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修行基礎(chǔ)到易經(jīng)
? ? ? ? 要談論修行這個話題,不得不在談論這個話題之前,先明確一些概念。因為這個話題實在太大了,就像討論微積分之前,我們必須先將加法減法之類的基礎(chǔ)先學一遍
? ? ? ? 需要聲明的是,這只是我一面之詞。并不科學,也沒有依據(jù)。
? ? ? ? 先說“混沌”這個概念。人的一生,是從全知全能走向全知全能的過程。也可以同樣將它描述成從死亡走向死亡的過程。全知全能是包含一切的有,死亡是什么都沒有的無。二者相等,皆為混沌。這里需要仔細思考,仔細比較?!鞍磺小卑恕安话磺小边@個概念。不然它就不是包含一切。而什么都沒有,也必須連“沒有”這個概念也沒有,不然還是有。有一個著名的問題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能制作一個他舉不起來的石頭嗎?,這個問題仔細思考,很好的詮釋了混沌的概念。吶,人的一生就是從混沌到混沌。將修行誤以為是接近混沌的,就是在接近死亡。其主要表現(xiàn)為尋求超越,不管是力量,知識,覺悟,境界。追求超越就是追求死亡。但是修行本質(zhì)還是追求超越。只是你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 ? ? ? 第二點我們來說說“錨”這個概念,追求超越就是追求死亡,而我們并不想死。那是什么讓我們存在呢?是人這個范疇,我們存在于人這個范疇里,假如有一堆水果,我們來分類,蘋果,梨子,橘子,這樣分類,我們可以區(qū)分每種水果。如果按,四川產(chǎn)的水果,廣東產(chǎn)的水果,這樣就只有兩類。如果就以水果來分,就只有一類。
? ? ? ? 我們做了什么樣的一件事,我們將范疇擴大化了。這樣的行為和追求超越是一樣的性質(zhì)。假如我先開始是一個蘋果,我開始修行,最后我就是這一堆水果。假定宇宙就是這些水果,水果之外是虛無,那當我分類到包含所以水果時,我就沒有意義了。因為我包含了一切。所以我們不能將范疇擴大化。從修行來將,脫離人的范疇,和這個人死了是相同的一件事。我們需要將自己固定在人這個范疇內(nèi),所以我們需要錨,具體可以是欲望,是感情,是理性。不一而足,看個人。
? ? ? ? 基礎(chǔ)概念就只介紹兩個,真正的來談談修行,目的,總是追求超越的,沒第二個。但是前面說了,追求超越就是追求死亡。而且不可逆,脫離了人的范疇要想回到人的范疇是困難的。就像螞蟻成了人,還會想當螞蟻嗎?顯然不會,當螞蟻時的欲望,野心,感情,理性,也當然只是笑話。不過也不一定,人如果太傷心也可能想當螞蟻。但肯定不是螞蟻的思想決定再去當螞蟻的。而且還有其他問題,比如境界無高下之分造成的輪回,還有我還不是很清楚的斬尸。想想你在這坐著,什么都沒干,下個境界的你就突然出現(xiàn)要斬尸,然后把你弄死。修行是可怕的,危險的。
? ? ? ?但是還是要修行,不管什么原因。
? ? ? ?因為我也不是太懂所以只是我到看法,我覺得,學習超自然的法,第一因為我們不能脫離人的范疇所以不能去了解原理。因為理解不了原理才是人這個范疇,理解了就超越了。第二因為不了解原理所以是沒法學習的。吶,閉環(huán)了。但是真的沒辦法了嗎?應該是有的,比如玩手機,你可能并不清楚手機的原理,但你依然可以玩手機。你需要的是一個不必接觸底層原理的操作系統(tǒng)??墒牵澜缟嫌羞@種東西嗎?有的,比如易經(jīng)。所以恭喜你,你入門了易經(jīng)。