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
江南臥游冊題詞·虎丘
? ? ?明·李流芳(李長蘅)《檀園集》
【原文】
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無所不宜,而獨不宜于游人雜沓之時。
蓋不幸與城市密邇,游者皆以附羶逐臭而來,非知登覽之趣者也。
今年八月,孟陽過吳門,余拏舟往會。
中秋夜,無月。
十六日,晚霽,偕游虎丘,穢雜不可近,掩鼻而去。
今日為孟陽書此,不覺放出山林本色矣。
丁巳九月六日,清溪道中題。
【今譯】
游覽虎丘,什么時間都很適宜,不管是月下,下雪天,雨中,煙霧里,還是在春曉、盛夏、秋爽、冬季,落木瀟瀟,或夕陽余暉中,虎丘都是人們最好的去處。
而唯獨不宜的只有一個時間,那就是游人如織之時。
不幸的是這里距離鬧市太近,像虎丘這樣位于城市近郊的風景名勝,慕名前來的人著實不少,大批的游客們像沾腥逐臭湊熱鬧般一窩蜂地涌進來,他們根本不知道登覽虎丘,來一番如詩如畫般的靜觀玄覽的妙趣何在。
今年八月,孟陽路經(jīng)吳門,我坐船去和他會面。
正值中秋夜,但沒有月亮。
第二天(八月十六)晚上,雨停了下來,和他一起游虎丘,已發(fā)覺虎丘骯臟污穢得讓人無法接近,只好掩鼻而離開。
今天為孟陽寫這些,虎丘才顯現(xiàn)出它的山林秀色。
丁巳九月六日,在往清溪的途中,寫下了這些話。
【賞析】
本文寫虎丘,不寫虎丘的勝景和秀美,卻偏偏寫出令人掃興的一面,正題反作,虎丘的秀色和作者的趣味,盡在不言中。
李流芳(1575~1629年),字長蘅,號檀園,徽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明代書畫家,詩人。
李流芳早年,潛身東林庵中,認真讀書,企求科舉入仕。萬歷三十四年(1606),32歲中舉人,后來又兩度赴京參加殿試皆不第,科場不順,他感到氣餒,于是絕意于仕途和功名,在嘉定(今上海嘉定)過著隱居生活,他自建“檀園”,如陶淵明般悠哉游哉,他經(jīng)常游覽杭州西湖,一邊游湖一邊作畫,并提筆寫下一系列題跋,一派高人逸士之風度,形成他喜靜不愛熱鬧的生活方式,由此為后人留下了詩書作品,名重一時。詩文多寫景酬贈之作,風格清新自然。
崇禎二年 (1629)閏四月三日李流芳卒于檀園,享年五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