒體酶系在__________及其他組織均有存在。

36. 第一相反應(yīng)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種。

37. 藥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一般藥物以代謝產(chǎn)物形式排出,也有的藥物以__________排出。

38. 藥物動力學(xué)最常用的模型是__________,是把藥物體內(nèi)分布與消除速率相似的部分用__________來表征。

39. 血管外給藥的三個重要參數(shù)達峰時、峰值、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分別反映制劑中藥物吸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制定給藥方案的步驟之一是按治療目的要求和藥物的性質(zhì),選擇最佳__________和藥物制劑。

41. 藥物的吸收過程決定藥物進入體循環(huán)的______與______,______過程影響藥物是否能及時到達與疾病相關(guān)的組織和器官。

42. 根據(jù)參比制劑不同,生物利用度有__________與__________之分。

43. 藥物的______、______、______過程稱為處置。

44. 小腸由______、______、______組成。

45. 肌肉注射時,______可通過毛細(xì)血管直接擴散,而分子量很大的藥物以______為主要吸收途徑。

46. 藥物從血液向組織器官分布的速度取決于組織器官的______和藥物與組織器官的______。

47. 藥物代謝的第一相反應(yīng)包括______、______、水解。

48. 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大小以______表示。

49. 非口服給藥中,生物利用度最高的三種給藥途徑是______、______、______。

50. 藥物動力學(xué)的一級速度過程的特點:______;______;一次給藥情況下,尿排泄量與劑量成正比。

51. ______是藥物制劑生產(chǎn)、流通與使用時的最低質(zhì)量要求,______已成為國內(nèi)外仿制或移植品種的重要評價內(nèi)容。

52. 藥物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過程稱為處置。

53. 藥物吸收受隨pH變化而產(chǎn)生的_______和_______的比例及_______所支配的假說,稱為pH分配假說。

54. 小腸是藥物的主要_______部位,也是藥物_______的特異性部位。

55. 肌內(nèi)注射時,藥物可以_______及_______兩種方式轉(zhuǎn)運,通過速度比其它生物膜快。

56. 吸入給藥時_______的粒子可到達肺泡;肺泡中存在肺泡孔,因此肺部可成為一些_______較好的給藥部位。

57. 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主要途徑是_______,另一條途徑是通過皮膚的_______;藥物積蓄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

58. 藥物代謝反應(yīng)的酶系通常分為_______和_______兩類。

59. 藥物的腎排泄量=_______量+_______量-_______量。

60. 單室模型的藥物,靜脈注射給藥的體內(nèi)過程基本上只有_______過程,其體內(nèi)的轉(zhuǎn)運規(guī)律完全取決于_______和_______。

61. 生物利用度研究包括_______和_______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

62. 除血管外給藥外,藥物都經(jīng)過___________過程,藥物的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過程合稱為消除。

63. 大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

64. 藥物在體內(nèi)分布后的血藥濃度與藥理作用有密切關(guān)系,決定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65. 腎小管分泌是___________過程,其分泌的藥物主要為___________。

66. 藥物在體內(nèi)的分布程度可用___________反映。

67. 根據(jù)劑型對藥物吸收的影響,口服液體制劑中起效最快的是___________,口服固體制劑中起效最快的是___________。

68. 氣霧劑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口服給藥。

69. 隔室是根據(jù)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來劃分。

70. 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尿藥數(shù)據(jù)法和___________。

71. 藥物的體內(nèi)過程包括_____________、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 被動擴散吸收有兩種形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 鼻腔主要吸收部位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74. 眼部吸收有兩種方式,其中_____________吸收是眼局部用藥的有效吸收途徑;藥物經(jīng)_____________吸收,是進入體循環(huán)的主要途徑。

75. 直腸粘膜給藥時,藥物主要通過_____________途徑透過直腸粘膜;直腸給藥主要適用于_____________并且無_____________的藥物。

76. 藥物代謝時的第一相反應(yīng)是_____________的反應(yīng),第二相反應(yīng)是_____________反應(yīng)。

77. 一般腎小球濾過的_____________絕大多數(shù)(約99%)被重吸收,溶解在血漿中的機體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也反復(fù)進行濾過和重吸收。

78. 在雙室模型中,一般將血液及血流豐富的組織、器官稱為_____________,將血液供應(yīng)較少的組織、器官稱為_____________。

79. C=[kaFX0/V(ka-k)](e-kt – e-kat)是單室模型_____________給藥的血藥濃度公式,式中的F為_____________,ka為_____________。

80. 生物利用速度可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表示,但常用_____________比較制劑間的吸收快慢。

81. 藥物的_____________過程決定藥物的血藥濃度和靶部位的濃度;_____________過程決定藥物進入體循環(huán)的速度與量;_____________過程影響藥物是否能及時到達與疾病相關(guān)的組織和器官。

82. 為了提高藥物在胃腸道的穩(wěn)定性,可將藥物采用化學(xué)方法制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3. 藥物含有溶媒而構(gòu)成的結(jié)晶稱為溶劑化物,多數(shù)情況下藥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的速度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順序增加。

84. 眼部給藥時,發(fā)揮局部治療作用的有效藥物吸收途徑是通過_____________吸收;而發(fā)揮全身治療作用的藥物則通過_____________吸收,并經(jīng)鞏膜轉(zhuǎn)運至眼球后部。

85. 藥物通過口腔粘膜吸收大多屬于_____________;一般而言,低分子量親脂性藥物經(jīng)_____________,而低分子量水溶性藥物經(jīng)_____________透過口腔粘膜吸收。

86. 藥物從血液向組織器官分布的速度取決于組織器官的_____________和藥物與組織器官的_____________。

87. 藥物體內(nèi)代謝最重要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此外最常見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

88. 藥物的腎排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者的綜合結(jié)果。

89. 藥物動力學(xué)是應(yīng)用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定量描述藥物在體內(nèi)_____________的學(xué)科。

90. 生物利用度試驗時,采樣應(yīng)持續(xù)到受試藥原形或其活性代謝物_____________倍t1/2后,或血藥濃度為Cmax的_____________以后。

91. 代謝和排泄過程合稱為_____________,代謝主要在_____________進行;此外,_____________也是重要的代謝部位。

92. 大多數(shù)藥物在消化道內(nèi)的吸收都是以_____________機制通過生物膜的,生物膜_____________形。

93. 影響藥物在胃腸道吸收的劑型及制劑因素包括:固體制劑的崩解與溶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方面。

94. 肌肉注射的藥物先經(jīng)_____________擴散,再經(jīng)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進入血液循環(huán)。

95. 眼部給藥的常用劑型較多,其中起效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起效最慢的是_____________。

96. 皮膚給藥的主要屏障是_____________,眼部給藥主要屏障是_____________。

97. 藥物代謝產(chǎn)物的極性一般比原藥物_____________,且代謝后活性_____________;但個別例外。

98. 藥物排泄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但通過_____________排泄也是主要的消除途徑;一般藥物在體內(nèi)以代謝產(chǎn)物形式排泄,也有的藥物以_____________排泄。

99. 按隔室模型的劃分,骨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劃分為周邊室。

100. 制劑的生物利用度應(yīng)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指標(biāo)全面地評價。

101. 藥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過程稱為處置。

102. 某些高度極性的藥物以_________________形式通過生物膜,其轉(zhuǎn)運速度很快,生物膜_________________形。

103. 影響藥物在胃腸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化道運動、食物的影響等。

104. 藥物經(jīng)皮吸收的主要途徑是_______________,另一條途徑是通過皮膚的______________;離子導(dǎo)入過程中離子型藥物通過皮膚的重要通道是_________________途徑。

105. 眼部給藥時,藥物經(jīng)何種途徑吸收,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藥物本身的理化性質(zhì)、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

106. 藥物從肺部吸收是_________________過程,不經(jīng)過肝的_________________。

107. 參加藥物代謝反應(yīng)的酶系通常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類。

108. 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大小是用_______________表示,腎的排泄效率則用______________反映;血液透析又稱_________________治療。

109. 按隔室模型的劃分,心、肝、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劃分為中央室。

110. 根據(jù)參比制劑不同,生物利用度又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藥政管理部門批準(zhǔn)新藥的一個重要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

111. 生物藥劑學(xué)著重研究藥物給藥后在_______________的過程,除血管內(nèi)給藥外,藥物應(yīng)用后均要經(jīng)過_______________過程,其主要部位在_______________。

112. 生物體一些必需的物質(zhì)加K+、Na+、葡萄糖、氨基酸等,以_______________形式通過生物膜,生物膜_______________形。

113. 影響藥物在胃腸道吸收的物理化學(xu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因素。

114. 吸入給藥的主要吸收部位是_______________,因為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極小的轉(zhuǎn)運距離。

115. 眼部給藥的常用制劑有許多,包括滅菌的水溶液、水混懸液、油溶液、油混懸液、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

116. 肌肉注射時,藥物可以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兩種方式轉(zhuǎn)運,通過速度比其它生物膜快。

117. 藥物代謝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__,其他最常見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118. 膽汁排泄時常有_______________現(xiàn)象,使藥物的作用時間較_______________,生物半衰期_______________。

119. 按隔室模型的劃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脾、肺、腎等劃分為中央室。

120. 制劑生物等效性評價的三個主要參數(sh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 藥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過程統(tǒng)稱為轉(zhuǎn)運。

122. 蛋白質(zhì)和脂肪等高分子化合物以__________形式通過生物膜,會引起生物膜__________。

123. 直腸給藥的藥物經(jīng)直腸__________靜脈和肛管靜脈,再通過下腔靜脈直接進入大循環(huán);__________也有助于直腸藥物吸收,這二條途徑均可避開肝的首過作用。

124. 眼部給藥時,脂溶性藥物一般經(jīng)__________滲透吸收,親水性藥物主要通過__________和鞏膜途徑吸收。

125. 藥物通過口腔粘膜吸收大多屬于__________轉(zhuǎn)運機制,藥物通過兩種途徑透過口腔粘膜:親脂性藥物透過__________吸收,水溶性藥物通過細(xì)胞間__________吸收。

126. 藥物代謝所涉及的化學(xué)反應(yīng)通??煞譃閮纱箢悾篲_________與__________ 。

127. 腎小管分泌是__________轉(zhuǎn)運過程,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個轉(zhuǎn)運系統(tǒng)。

128. 隔室是根據(jù)__________與__________來劃分的。

129.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可表示__________藥物在一定pH條件下分子型(離子型)與離子型(分子型)的比例;AIC法可用于__________判別,Wagner-Nelson法是求算__________的一個經(jīng)典方法。

130. 生物利用程度可通過__________表示,因為它與藥物__________成正比;生物等效性是通過對__________研究,評價同種藥物不同制劑內(nèi)在質(zhì)量是否相等。

131. MRT為_________________ 。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 5題,每題_3分,共_15_分。)

1. 簡述隔室模型的特點。

2. 尿藥濃度法和血藥濃度法測定藥動參數(shù)有何區(qū)別?

3. 簡述促進口服藥物吸收的方法。

4. 簡述血藥濃度法與尿藥濃度法求算藥動學(xué)參數(shù)的優(yōu)缺點。

5. 影響藥物胃腸道吸收的劑型因素有哪些?怎樣影響?

6. 為避免肝的首過效應(yīng),可采取哪些給藥方法?為什么?

7. 說明血漿蛋白結(jié)合作用與臨床作用的關(guān)系。

8. 敘述隔室模型的劃分及其特點。

9. 影響注射給藥吸收的因素有哪些?怎樣影響?

10. 比較藥物主動轉(zhuǎn)運與促進擴散的異同。

11. 影響藥物直腸給藥的因素有哪些?怎樣影響?

12. 藥物的溶解速度與其溶解度有何區(qū)別和相關(guān)性?

13. 比較藥物消化道吸收的理化因素有哪些?怎樣影響?

14. 比較藥物被動擴散與主動轉(zhuǎn)運的異同?

15.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xué)因素有哪些?

16. 藥物的溶解速度與其溶解度有何區(qū)別和相關(guān)性?

17. 黃體孕酮在家兔內(nèi)經(jīng)不同途徑給藥后的生物利用度為:鼻腔給藥:88.4%;直腸給藥:58.8%;陰道給藥:46.6%;口服給藥:9.52%。試解釋出現(xiàn)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

18. 某藥口服給藥后起效時間是0.5~1h,但靜注給藥后起效時間是4~5h。起效時間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19. 藥物代謝與藥物療效有什么關(guān)系?

20. 下圖為普萘洛爾口服或靜脈給藥后在狗體內(nèi)的血藥濃度-時間曲線,與同樣濃度的普萘洛爾比較時,口服時的藥理作用比靜注時強2~5倍,試解釋原因。










19. 何謂pH分配學(xué)說?

20. 比較藥物主動轉(zhuǎn)運與促進擴散的異同。

21. 影響注射給藥吸收的因素有哪些?怎樣影響?

22. 藥物代謝與藥物療效有什么關(guān)系?

23. 簡述生物膜的結(jié)構(gòu)及性質(zhì)?

24. 比較藥物被動擴散與主動轉(zhuǎn)運的異同?

25. 藥物代謝與藥物療效有什么關(guān)系?

26. 影響藥物皮膚給藥的因素有哪些?

27. 口服不同劑型(溶液劑、混懸劑、顆粒劑)的水楊酰胺1g后,測得尿中硫酸結(jié)合物排泄量如表中所示,試解釋原因。

劑型

硫酸結(jié)合物

溶液劑

29.7

混懸劑

31.8

顆粒劑

73.0








六. 問答題題(本大題共 2題,每題_5分,共_10_分。)

1. 首過效應(yīng)?給藥途徑對藥物代謝有什么影響?

2. 影響藥物消化道吸收的理化因素有哪些?怎樣影響?

3. 生理因素是怎樣影響藥物吸收的?

4. 如何提高注射給藥的藥物吸收?

5. 制劑設(shè)計時,可采取哪些方法來促進口服藥物的吸收?

6. 如何提高口腔粘膜給藥的藥物吸收?

7. 影響藥物胃腸道吸收的生理因素有哪些?怎樣影響?

8. 欲提高藥物的肺部吸收,可采取哪些措施?

9. 簡述生物藥劑學(xué)中討論的生物因素并舉例說明。

10. 比較血藥濃度法和尿藥濃度法求算藥物動力學(xué)參數(shù)的優(yōu)缺點。

11. 影響藥物消化道吸收的劑型因素有哪些?怎樣影響?

12. 比較藥物被動擴散與促進擴散的異同。

13. 影響藥物直腸給藥的因素有哪些?怎樣影響?

14. 藥物在胃腸道吸收時,可產(chǎn)生哪些相互作用?

15. 影響藥物皮膚給藥的因素有哪些?怎樣影響?

16. 藥物的體內(nèi)過程怎樣?與藥物療效的關(guān)系怎樣?

17. 影響藥物消化道吸收的理化因素有哪些?怎樣影響?

18. 比較藥物被動擴散與主動轉(zhuǎn)運的異同。

19. 試述鼻黏膜給藥的特點。哪些藥物適合鼻黏膜給藥?

20. 黃體孕酮在家兔內(nèi)經(jīng)不同途徑給藥后的生物利用度為:鼻腔給藥:88.4%;直腸給藥:

58.8%;陰道給藥:46.6%;口服給藥:9.52%。試解釋出現(xiàn)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

21. 下圖為口服水楊酰胺后體內(nèi)結(jié)合物生成量和劑量的關(guān)系,試解釋原因。









22. 何為藥物的劑型因素?

23. 藥物的轉(zhuǎn)運機制有哪幾種,各有什么特點?

24. 為什么應(yīng)用“表觀分布容積”這一名詞?表觀分布容積有何意義?

25. 下圖為口服復(fù)方片劑和普通片劑后左旋多巴和多巴胺的血藥濃度,試解釋原因。(復(fù)方片劑的組成:左旋多巴250mg+甲基多巴肼25mg)



藥代動力學(xué)及生物藥劑學(xué)考試試題庫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日喀则市| 宜兴市| 中西区| 靖宇县| 大方县| 会同县| 郑州市| 庆云县| 扎兰屯市| 福海县| 邹平县| 历史| 三江| 资阳市| 巴彦淖尔市| 山阴县| 慈溪市| 河池市| 大渡口区| 正定县| 崇明县| 孟州市| 蓝山县| 涟水县| 吉安县| 宜城市| 清丰县| 波密县| 平塘县| 临朐县| 淳化县| 安岳县| 吕梁市| 营口市| 奉新县| 正蓝旗| 乌审旗| 财经| 武宣县| 自贡市|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