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乾陵:航拍永泰公主李仙蕙墓
永泰公主墓位于乾陵的東南側(cè),懿德太子墓與章懷太子墓之間,緊鄰西蘭公路,交通非常方便。因此,這里也是乾陵博物館的所在地,在永泰公主墓兩側(cè)的展廳之中,收藏著乾陵陵園和周圍陪葬墓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
永泰公主名叫“李仙蕙”,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的女兒。由于永泰公主墓的規(guī)模宏大,過去被誤認為是章懷太子墓。
1960年3月22日,郭沫若游覽乾陵時,經(jīng)過這座“章懷太子墓”,曾經(jīng)寫下了《吊章懷太子墓》。1960年8月至1962年4月,對這座墓進行考古發(fā)掘之后, 出土“大唐故永泰公主墓志銘”,才證明這里是永泰公主墓。1961年3月4日,作為乾陵的陪葬墓,永泰公主墓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3月14日,在陜西師范大學(xué)讀書期間,跟隨同學(xué)們游覽乾陵之際,我第一次走進永泰公主墓。2020年3月4日,經(jīng)過永泰公主墓,我操作自己的大疆無人機對此墓進行航拍。疫情期間,這里大門緊鎖,停車場上空空蕩蕩,看不到一個人影兒。
無人機從公路邊的停車場上升起,徑直向北飛進乾陵博物館的院子,永泰公主墓的神道和墓冢等一覽無余。四周樹木環(huán)繞,中間草坪方正,地面從南向北,逐漸抬升起來。在迎面的臺階上,豎立著一塊巨石,上面是郭沫若題寫的“乾陵博物館”五個大字。
永泰公主墓坐北朝南,曾經(jīng)的陵園范圍很大,不僅限于現(xiàn)在院落內(nèi),南北長275米,東西寬220米,總面積6050平方米。陵園四周原有圍墻環(huán)繞,四角建筑遺址高約7米,南面正中有一對夯土闕,闕門外是一段不長的神道,兩側(cè)放置著一對華表、兩對石人和一對石獅子。
大門外
大門內(nèi)
陵園后方偏東北側(cè),矗立著高大的墓冢,外觀呈覆斗形,底部呈方形,邊長為56米,高度約14米。如今,墓冢上方,種滿樹木,好像一座小山包。一條紅色的簡易樓梯,通往墓冢頂端,可以登臨其上,觀賞周圍景色。
在墓冢南側(cè)大約50米處,有一座歇山頂?shù)姆绿平ㄖ?,這里便是永泰公主墓的入口處。此墓的地下部分為斜坡土洞磚室結(jié)構(gòu),由墓道、五個過洞、六個天井、四對小龕、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組成,全長約88米,寬約4米,深約17米。
永泰公主墓的壁畫豐富多彩,以前墓室的壁畫最具代表性,以穿著華麗服裝的侍女為主,被稱為《宮女圖》。她們手中拿著各種生活用品,體態(tài)豐盈,神態(tài)各異。
地宮入口處
高大的墓冢
永泰公主李仙蕙(684-701),姿色艷麗,端莊嫻雅,桃李之花,為之遜色。久視元年(700),她被封為永泰郡主,出嫁魏王武承嗣嫡長子武延基。
大足元年(701),李仙蕙與其兄懿德太子李重潤、魏王武延基,私下議論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擅政之事,被武則天杖殺,死時年僅17歲。但是,有學(xué)者結(jié)合墓志銘的文字,認為永泰公主可能死于難產(chǎn)。
神龍元年(705),唐中宗復(fù)位以后,追謚李仙蕙為“永泰公主”。神龍二年(706),將其靈柩遷到乾陵,與武延基合葬于此,并且號墓為陵,規(guī)格等同帝王。
遠望懿德太子墓
眺望乾陵的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