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勝族」涼州歷史上的歌唱家米嘉榮,名氣到底有多大?


武威大馬文化傳媒?NO.0084?- 西北勝族
一別嘉榮三十載,
忽聞舊曲尚依然。
如今世俗輕前輩,
好染髭須事少年。
米嘉榮,何須人也?請看唐代著名的音樂理論家段安節(jié)(武威段氏段志玄后裔)所著《樂府雜錄》。段安節(jié)本籍武威郡姑臧縣,家世顯赫,是名震西北的武威六脈段氏。段安節(jié)父親是段成式,是唐朝著名志怪小說家。
因段成式與溫庭筠的父親溫彥博交好,故唐朝一些詩人也經常與段家來往。如杜牧、溫庭筠、李商隱、李群玉、周繇等,也與段成式和段安節(jié)的人生有其影響。
段安節(jié)是宰相段文昌的孫子,太常少卿段成式的兒子,溫庭筠的女婿。(《四庫全書》引「唐代」尉遲樞《南楚新聞》:‘安節(jié),宰相文昌之孫,太常少卿成式之子,溫庭筠之婿也?!缎绿茣ざ沃拘鳌纺└捷d有關于段安節(jié)對音律的:“段安節(jié)善樂律,能自度曲,故是書述樂府之法甚悉?!?
段安節(jié)對音樂的癡迷,是受了大環(huán)境的影響。加之段安節(jié)出自武威六脈段氏,本就是祖籍涼州,對《涼州曲》想必也是熟記于心了。(《新唐書·禮樂志》載:“唐之盛時,凡樂人、音聲人、太常雜戶子弟隸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總號音聲人,至數萬人?!保?/p>
米嘉榮在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三朝任供奉,在宋代典籍中也有記載?!短綇V記》:“三朝供奉米嘉榮,能變新聲作舊聲?!敝螅稳藢γ准螛s的記載就更多了,且有很多關于米嘉榮的詩句流傳民間。
像是北宋大才子蘇軾在開封所寫:“不見何戡唱《渭城》,舊人空數米嘉榮。龍眠獨識殷勤處,畫出陽關意外聲?!碧K軾在世時,涼州已經是西夏西都西涼府,蘇軾寫出米嘉榮,是不是也在想念文人墨客的精神故鄉(xiāng)涼州呢?
人間,真夢境,新愁未了,綠鬢星星。
問明年此會,誰寄幽情。
倚盡一樓殘照,何妨更、月到簾旌。
憑闌久,歌君妙曲,誰是米嘉榮。
宋詞表面上看不比唐詩的氣勢恢宏,但更注重細膩的情感描繪和音韻的獨特。周紫芝吟不完的離愁別緒和風花雪月,一句“憑闌久,歌君妙曲,誰是米嘉榮?!币琅f是“雁過斜陽”傷痛迷離....
明代,被唐寅贈聯稱其“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钡膽舨可袝?、文淵閣大學士王鏊,再次為米嘉榮題寫詩詞:“欲唱涼州調未真,米嘉榮后更何人。只今才俊休相笑,曾是文莊席上珍?!?/p>
為何米嘉榮如此受人追捧?筆者在四庫全書《桐江續(xù)集》中找到了答案:“為尤精其有習于當世之一能一技,而熟者古之人如伯牙之琴;由基之射;郢之斤;扁之輪;痀僂丈人之承蜩;庖丁之解牛;扁鵲、秦緩之醫(yī);季主唐生之卜。以至近世,張旭之草書;裴旻之劒舞;米嘉榮之歌;韓擇木之隸;李陽氷之篆;呉道子、曹霸、韓干之丹青;董元、李成、范寛之水墨;諸葛高鼠須之筆;李廷、圭潘谷松煙之墨;皆造??極?,以名于世?!?br>
米嘉榮在唐代幾萬人的音師團隊中脫穎而出,與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的書法家張旭、“窮丹青之妙”的畫圣吳道子等名人齊名。這難道還不能說明米嘉榮的聲望高低嗎?

編輯后記:
涼州城就是武威城,涼州即特指武威郡。武威亦稱雍州、涼州、雄州、雍涼、蓋藏、姑臧、翅城、赤烏、龍城、神鳥、西涼、屠各、獨孤、休著各、酋涂、浮圖、休屠、大涼、西州、武定、武興、涼城、涼郡、蓮花城(狼山城)、七級城、不夜城、蓋鳥城、陰山城、臥龍城、鳳鳥城、展翅城、雍涼之都、天府之國、文武之都、雍城、俠都、涼都?!逗鬂h書·光武帝記》注釋:“武威郡,故城在今涼州姑臧縣西北,故涼城是也”。
姑臧,先設雍州,后改涼州,之后又改雍州,后又改名為涼州,因此稱武威是“雍涼之都”。歷史上的武威,故有《漢書》中的涼州之畜天下饒;《周書》中的涼州緋色天下最。涼州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很早。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月氏、烏孫北方民族聚族而居。周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為西戎占據,秦為月氏駐牧地。武威郡西漢時始置,隸屬涼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涼州區(qū))。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劉徹為顯示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在原匈奴休屠國領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歷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設置為西北的文化、軍事、政治中心。
涼州是古西北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的中心,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樞紐,“絲綢之路”西段的要沖之地,中外商人云集的中心,并一度成為西北的佛教中心,武威為西北第一大城。著名的涼州詞(涼州曲)(涼州令)、西涼樂、西涼伎都曾在這里形成和發(fā)展,對保存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傳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歷史上,武威曾是涼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涼都督府、涼州牧、涼州刺史、涼州大中正、北魏涼州鎮(zhèn)、北魏姑臧鎮(zhèn)、河西節(jié)度、涼州總管府、涼州都督府、西涼府、甘肅提督、涼州總兵、涼州鎮(zhèn)守使、涼州府、甘肅巡撫、甘涼道、甘肅總兵、正一品涼州將軍府的政府駐地。
涼州(武威),匈奴時期休屠國國都;西漢宣帝時期的涼州州治;新朝王莽雍州州治;東漢桓帝時期的涼州州治;東漢獻帝雍州州治;曹魏時期涼州州治;北魏時期的涼州鎮(zhèn)(北魏前中期三大鎮(zhèn),涼州、長安、統(tǒng)萬城)。新朝末期的竇融政權;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涼、后涼、南涼、北涼;隋末時期的大涼;唐末時期的渾末(慕容氏)、溫末(論氏)、六谷吐蕃(折氏);粟特回紇Hor國;西夏時期的齊國、夏神宗都曾在此建都。后歷代中央集權制王朝都曾在武威設郡置府,統(tǒng)領西北地區(qū),統(tǒng)轄西域和藏地:西漢時期,為涼州刺史府;竇融時期,河西五郡大將軍府;新朝時期,雍州刺史府;東漢時期的涼州刺史府;曹魏時期的雍涼中都督府、征西大將軍府;北魏中期的北魏三鎮(zhèn)之首的涼州鎮(zhèn),涼州鎮(zhèn)都大將、涼州大中正所在;西魏時期的涼州總管府,北周時期的涼州總管府,北周末期的涼州大總管府;唐周時期,涼州大都督府、河西道特區(qū)的河西節(jié)度府;西夏時期的西經略司所在;西夏都城;元朝時期的西涼王(闊端)府;明朝時期,涼州衛(wèi)府;清朝時期,正一品涼州將軍府;涼州府所在。
按照歷史地理學來看:中古時期的武威郡包括今天的黃河西岸所有地區(qū),具體分別為:白銀市景泰縣、白銀市平川區(qū)、白銀市靖遠縣、白銀市會寧縣部分、蘭州新區(qū)、寧夏中衛(wèi)市、吳忠市部分、蘭州市皋蘭縣、蘭州市永登縣、武威市全境、金昌市全境、青海省互助縣部分、青海省門源縣、青海東部諸縣,內蒙古阿拉右旗、內蒙古阿拉左旗、內蒙古烏海部分。因武威地處黃河以西,故也被眾多史料典籍稱之為河西之地、河右之地。
武威是雍涼文化的發(fā)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譽為“雍涼之都”。武威位列河西四郡之首,唐玄奘曾這樣稱贊武威:“涼州為河西都會,襟帶西蕃、蔥右諸國,商侶往來,無有停絕”。武威武威地勢平坦,有著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積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漢代時期涼州就有著“國家番衛(wèi),天下要沖”的稱號。東晉時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華夏兩大中心之一。北魏時期,姑臧是北魏的兩大經濟中心之一。隋唐時期,涼州是唐朝三大經濟中心之一?!稕鲋蒹穑ㄓ褐蒹穑分姓f:“每在季王,常失厥緒。上帝不寧,命漢作涼?!蔽鞅笔赘渫?,雍涼第一府姑臧邑,有效控制三大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扼住了姑臧涼州,就控制絲綢之路的支點,把持了西北中心。天下寥寥,蒼生涂涂,天下豪族,便習兵事,縱橫捭闔,一怒則王侯懼,安居則天下息。
*聲明:本文為武威大馬文化的原創(chuàng)文章,首發(fā)自微信公眾號【大馬文化】。本文所用圖片視頻皆由武威大馬文化實景拍攝/制作。*本文如有錯誤遺漏,還請各位方家批評指正。武威大馬文化,立足涼州、瞭望全國、縱覽國際,將為您提供審慎科學的涼州文化IP咨詢。我們期望通過宣傳推廣,梳理唐詩《涼州詞》背后的文化脈絡,建立一個以武威為核心的「涼州學」學術體系。*「西北勝跡」「西北勝族」「五涼文化」「奇聞趣事」「西北地理」「西北美食」「武威大馬文化說三國」「西北歷史」系列文章,未完待續(xù)。
「西北勝族」涼州歷史上的歌唱家米嘉榮,名氣到底有多大?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