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第一明君柴榮本姓不是郭,為何能繼承后周太祖郭威的皇位?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大亂世,一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二是五代十國時期。在這兩大亂世之中,自然是涌出了無數(shù)帝王將相,也出現(xiàn)了其中的佼佼者,諸如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劉裕,還有五代第一明君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柴榮是后周第二位皇帝,而后周第一位皇帝是后周太祖郭威,說到這里可能有人疑惑了,柴榮不姓郭,為什么可以繼承郭威的皇位呢,那么今天貧道來具體說說這段歷史。
首先柴榮還有一重身份,他是郭威元妻圣穆皇后柴氏的侄子,也就是郭威的內(nèi)侄,后來被郭威收為養(yǎng)子。
當然這不是關鍵原因,關鍵原因是當年郭威在創(chuàng)業(yè)階段,是后漢高級將領,本來郭威這輩子可能也就是一個高級打工仔了,但后漢高祖劉志遠死后,第二任皇帝后漢隱帝登基以后,為了集權是殺掉了不聽話的權臣,又想殺掉擁有兵權的郭威,結果并沒有成功,郭威自然不甘坐以待斃,于是便反了。
郭威一反,后漢隱帝一看你既然反了,那么我也就不客氣了,于是將郭威在開封的家屬都給殺了,史書記載是“嬰孺無免者”。這樣一來郭威的子嗣被殺,開國以后郭威年紀也大了,也不可能再生孩子了,等于是絕嗣了。

于是養(yǎng)子柴榮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繼承人,畢竟在五代十國那個亂世,皇位傳遞其實也有些混亂的。有傳兒子的,有傳弟弟的,還有傳侄子的。更有想傳位養(yǎng)子的,諸如后梁太祖朱溫就想傳位于養(yǎng)子,結果被心懷不滿的親兒子朱友珪弒殺。
所以說郭威傳位養(yǎng)子柴榮也屬正常,當然細說起來,柴榮還是有著兩個競爭對手,分別是郭威的女婿張永德,還有郭威的外甥李重進。
雖然史書記載中郭威并沒有在三人之間猶豫選擇,但在那個亂世,皇位傳遞本身就混亂,所以郭威肯定多少考慮過這個問題。那么郭威為什么在女婿、外甥、養(yǎng)子三者之間選擇了養(yǎng)子呢?
一是因為柴榮除卻是郭威的養(yǎng)子,還是他元妻柴氏的侄子。
郭威跟柴氏的感情很深,因此在成為皇帝以后,雖然柴氏已經(jīng)逝去,但依舊下詔:“故夫人柴氏,追冊為皇后,謚曰圣穆”。
郭威對元妻如此之深情,自然是愛屋及烏的喜歡養(yǎng)子柴榮。而且柴榮是“幼從姑長太祖家”,從小就在郭威家長大,與郭威的感情自然很好。更何況柴榮是郭威的養(yǎng)子,不是義子之類的,按照“父死子繼”的傳統(tǒng)來看,養(yǎng)子繼承父業(yè)是順理成章的,如果是女婿和外甥繼承的話,肯定是不合理。

二是柴榮的能力很強。
柴榮被稱之為五代第一明君,能力肯定是很強的。史書記載他是“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沈重寡言”。
在處理政務上,柴榮的表現(xiàn)也很不錯。宋史中關于他的記載是“周世宗鎮(zhèn)澶淵,每旬決囚,贊引律令,辨析中理”。
正因為柴榮能力很強,所以自然堅定了郭威立他為繼承人的決心。不然柴榮如果能力一般的話,郭威肯定會重新選擇繼承人,如果以外甥為繼承人的話,收為養(yǎng)子就是了。所以說柴榮的能力之強,也是一個重要的加分項。
因此在綜合考慮之下,后周太祖郭威自然是在養(yǎng)子柴榮、女婿張永德、外甥李重進三者之間選擇了養(yǎng)子柴榮。
當然說起來柴榮可以說是成也隱帝,敗也隱帝。
因為后漢隱帝殺死了郭威在開封的家屬,使柴榮這個養(yǎng)子最終繼承了郭威的皇位。
但后漢隱帝殺郭威家人的同時,還將柴榮在開封的家人都殺光。因此柴榮在39歲英年早逝之際,最大的兒子柴宗訓也就是7歲而已,如此年幼,自然在那個亂世壓不住野心勃勃的武將,所以很快大將趙匡胤來了一出黃袍加身的把戲,篡奪了后周江山,建立了宋朝。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注天天,關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