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寫作要點:主要組成、標題、摘要、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參考文獻、圖表規(guī)
全文鏈接:http://tecdat.cn/?p=30565
一份完整的SCI論文由以下15個主要部分組成
1.標題(Title)
2.作者名單(Authors’name)
3.作者單位(Author affiliation)
4.摘要(Abstract)
5.關鍵詞(Keywords)
6.引言(Introduction)
7.材料與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8.結果(Results)
9.討論(Discussions)
10.致謝(Aknowledgement)
11.利益沖突(Conflictsof interest)
12.參考文獻(References)
13.圖、表(Figures、tables)
14.圖注和表注等(Figurelegends)
15.附件(Appendices)
標題(Title)
其中,IMRAD(引言、方法、結果、討論)則是整篇文章最重要的主體部分
一篇高質(zhì)量的SCI論文,首先要有一個好的標題,映入眼簾才會知道其中的深意,還不知道SCI標題怎么寫的小伙伴,一起來看看吧!
○早起。實在不知道寫什么標題時,干脆先寫一個,明確方向,然后在完成文章的過程中修改。
○簡短:用最短的文字(10-12個字)概括整篇文章。
○簡單。使用最簡單的詞語和最簡單的語序。
○重點。在標題中只寫一個要點,"一點一滴的見解可以成就一篇文章",這是寫標題的黃金法則,一定不要貪多求全。
○文章的重點應寫在標題的前面,以吸引眼球。
○使用專業(yè)術語,使用MESH中標準的醫(yī)學詞匯表達,便于索引,便于檢索。
○不要廢話:避免"A studyof ...","Investigations of ...","Observationson ..."
○不要動詞、不要冠詞。標題是文章的標簽,而不是一句話;
○避免縮寫;
○不要冒進,避免“significant”這樣的詞語,編輯、審稿人都不喜歡這樣的詞語出現(xiàn)在標題里;
○最后,與文章一致。幾經(jīng)修改后,你的文章可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時,要讓你的標題與文章統(tǒng)一
摘要(Abstract)
摘要內(nèi)容的分配比較合理的方式是:
25% 描述研究的重要性 (Introduction)
25% 描述你做了什么 (Methods)
35% 描述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Results) ——這是摘要中最重要的部分
15% 描述研究的啟示和影響 (Discussion)
目的:?介紹研究的簡要背景;描述研究的目的,為什么這樣做,重點又是什么;
方法:?描述研究設計和方法,如: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隨機對照研究 ;
結果:?給出與目的相關的具體結果,避免出現(xiàn)與目的無關的結果;給出真實數(shù)據(jù),必要時給出置信區(qū)間和p值,避免模糊表達,如“相對較大”或“明顯差異”;
結論:?與研究目的直接相關;簡潔陳述可以直接從研究中導出的結論;不夸大研究的重要性或價值,簡要地解釋研究結果和影響,以及對開展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引言(Introduction)
總的介紹包括:介紹研究的歷史,描述研究的現(xiàn)狀,描述尚未解決的問題,以及介紹本研究的目的。
在引言部分的開頭,一定要向讀者清楚地說明你的研究目的、你所研究的問題是什么,以及你這項研究的必要性,以便讓讀者能夠了解你的研究,最重要的是,讓讀者清楚地感覺到你的這項研究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請務必在您的引言寫作中加入對您所在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的一些討論。
其次,更重要的是,你應該清楚地說明目前在該領域的研究中遇到了什么困難或迫切的問題;這可以是只存在于某個領域的困難,而你的研究恰恰是對這個問題非常及時和有效的解決,從而自然而然地闡明了文章的創(chuàng)新和實際意義。
介紹的長度應適中,同時避免過多引用文獻。
材料與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SCI論文的材料和方法部分一般為2-5段,包括以下內(nèi)容。
1、研究對象,介紹研究對象的性質(zhì),如是病人還是健康人,種族、民族、年齡、性別等。同時介紹研究對象的疾病相關信息、診斷、分型及依據(jù)、診斷方法等。
2、研究的總體設計,如采用的方法、隨機化的具體方法、如何實現(xiàn)雙盲以及對照組的依據(jù)和特點等。
3.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技術。
4.主要終點或主要回歸指標。
5.倫理學。
6.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方法部分的寫作通常使用一般過去式。在這一部分,建議多用標題和小標題,以列表的形式進行分類敘述,如試劑和材料、實驗方法、表征手段等。主要目的是告訴讀者你做了什么實驗,用了什么方法,經(jīng)歷了什么步驟等,這有利于讓讀者根據(jù)你的描述重復你的研究
結果
客觀地闡述你的研究達到了哪些實驗結果,有哪些重要的發(fā)現(xiàn)。當討論實驗數(shù)據(jù)的時候,可以再細分成兩個部分:
1.客觀、詳細、完整地報告你的實驗結論(report),即根據(jù)圖片和表格涉及的內(nèi)容來陳述主要的結果趨勢,其中可能包含一些不符合趨勢、甚至是未被預計到的結果;對于結果的描述必須要有側重點,讓讀者明白哪些數(shù)據(jù)有更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2.對你此前描述的實驗數(shù)據(jù)做出一個簡單的點評(comment)。這里的點評可以是對你的結論本身提供相應的解釋,也可以是你的結論與其它文獻的對比分析,或是你的結論與某些理論或假設是否相符或矛盾。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的評論內(nèi)容也可以寫在討論(Discussion)部分中。另外,良好的寫作格式習慣也很重要,例如:圖表分別有序編號、正文中提到的圖片指向正確,圖片的題注寫在下方,表格的題注寫在上方。
參考文獻(references)引用格式及注意事項
不知道SCI論文參考文獻如何引用沒有關系,本文將為您揭秘正確的引用技巧,注意閱讀下方的注意事項,避免踩到雷區(qū)。
一、引用文獻要注明出處
Endnote是很有用的文獻管理器
二、不要直接引用原文!!
引用應該是用自己的語言轉(zhuǎn)述或概括他人的成果。任何直接引用原文而不加引號(哪怕注明出處)的行為都是抄襲!
三、要注意最新的文獻進展
SCI論文參考文獻注意事項:
1. 很多期刊的編輯一般都是通過作者的參考文獻找到審稿人的,所以引用一些近幾年的文獻可以為編輯提供方便,自然可以加快自己論文的發(fā)表。
2. 關鍵的參考文獻一定要引用,在引言中對參考文獻的評述一定要中肯、恰當,否則審稿人會認為不了解研究的背景,從而使你的文章被擊落。
3. 參考文獻是論文的最后一部分,也是許多論文中最糟糕的部分。很多論文的參考文獻甚至頁碼的書寫格式都有錯誤,這不僅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任,也會給你以后查閱文獻帶來困難
4. 寫好參考文獻有利于讀者查閱相關文獻,從而更快地接受你的研究成果,這對提高你論文的引用率是有意義的
圖、表(figures and tables)規(guī)范問題
SCI論文圖表部分通常令人非常頭疼,放什么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以什么形式顯示?如何讓人看得更直觀?怎么樣更美觀?一系列問題,搞得很讓人心碎,在此提供以下思路,為您解決SCI論文圖、表部分規(guī)范問題!
1.決定哪些數(shù)據(jù)放在圖表里呈現(xiàn)。一般來講,定量的結果都需要用表格呈現(xiàn);
2.表格要簡單,一目了然;
3.圖注和表注用“過去時”書寫;
4.圖表的標題要寫成短語,不要寫成句子。不要把方法或結果寫在圖表的題目里;
5.用Excel或統(tǒng)計軟件來做表,規(guī)范、方便;
6.圖的質(zhì)量要好,越清晰越好;
7.圖表內(nèi)不能有參考文獻的引用;
8.圖表一般來講置于文末,有的期刊要求分別上傳,具體還要看你投的期刊的要求;
討論(Discussion)部分怎么寫?寫作要點是什么?
SCI論文討論部分可以理解為對整篇文章的概述和總結。SCI論文討論部分的寫作要點大致可以包含以下幾點。
1.總結研究中獲得的主要結果。
2.與其他研究工作的結果相聯(lián)系。
3.討論當前研究的不足之處。
4. 根據(jù)這些不足之處,提出并展望未來的研究方向。
5.說明研究結果對未來政策或?qū)嵺`的意義和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節(jié)中,你應該結合你的研究問題給出你的主要結論,而不是重復你之前說過的話,也包括過度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